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春秋笔法?请举例说明(要求要经典)。

首页

春秋笔法?请举例说明(要求要经典)。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29 01:21:03
  •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背景】孔子用春秋笔法来写史书主要目的在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孔夫子写书的目的,本是要把那些他看不惯的人的行为,记入青史的;但是人总是有缺点的,连孔夫子所尊敬的人和他的亲人、贤者也不例外,竟也有使人看不惯的行为出现,如果孔夫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些看不惯的行为,一古脑儿写进去了,那么人家一看到,对“所尊敬的人”、对“亲人”和“贤者”的敬意,也就大打了折扣。
      所以,孔夫子呀,宁愿说谎。这种在历史上说谎,有一个专名词,叫做“曲笔”。“曲笔”就是该直着说的话,要把它歪曲了来说。相反的,有什么,就说什么;该怎么说,就怎么说的做法,也有一个专名词,叫做“直笔”,就是正直的笔。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例子:“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就是典型例子(见《春秋》僖公二十八年)。要依《春秋》的理解,当然是周王天子到晋国的河阳狩猎,晋文公立即赶往河阳周王的行宫晋谒,一付周王天子气宇轩昂、君临天下,诸侯臣民悚悚惊惊、顶礼膜拜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再读三传,则不由哑然失笑,原来这是晋文公玩弄的权谋,他要步齐桓公后尘,“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前632年,在率领晋、齐、秦等国军队打败楚、陈、蔡三国联军后,会合天下诸侯,举行“践土之盟”,接着又举行“温之会”。为了壮两次会盟的行色,特招来周王,以收取“名人效应”,同时使自己的霸主地位合法化,周王奉命赶来,不过满足晋文公重耳的心愿罢了。
      字面上的五彩光环一旦挥去,周王傀儡相就暴露无遗。

    金***

    2018-09-29 01:21:0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