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幼儿园分离焦虑期一般要多久咋办?

幼儿园分离焦虑期一般要多久咋办?
阿*** | 2018-10-01 20:01:41

全部答案(共5个回答)

    2018-10-01 20:18:41
  • 幼儿入幼儿园就像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一样,对将要去的地方由于不熟悉而产生不安的心理。这种不安的心理有许多方面产生出来,如: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而产生不安心理、对于失去家长的依靠而产生不安的心理、对于在幼儿园中要开展的活动的内容的不熟悉不知所措而产生的不安心理等等。幼儿的这些表现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幼儿的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幼儿适应环境的时间长短,同时还会因为分离焦虑所产生的心理...

    查看全部>>

    幼儿入幼儿园就像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一样,对将要去的地方由于不熟悉而产生不安的心理。这种不安的心理有许多方面产生出来,如: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而产生不安心理、对于失去家长的依靠而产生不安的心理、对于在幼儿园中要开展的活动的内容的不熟悉不知所措而产生的不安心理等等。幼儿的这些表现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幼儿的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幼儿适应环境的时间长短,同时还会因为分离焦虑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对幼儿步入社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帮助幼儿顺利的度过新生的分离焦虑期,成为开展幼儿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多种因素分析1、环境的变化孩子在家庭中成长起来,对自己家庭的生活环境非常的熟悉。初到幼儿园,园内的各种生活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那样的陌生。摆满玩具的玩具柜、中午休息的小床、集体活动的小桌子等等即新奇又神秘。孩子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紧张的反映,产生分离焦虑。2、生理的变化幼儿在家中自己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由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离开了家庭没有了家长的呵护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幼儿在一个新环境中由于紧张有时会有拉、尿、吐等生理上不适应的反映。幼儿自己许多的事情都需要成人的帮助,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往往也是孩子们产生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3、心理的变化新的环境中,身边没有了自己最熟悉的家人。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生理的变化使得幼儿在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会使幼儿在心理上不接受这个新的集体或排斥这个集体,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二、幼儿来园前的准备在了解和分析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的种种原因后。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开展来园前的准备活动。1、精神准备家访。教师事先和家长联系好到幼儿的家里做客,在幼儿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将要一起生活在一起的老师。和老师一起说说话、玩一玩。这样孩子到幼儿园时会觉得有个自己认识的人在和自己一起玩。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幼儿园里的事情讲给幼儿听,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戴上幼儿的小标记图,告诉他幼儿园里也有和他一样的小动物标记在等着他,和他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到幼儿园的兴趣。这样在幼儿来园后就会觉得班里有一位认识的老师或者是见过的人,这样比幼儿一次都没有见过的陌生人会令幼儿更加放心,熟悉的面孔可以帮助孩子放松神经,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从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2、家长的准备通过家长会、面谈、电话或网络上的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的现状,在家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能力。A自我服务能力:如穿、脱衣服,认识自己的物品,自己吃饭,自己入厕。B能够向成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如要求喝水,请老师帮助更换衣服等。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C听从指令,服从简单的规则。如把玩具放回原处等。3、幼儿园内的环境准备创设适合新生来园的环境,小班以大面积色彩鲜艳的板块为主,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环境是要与幼儿互动才能发挥它自身的效力,所以班内的环境要留有供幼儿参与的空间,如墙面上的笑脸娃娃,就可以贴上孩子的照片,并鼓励孩子们来园时就像照片上的笑脸娃娃一样高兴。还可以将孩子的点滴进步绘制成相应的小图标装饰在幼儿可以看到的墙面上,在这样积极因素的促进下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三、减少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1、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园适应来到新环境幼儿难免会紧张,在家长的陪伴下幼儿自由地在班里玩玩具,熟悉班内的环境及生活环节、游戏的内容。如在自己的小床上休息、洗洗手、喝些水、入厕等。家长的陪伴使得幼儿熟悉环境变得像游戏和参观一样愉快,为幼儿离开父母加入集体生活做好准备。2、创设宽松的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刚入幼儿园的孩子难免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有的孩子虽然自己表现出无所谓,但内心是非常焦虑的,一旦忍不住时就会大哭大闹,或者在午睡休息的时候从梦中惊醒。所以在刚来园时不要强求幼儿不哭,而应利用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用游戏活动吸引幼儿,达到减少焦虑和化解焦虑的目的。在这里要注意,有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稍差,希望得到成人的更多关爱,如希望抱一抱、亲一亲(教师适度的满足幼儿皮肤饥渴的需求),教师关爱可增进师生感情,减少幼儿分离焦虑。3、树立好的榜样鼓励孩子积极模仿,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4、让幼儿尽快熟悉园内生活常规和游戏活动内容,如户外游戏前告诉幼儿将去院子里做游戏,吃完午饭后要到睡眠室午睡等。幼儿熟悉和习惯了每天生活和游戏的主要内容后,内心的不安和紧张就会逐渐减退。四、帮助家长度过成人的分离焦虑在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家长在幼儿上幼儿园时所产生的成人的分离焦虑的现象。有的时候幼儿的分离焦虑时间的长短,分离焦虑的程度是由家长引发的。如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在教室外久久徘徊让孩子总是看到屋外的家长、或是对孩子说你要坚强不要想爸爸妈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也不要哭。在家长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会忍不住哭闹,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哭。成人分离焦虑会大大加重幼儿的焦虑心理,使幼儿的分离焦虑期延长甚至会影响到集体幼儿的情绪变化。1、分析成人分离焦虑的心理原因:A家长因不熟悉幼儿入园后的生活而产生的不安心理;B社会上对幼儿意外伤害的报道而使家长产生的过分紧张和担心;C因对教师工作质量和幼儿园生活条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忧。2、减少成人分离焦虑的方法:A、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及生活内容。及时的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进步。B、有计划的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情况熟悉教师从而放心幼儿在园内的生活。C、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生活反映给家长如:照片、录制幼儿生活集锦等。D、颁布对家长的服务措施,并加强与家长的电话联系和在网络上的沟通。孩子从家庭走出来,第一次接触家人以外的集体就是入幼儿园。入幼儿园对幼儿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历程。幼儿的分离焦虑的产生与转变对幼儿能否比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将会为幼儿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轻*** | 2018-10-01 20:18:41 12 9 评论
    0/300
  • 2018-10-01 20:17:41
  • 做好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提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的设施、环境,知道幼儿园是一个安全、有趣的地方。了解自己被送到幼儿园的意义,上幼儿园不是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不爱自己了,而是因为自己长大了。“入园预科班”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减轻分离焦虑,顺利入园。
    杨*** | 2018-10-01 20:17:41 12 9 评论
    0/300
  • 2018-10-01 20:10:41
  • 婴儿早期与自己亲人分离时的啼哭也是正常的,这在婴儿心理学上称为“分离性焦虑”。在婴儿早期生活中,他在与母亲接触中获得安全感,如果与母亲分离他就会感到孤单,甚至产生恐惧,这是他对安全的渴望和爱的呼唤,是宝宝心理健康的另一种表现。但是我们不能让宝宝的这种焦虑长期持续下去,一旦宝宝由轻度焦虑转向高度焦虑,由短期焦虑转向持续的长期焦虑,就可能危及到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为此,我们需要及时地、自然地缓解这种分离...

