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初三了如何学好语文

首页

初三了如何学好语文

如题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4-28 18:45:22
  • 跟着老师的节奏掌握相关知识点,适量增加阅读和作文的练习!

    毛***

    2019-04-28 18:45:22

  • 2019-04-28 18:39:46
  •   一、作文:多看优秀作文,主意日常积累。鲁讯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写作,看多了,写多了自然会写。所以我们平时来多看多,还要多背一些写作材料,来增加自己作文的文化色彩。要注意一点,我们多背了材料,平时还要注意主动的应用材料,习惯了,当考试的时候就能自然的应用上大脑的材料了。
      还要主动的把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好词语应用到作用中去,增加文章的文采。
    二、基础知识占成绩的40%左右。所以我们平时要把基础知识记住。对于这点我的经验是,不要想一次就把知识记住,这是不可能的,要自己不断的复习掌握。可以给自己定个学习计划,有步骤的记诵,多记几次,应该可以。
      
      
    三、文言文就要靠背诵了,这没有好方法了。背诵的前提是要先理解文章的意思,可以多看资料等工具书。
    四、阅读方面我们还是要听教师的讲解。
    五、提前复习,这也是关键一点,不要等到考试时才复习,你一下子记不住这些内容的了。

    赵***

    2019-04-28 18:39:46

  • 2019-04-28 18:35:49
  •   首先,你必须认真地疏理一下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得失。
      那些自己掌握得较好的知识,那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初三阶段中该巩固的巩固、该发扬的发扬;那些平时学得较为牵强的部分,那些至今仍然感觉不甚了了的内容,就应该做一些简单摘录,以便逐个予以攻克。
      
      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知识点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能反复出现、螺旋上升。这也就意味着,已往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缺陷,完全可能在初三阶段有弥补和解决的机会。你的疏理工作做得越是全面细致,缺陷补救、能力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语段阅读方面那些属于语文基础部分的内容,比如文言课文常识、文言实词的理解,又如现代文文句中别字的辨认改正、修辞方法的识辨、说明方法的理解、文章中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搜寻等等,是大多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即使稍有欠缺也较容易解决。
      但是,阅读文章中某些环境或情景的理解、文中人物或者作者感情的把握,文章主题的理解及概括、观点的提炼和表达,对议论文的论证或者说明文的说明过程的分析等,就不那么容易透彻、深入地予以掌握了。这些,也往往是不少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软肋,需要化大力气去努力掌握的。
      因此,如果能在事先充分了解自己的弱点,并在初三阶段进行有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其次,积累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它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是指语文学习重视日积月累。语文知识的丰富、充实,情感的体验和分析水平的提升,都难以一蹴而就,要靠平时一点一滴吸收,逐渐内化为自己之物。
      久而久之,这些积累的东西就会反复在脑海中萦回激荡,进而形成蓄势待发的形态。比如,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块——写作,其材料就只有靠自己时时注重生活中和阅读时的积累。因为,只有材料的不断丰厚,才能使思想也丰厚起来,才具备了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所以,积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我们在使用时得心应手,真正地做到阅读、分析文章时思路准确而顺畅无碍,构思、写作时文思潮涌、一气呵成。
      
      第二,是指积累的面要广一些。语文学习必需的积累,包括课文学习中的积累,也包括我们补充阅读和自主课外阅读时对书、报、杂志中的一些内容所做的积累。广义地说,甚至可以包括许多其他的内容,诸如影视欣赏、广告宣传、同学讨论、家庭闲聊、诗句歌词等等,举凡可能和语文学习相关者,都值得我们去注目倾听,有意地作一些积累。
      积累的面广些,理解、分析时心中可以比照的人、事、物就会多一些,你的思路会更加开阔、联想会更加丰富,当然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和表达能力也就会有更大的提升。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认知性和社会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十分重视对观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这句话的本质是指语文和生活密切相联,语文中的阅读、写作实际上都和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相关。初三学生学习语文已达八年之久,应该认同上述论断。对社会现象,尤其是那些与中学生的生活有较多联系的事和物,能否做到仔细观察;对社会和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否做到深刻入理,都将会直接关系到你的理解、分析水平。
      如果将之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无疑会对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如果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用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多思考、多分析,并且有可能的话多动动笔,对提高你的语文程度很有帮助。

    厌***

    2019-04-28 18:35:49

  • 2019-04-28 18:31:45
  •   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都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
      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 "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第二题是 "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
      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
      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这几个词我们都曾经在课内学到过,而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九个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即,"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七个词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
      当然千万不能忘记"检验",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  2、组词法  简单的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
      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题: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他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当然,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 "分点"。比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 "白者频来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词语解释"上来了。
       "频"并不在2009年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用组词法轻易的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等。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当然,2009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 "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出来也是关键所在。
      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 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从近五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五年中有三年的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
      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这一题就是针对语段给人的启示或读者读后领悟的道理发问。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的积累一些 "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派用场了。

    李***

    2019-04-28 18:31: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