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小巷深处教案(推荐5篇)

小巷深处教案(推荐5篇)

落*** 23-02-17 教案

小巷深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文章选取生活琐事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和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母爱,赞美母爱,从而体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有孝心的人。

【重点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选取生活琐事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法学法】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检测对抗、小结归纳。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母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歌颂的永恒的主题,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正如歌中所唱: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这母亲的一片深情,儿女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将懂得母亲的心。

这首歌唱出了天下儿女对母亲的感恩和报答。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诉说的心曲。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进作者

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林莉是一个普通创作者,这篇文章是她参加黄金时代那年母亲节征文比赛获奖第一名的,先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并曾被中央八台录为电视散文,后收录到教材中。她还曾写过《月光下》,《一个女孩》,《BYE BYE少老板》。不过不怎么出名。现在网络上有她写的/《蝶儿飞飞》、《红袖添香》,《月红》,《一路走好》。

2、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3、积累生词

炫xuàn著zhù黝yǒu荤hūn揶yé揄yú哽gěng孽niè

颊jiá蹒pán跚shān憧chōng憬jǐng瘪biě

3、梳理结构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束。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母爱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就让我们用充满“爱”的眼睛去文中寻找母亲“爱”我的事例,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明确:

①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

②在“我”被捡回后,她抱着“我”处处炫耀:“我丫头多可爱呀,多漂亮,肉滚滚的,嫩生生的。”

③因别人说“我”不漂亮,母亲待在那人家,足足骂了半天。

④母亲为了“我”,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

⑤为了维持这个贫困的家,母亲在阳光最毒的地方卖冰棒,到了冬天缝棉被租棉被。

⑥把“我”调教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

⑦母亲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小学二年级那会儿,“我”的一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母亲竟高兴地落了泪,并珍藏着,逢人便拿出来看。

⑧“我”在即将上县城一中时,母亲走向厨房,为“我”做好吃的,说食堂少油。

⑨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为了照顾“我”的“面子”,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进学校,自己孤零零地摸回去。

2、文中的母亲对“我”的爱始终如一,那么,“我”对母亲的感情呢,是否发生过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答案。

明确:“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开始时,“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熏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棒;接着,“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

接下来,“我”的感情变化是:“我”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了,到最后,老婆婆的一番话深深地教育了“我”,打动了“我”,“我”被母爱震撼了,“我”悔悟,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提示: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当中,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洁的概括一下我的这一变化。

明确:满足——厌恶——隔绝——悔悟

不管我的感情如何变化,母爱始终相随。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同学们,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爱像阳光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观察你身边发生的一些生活琐事,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五、当场反馈,作业检测

见《导学案》之【自主检测】

6、《小巷深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个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讨论:我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幼年纯真的“我”对生活满足,为母亲而骄傲。长大以后因为虚荣心作崇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淡忘了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老婆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最后,我悔悟了,重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2、课文中的哪些具体描述表现了盲母对养女的爱?其中哪一处最让你感动?说说理由。

学生展示交流后,老师点拔、提升:

文中的养母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一个弃婴。她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积蓄换了住处;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她把我调教的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当我为家的贫穷、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要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长大后,我进城读书,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个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的事,表现了深沉的无私的母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这正是本文写作上最大的写作特点:通过选取生活琐事来表现主题、表达情感。离开了具体的、典型的生活琐事,深深的无私的母爱便表现不出来,主题就会显得空洞。作者的情感也会变得假、空、不感人。(板书:写作方法:1、通过选取生活琐事来表现主题、表达情感。)

3、“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过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展示交流后,老师点拔、提升:

全文以“我”的情感变化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的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恨流泪结尾。这样,作者的感情构筑起了文章的整个框架,许多细小的生活情景和事件帖感情的变化联系起来,融为一体,这就是本文的第二个写作方法:(板书:2、以人物情感的变化发展为线索安排材料)

4、小组讨论:根据本文内容,你觉得“我”是个坏女孩吗?(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1)对“我”的行为应持批评态度,因为她忘恩负义,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对不起自己的养母;(2)认为“我”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为她是一个被捡来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时她还是一个孩子,是老师、家长没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错能改的做法也是值得表扬的。(该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其实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常的日子里,不一定非得都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母爱才感人。细细回想起来,也许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儿女远行时的叮咛,一道过早爬上眼角的皱纹……做儿女的,要善于从这些琐事中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

1、引导学生回忆与母爱相处中最让自己的感动的瞬间,重温感动,体会母爱的温暖与幸福。

2、让学生畅谈:该如何对待母爱?如何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

【板书设计】

小巷深处

“我”:满足厌恶隔绝悔悟

(母爱始终相随)

【教学后记】


小巷深处教案(2)

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道德、情感、价值观:让文中最精华的思想和最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1、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事情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2、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以“这是一个故事”、“养母是一个 的人”、“妙在 ,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它写出了或它说明了、它点出了) ”贯穿其间,以学生谈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和根据对“爱”的理解,说一句很美的话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进,让学生自由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相互质疑,理清作品内容,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受母爱,学会做人。

3、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课堂。

4、用孟郊的《游子吟》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导入,用感动人心的MTV《懂你》创设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真正感悟、理解伟大的母爱。

