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和特点简单说一说

首页

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和特点简单说一说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2-07-19 21:17:48
  •   三皇五帝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穿兽皮麻布,仅能勉强遮羞保暖,但也有极少数人能够穿上柔滑细密的丝绸,基本上没有什么特色,至今史学家,服装界的专家们也未能找出五代人服饰特别让人眼睛一亮的地方。 
    夏商时代以上衣下裳为主,并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当朝皇帝规定了谁应该穿什么样的衣饰,谁不应该穿什么样的衣饰,使衣饰开始具备了区分等级地位的政治功能。
      由于生产力低下,夏商时代能够用衣裳来装饰自己的只有少数的上层人物。就是大禹,在他治水的时候,也只能穿着一身麻布短衣短裙。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衣料越织越多、也越织越轻,衣裳才越做越长,最后才一次性解决了遮羞蔽体的问题。夏商的衣饰最大的贡献莫过如此。
       周朝制定了“周礼”,完善了衣饰的等级制度。西周的款式仍以上衣下裳为主,但男装的衣襟和腰带比以前宽大很多。到了东周,群雄割据,百家争鸣,既有鲁国的古典礼服,又有赵国的胡服,还有郑国、卫国的轻纱长裙……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即将身体深藏的意思)——史家称为古代长袍,也是史家们称为这种样式奠定了中国服饰的基本格调。
      当时深衣的衣襟做得极长,穿在身上缠绕数道,每道花边显露在外,因之称为“曲裾袍”,风格十分独特。根据《论语》记载,孔夫子穿衣十分讲究,上朝穿礼服、在家穿便服。东周年代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已经比较先进,走在大街上,也有许多少妇穿着亮丽的服饰招人眼目了。
       秦朝男女穿三重衣。他们穿着多层且包得严严实实的古代长袍,每一层都要露出领子来。秦朝崇尚黑色,如果象现代一样时常开会,人们穿着黑鸦鸦的衣服会感觉到另类的严峻。据说秦国绝大多数人是军人,军装也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从西安秦俑的军装上就可见一斑。
      总体来讲,尽管秦朝是以黑色与军装为服饰的主色调,但让人感觉秦代的衣饰还是比较单调的。 汉朝推翻了“暴秦”,但服装样式基本沿袭,只是颜色与装饰丰富多了。汉朝中后期“丝绸之路”开通,各民族、各国交流活跃,衣冠服饰日趋华丽。以前的“曲裾袍”因不便行动,逐渐被衣襟竖直的“直裾袍”所代替,但女性仍以“曲裾袍”为主流。
      此时还出现了上身为短衫下身配长裙的“襦裙”,这种服饰一直流行了两千多年。由于汉朝比较开放,女性也没有“三从四德”和“闺房”、“小脚”来约束,衣着自然色彩纷呈、纹路精美、千姿百态。 三国两晋时期。当时的盔甲战袍精美异常,可以想见貂婵之类的美女的衣服也是美如流云的。
      东晋顾恺之有一幅名画《洛神赋图》,描绘三国时曹植在洛水遇见洛神的情景。图中的洛女神彩衣飘飘,如燕子飞舞;曹才子长袍曳地,如玉树临风。 南北朝160多年,立国的倒有9个。这一时期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都掌过权,胡汉服饰进一步融合,增强了服饰的实用性。
       隋唐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鼎盛时期,各民族、各国交往广泛。受北方胡服的影响,初唐衣裙流行紧身窄小。中唐以后,服装中加强了华夏传统审美观念,衣裙样式越来越宽大。唐代社会开放,当时的女装微露酥胸,有一种雍容的暧昧,色彩绚丽,造型丰满。
      唐朝男装是幞头、圆领袍衫、平底靴,它那鲜艳的色彩、华贵的图案、宽大的样式,充分表达了一种民族的自信、自强和大度。唐代的服装有如一部《全唐诗》,格式渐渐推进,内容精彩纷呈,真未负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名曲。那时候,唐朝的名城大都里,男的风流倜傥,女的绚丽多姿,华美的服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代十国只有50多年,北有五个朝代南有十个国家,走马灯似地更换国号和皇帝,对衣饰的主要影响是使衣服渐渐趋向窄细合体——主要的功能是方便打仗和逃亡。 宋朝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名扬天下,一部《水浒传》尽人皆知。这个朝代出现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服装:背子——窄长袖,衣长及膝,腋下开襟,男女皆穿。
      总体上,宋装简洁流畅,色彩明快,有规有矩,不事张扬,感觉跟宋词差不多。至于与宋朝大致同时代的辽、金等国,都属少数民族,服饰特征是左衽、窄袖、开衩,各有特色。 元朝是一个让史学家有些尴尬的一个朝代。虽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更为之骄傲的应该是蒙古人。
      元代最主要的服饰是蒙古的“质孙服”——冠、衣、履从上至下都用一种颜色,很单调。好在当时还可以穿保留唐宋遗制的汉服,但这种汉服不可避免地沾上了蒙古的元素,形象有些模糊。元朝的衣服有如元散曲,句式简短,可添加衬字加以发挥,但整体水平低于宋词,仿佛进入服饰的低潮期。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穿着唐、宋传统的宽松圆领袍衫,穿长统袜、浅面靴。但依照律法,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蓝、青、黑等色,平民妻女只能多穿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贫农出身,夺得天下后对官史的要求很严,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就要砍头。
      如此法治之下,服色上自然乏善可言。后来法治松了点,但理学盛行,精神桎梏前所未有,服装反而拘谨质朴。衣饰中除了增加前后补子的官服和皇家的服饰之外,明朝人的衣服均以冷色调居多,标志着那个时代循规蹈矩。 满清入关后,清朝政府所做的大事之一就是用武力逼迫关内各个民族剃发易服。
      清朝的服装大部分是按统治者的意思去设计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实用性,因此清朝的服饰比元朝的服饰好不到哪里去。满清统治中国300年,他们的瓜帽、马褂、长袍、马蹄袖和高髻旗袍、盆鞋琵琶襟一直影响到民国,基本上把传统的“宽袍大袖”等民族服饰特色抹杀殆尽,使汉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装,满清时期应该算是中国服装最黑暗的时期。
       民国时期人们开始穿西装、打领带,向西方学习,走的差不多是两千两百多年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那一路子。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基本摆脱几千年的繁重衣饰,开始轻装前进了。民国时期的服装改变,它虽然没有恢复各个民族的服装,有时还带有一些满清的特征,但却奠定了我们今天穿沙滩裤、吊带裙的服装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十多年间,中山装与绿军装铺天盖地,一些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被人为地禁锢。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服装的国际化趋势才逐渐形成。除了重要的会议和节日,各个民族已经极少穿传统的衣服。从衣着上看,我们已经与世界大多数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了。
       各个朝代的服饰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随着朝代的变更而演变。现在,历史的车轮已经到了21世纪,如果我们一味地认为:我们的大汉民族服饰就是好,如果我们的国民还要穿着唐宋时代的大袖宽袍到国际舞台上出头露面,未免太不合时宜了。民族服饰的兴衰,真实而全面的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我们只要记得曾经有过的衷心之喜和彻骨之痛;我们只要注重历史,着眼现在,努力奋斗,不但我们的服饰会紧跟时代的潮流,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繁荣富强。这是个网址挺全的,你看看 。

    2***

    2012-07-19 21:17: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