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长城是怎样修筑成的?

首页

长城是怎样修筑成的?

长城是怎样修筑成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30 16:12:03
  •   
    长城城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所筑长城的城墙,主要有土筑墙和石垒墙两种:平地上用黄土夯筑成墙;山地或产石地区则用石块叠垒成墙。
    黄土高原上一般用版筑夯土墙或土坯墙,现存临洮秦长城就是采用的版筑墙。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则是用沙砾石与红柳或芦苇层层压叠而成的,现存残墙高5米〜6米,无土之处就是垒成的墙,底宽约6米,残高2米,顶宽2米,有明显的收分。
      山岩溪谷间用摧折的树木做成的边墙,称为“僵落”。 遇有陡立的崖面,就以陡崖为墙,直接将垛口(雉堞)砌在崖顶上,是为“山险墙”;人工劈凿成陡立的崖面以作边墙,是为“劈山墙”。 版筑墙以厚木板为模板,立于拟建墙的两侧面,中间填土,用木夯夯实。
      一般土要分层填夯,板也随之上移。这是一种最古老的筑墙方法。明朝以后主要采取外包砖式。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连续凹凸的齿形小墙的凹口,常引申指具有垛口的小墙。此小墙也称作“雉堞”或“垛口墙”。 女墙也作“女儿墙”,指城墙顶上的矮墙,一般建于城墙墙顶的里侧,起护栏作用。
       边墙明代对长城的称谓,筑于边境上的界墙。外边指外长城,内边指内长城。 障长城险要地段,用做士卒驻守戍边的小城堡,特指秦汉时期沿长城所设的堡寨。也作亭障。 关指边境上的出入口。建置在险隘的山口或要塞处,又称为关口、关塞或关隘。关须设门,平时据以查验过往的商旅和行人,战时可闭门以御来犯的敌人。
      长城上的关还建有关城,出境入境必须通过关城。长城的关,或以“关”名,如山海关、居庸关;或以“口”名,如喜峰口、古北口。 烽火台古代边防上,供燃点烽火用以报警的高台,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明代称作烟墩或墩台,建于峰顶、高岗或易于相互瞭望之处。
      每隔一定距离(一般约为10里左右)筑一^台。 烽火台的结构和构造与长城一样,有用夯土打筑的,有用石块垒砌的,有用砖石砌筑的,也有内部夯、外部用砖包砌的。 敌台建于城墙之上并突出于城墙外侧用以防御攻城之敌的高台,也称“敌楼”。 明长城上的敌台,多骑墙而建,做成2〜3层,中空,四面开有箭窗的楼台,称为“空心敌台”。
      这种空心敌台是明代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蓟镇长城时创建的。 这些空心敌台一般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基座,用大条石砌成,高与城墙相同。中部为空心部分,有的用砖墙和砖砌筒拱承重,构筑成相互连通券室,有的用木柱和木楼板承重,外侧包以厚重的砖墙,驻守、存放粮食和兵器。
      上部为台顶,多数敌台台顶中央筑有楼橹,供守城士兵遮风避雨;也有的台顶铺墁成平台,供燃烟举火以报警。上下台顶,有时在楼层间开洞,利用绳梯,有时在较厚的砖砌体中留出仅供一人通行的砖砌踏步通道。中部开箭窗的数量随敌台大小而异,一般每层前后各 开三窗,左右各两窗一门,较大的敌台每面开四或五个箭窗,当地老百姓常按敌台每面的窗数称该台为“三眼楼”、“四眼楼”等。
       。

    何***

    2016-06-30 16:12:0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