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宋代婉约 豪放词风探讨

首页

宋代婉约 豪放词风探讨

关于:宋代豪放、婉约词风探讨
怎样确立课题名称?(课题的陈述)
研究的目价值与意义
研究范围
……
请多多指教。
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0 04:23:34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明张?:“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祯加以补 
    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见《花草蒙拾》)这些 
    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川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 
    分别为其代表作者。
      这几乎已成为宋词研究中的通论。前代论词者多崇尚婉约 而以豪放为别调,近世论者则有独推豪放为积极而以婉约为低靡。那些硬把宋 代词人划分为对立的两派并在其间强分优劣的,均不免有其片面性或属机械论, 有些学者完全否论两种风格流派的存在,也似矫枉过正。
      按词中之豪放与婉约 乃属艺术风格范畴,犹南宋严羽论诗“大概”有“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 清姚鼐论散文风格之分阳刚与阴柔,近世王国维论美学之有宏壮与优美。两种 概念本身有着相当的模糊性,两者相互关系也是辩证的,并非壁垒分明。宋代 词人之分派乃后人参照其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而作大概的归纳,不是说其作品 都是清一色,不妨碍他们创作或欣赏多种艺术风格,尤其大作家往往是多面手, 更不是说婉约、豪放之外,词坛别无其他艺术风格存在。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 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诸诂训, “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 “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
      故“婉约”与“烦滥”相对 立。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境,碧树红花相掩 映。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并评云:“亦婉约可爱。”此诗情 调一如小词。“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 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 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 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 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 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
      “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 主张。李清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 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 并不婉约之作。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 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 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可说是对婉约 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 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有些论者对原来也许并无专门寄托的委婉 隐约之词,也深求其微言大义,如清代词论家张惠言《词选》评欧阳修《蝶恋 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句句为之落实时 事,以为讽喻政治,那就不免穿凿附会,反而缩小这些词作的感慨万端而难以 名状的典型意义。
       婉约词自有其思想艺术价值,已见上文。然而有些词人把它作为凝固程式, 不许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过于追求曲折隐微以至令人费解,这就走 到创作的穷途了。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 沙》),已见豪气。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 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 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 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又其《与鲜于子骏书》云: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永)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 歌子,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了说明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这里谈到的近 作当即其《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中抒写自己“亲射虎, 看孙郎”的豪概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与辛弃疾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及“看试手,补天裂”(《贺 新郎》)等“壮词”先后映辉。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 强音。然而可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淡妆浓 抹总相宜”,“端庄杂流丽,风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 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然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
      如所作《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即为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 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有些豪放词的作者气度才力不 足而虚张声势,徒事叫嚣,或堆砌过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 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 的个性特色,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等,使词坛呈 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
      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 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偏胜,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 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弃 疾《沁园春》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
      ”董士锡说秦观词云: “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煦《六 十一家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刘过词 为辛弃疾词“附庸”,“然得其豪放,未得其婉转”。可见峥嵘生妩媚、平易 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秦观等豪放、婉约词的极诣。
       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另一个相对的流派是豪放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
      稍晚于张?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m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回答完毕,望您满意,春节愉快!~。

    字***

    2018-04-10 04:23:34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