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增加为减排约束性指标?

首页

为什么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增加为减排约束性指标?

为什么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增加为减排约束性指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3-02 16:39:19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作为减排约束性指标,取得明显进展。随着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得到初步控制,氨氮和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曰益凸显,氨氮已成为河流型水体的首要污染指标,湖库型水体总氮、总磷超标也较为严重,排放量持续快速增长,均远远超出环境容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同时氨氮和氮氧化物具备较为完备的统计方法、监测和处理技术,具有实施总量控制的基础条件和可行性。水体中的氨氮是指以氨(NH3)或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中的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对水生生物有较大的毒害。
      同时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为藻类生长提供营养源,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概率。氨氮作为主要超标污染物在七大水系中出现频率非常高,己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2007年,氨氮是长江、黄河、海河和辽河的首要污染物,同时也是珠江和淮河的主要污染物。
      2008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考核结果表明,重点流域大部分断面氨氮超标。我国氨氮排放量远远超出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污染负荷压力大是造成目前地表水体氨氮超标的最主要原因。初步测算,2007年氨氮排放总量相当于环境容量的4倍左右。此外,控制氨氮还有利于减轻湖库氨氮和总氮的负荷,有利于缓解湖库富营养化。
      自2001年起,我国环境统计中增加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指标,使点源氨氮统计数据得以完善,全国污染源普查使氨氮排放量数据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髙。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排放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氨氮总量控制与化学需氧量控制模式也基本类似,目前各项化学需氧量污染减排制度、技术措施都对氨氮污染防治工作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十二五”期间实施氨氮污染减排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氮氧化物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02)。氮氧化物活性高、氧化性强,是造成我国部分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关键污染物。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不断增长,导致了不少城市和区域环境问题。2008年,全国硝酸根离子平均浓度较2005年增长了24%,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值由0。
      21升高到0。26。由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引起的高浓度臭氧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现象在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凸显。基于环境影响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迫在眉睫。从减排管理的基础条件来看,2006年全国环境统计中将氮氧化物因子纳入环境统计范畴;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国氮氧化物排放系数和排放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污染源监测方面,随着国控重点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设施的建设完成,氮氧化物排放重点源大都具备了自动监测的能力,并与省、市监控中心实现了联网;国内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日趋成熟。
      这些都为全面实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

    2017-03-02 16:39: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