    查看全部>>

    婴儿早期与自己亲人分离时的啼哭也是正常的,这在婴儿心理学上称为“分离性焦虑”。在婴儿早期生活中,他在与母亲接触中获得安全感,如果与母亲分离他就会感到孤单,甚至产生恐惧,这是他对安全的渴望和爱的呼唤,是宝宝心理健康的另一种表现。但是我们不能让宝宝的这种焦虑长期持续下去,一旦宝宝由轻度焦虑转向高度焦虑,由短期焦虑转向持续的长期焦虑,就可能危及到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为此,我们需要及时地、自然地缓解这种分离性焦虑。
    张*** | 2018-10-01 20:10:41 12 9 评论
    0/300
  • 2018-10-01 20:09:41
  • 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 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分离焦虑 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患儿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也可以说是宝贝入园后的一些正常反应。再说孩子哭闹不一定就是分离焦虑。也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了,我家孩子不到两岁时就有一阵是这样的表现,后来听大夫建议检查后吃了两片史克肠虫清后好了...

    查看全部>>

    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 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分离焦虑 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患儿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也可以说是宝贝入园后的一些正常反应。再说孩子哭闹不一定就是分离焦虑。也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了,我家孩子不到两岁时就有一阵是这样的表现,后来听大夫建议检查后吃了两片史克肠虫清后好了。如果你家的宝贝上了宝宝班,可能会有影响你可以参考一下: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患儿因而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 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现在成了他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当然,其他的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   当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分离焦虑就越发不可忽视了。很多宝宝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这样也有相应的对策,总体来说孩子哭闹一方面是生理上的不适,还有一方面就是心理上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我在幼儿园工作这样的情况每学期都会遇见,多和孩子聊聊天,让孩子感觉无论家长在与不在身边我都是有伙伴的。千万不要说类似你别再哭了,不然妈妈就不喜欢你;老哭老哭我们都不要你了...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宝宝健康成长。
    吕*** | 2018-10-01 20:09:41 12 9 评论
    0/300
  • 2018-10-01 20:02:41
  • 你好。一般来说分离焦虑是在一周到一个月。这个具体要多长时候,那要看家长处理的方式是否好,好的话时间就短,处理不好时间就长,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的。来到新环境孩子难免会紧张,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自由地在班里玩玩具,熟悉班内的环境及学习生活环节、游戏内容。如在自己的小床上休息、洗洗手、喝些水、如厕等。家长的陪伴使得孩子熟悉环境变得像游戏和参观一样愉快,为孩子离开父母融入集体生活做好准备。刚入幼儿园的...

    查看全部>>

    你好。一般来说分离焦虑是在一周到一个月。这个具体要多长时候,那要看家长处理的方式是否好,好的话时间就短,处理不好时间就长,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的。来到新环境孩子难免会紧张,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自由地在班里玩玩具,熟悉班内的环境及学习生活环节、游戏内容。如在自己的小床上休息、洗洗手、喝些水、如厕等。家长的陪伴使得孩子熟悉环境变得像游戏和参观一样愉快,为孩子离开父母融入集体生活做好准备。刚入幼儿园的孩子难免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有的孩子虽然自己表现出无所谓。但内心是非常焦虑的,一旦忍不住时就会大哭大闹,或者在午睡休息的时候从梦中惊醒。所以在刚入园时不要强求孩子不哭,而应掌握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用游戏活动吸引孩子,达到减少焦虑和化解焦虑的目的。有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稍差,希望得到成人的更多关爱,如希望抱一抱、亲一亲。教师的关爱可增进师生感情,减少幼儿分离焦虑。孩子们喜欢听表扬,愿意教师及时夸奖。在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对高高兴兴来园的孩子要及时肯定,对情绪差一些的孩子要给予安慰,如:小食品的安慰,自己选择好朋友一同游戏、还可挨着好朋友的床一同午睡等。
    你*** | 2018-10-01 20:02:41 12 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