5、 安排 2 课时

课前2分钟播放MTV《懂你》,创设氛围,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导 入:

同学们,在唐诗中有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还能背出这首古诗吗?(全班背诵《游子吟》)

几年前,香港曾举行过一次“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评选活动,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荣登榜首。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首诗呢?(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这首诗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而这种爱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林莉的《小巷深处》,来聆听一段感人的有关母爱的故事。

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课文

1、学生各自圈读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

2、教师点出需要认读、积累的字词。按句式说话:这是一个 故事。

瘦瘪 炫耀 执著 揶揄 落寞 哽咽 蹒跚 憧憬

3、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词语的语境义。

4、进行写法指导,阅读散文第一步是用“概括”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选择角度用“这是一个 故事”这个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学生说出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同桌相互讨论,标出“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句子。

5、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养母为“我”做了哪些事?

(学生回答)

6、分角色朗读:“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又仿佛在等候”,请同学们用“养母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说一句话。(教师示范,学生发言)

7、同桌相互讨论,标出“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句子。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我”疏远母亲,淡忘破旧的家?

8、质疑: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作点拨)。

小结:

文章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生活琐事表现养母对“我”的爱,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母亲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市场与无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养母的感情变化了,最后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这平实的叙事中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第二教学板块:品味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事例,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自己先小声地各自说,然后发言)

2、教师:预习的时候要求同学们“从任何一个角度说说对课文的理解”,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妙在 ,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它写出了、它说明了、它点出了) ”

3、教师示范:妙在“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妙在描写了母亲的外貌,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学生们按句式发言)

4、教师指出最重要的是:

①妙在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

②妙在用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为情感依托,写出了母女情深。

③妙在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宽容,母亲的坚强。

④妙在用含蓄的写法,写出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表达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小结:

通过理解课文、品味课文,我们感受到小巷深处那深深的母爱,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对作品有了更深的感受。

第三个教学板块:感悟课文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学习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前后桌讨论交流,而后上台发言)(老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播放MTV《懂你》,创设氛围。(学生边欣赏,边跟着唱)

3、“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母爱事那样的无私与圣洁,母爱也是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母爱”的理解,以“母爱”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教师示范:母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4、比较阅读:《又见秋风起》(参阅《教师用书》P55)

5、小结:

同学们,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爱像阳光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6、布置作业:

①把文中四个字的词和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摘抄在“读书文摘卡”上。

②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小 巷 深 处

林莉

养母:

收养 弃婴 改变性格

含辛茹苦 为我骄傲

每月送钱 忍受孤独

“我”:满足——疏远——淡忘——悔悟 虚荣


小巷深处教案(3)

[课标要求]

1、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如何选取生活中的琐事来表达情感。

3、感悟母爱、赞美母爱,感受人性美。

[学法点悟]

学生学习文章时,可以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相互质疑,理清作品内容,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受母爱,学会做人。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解惑:文章讲述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一个弃婴的故事。抒写了养母对“我” 伟大而无私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

质疑:“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

解惑: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1、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而自豪。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4、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语言揣摩]

1、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

这句话间接说明了母亲早已察觉“我”对她的感情发生变化了。这种含蓄的写法,写出了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母亲为不影响“我”的情绪而抑制自己的感情,更有利于表现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2、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这句话不仅描写了母亲的外貌,又写出母亲的痛苦与母亲的坚强。

[研究课题]

《小巷深处》这篇课文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一些写人的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塑造人物形象。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找一篇文章,比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体会一下这种写法的好处。

附: 阿长与山海经

鲁 迅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象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炙疮疤。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处?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从文章中体会作者对母亲情感的变化。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瘦瘪 炫耀 执著 揶揄 造孽

硬咽 蹒跚 憧憬 斑驳 脸颊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捡 拆 裹 倚

检 折 衷 骑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费解:

执著:

揶揄:

落寞:

名正言顺:

三、问题探究

1、标出“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句子。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我”疏远母亲,淡忘破旧的家?

(提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我” 疏远母亲,淡忘破旧的家的原因主要是虚荣心作祟。)

2、“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枝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提示: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一个为了养女而含辛茹苦地操劳大半生的母亲的形象。)

3、文中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对这些形象的描写,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写出了母女情深。)

4、假如你和文中的女孩有相类的贫寒的家庭背景,你会怎样对待你的母亲?“我”是个坏女孩吗?

(提示:俗语:儿不嫌母丑。也许你不愿在别人面前提起;也许你会带着母亲逛大街;也许……)

四、欣赏评价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学习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例如:想想你的母亲为你付出了多少,你是怎么回报的。)

2、母爱是那样的无私与圣洁,母爱也是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母爱”的理解,以“母爱”为话题,说一句赞美的话,长短不限。

3、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事例,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由。

五、朗读背诵

文章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背诵。

六、拓展阅读

寻人启事

①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地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②用女孩的逻辑来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③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④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⑤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女孩心里高兴。

⑥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⑦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⑧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⑨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⑩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11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里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12合同期总算满了,女孩风尘仆仆地赶回A市,近家情怯,女孩颤抖的手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13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14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探究建议]

1.女孩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⑥段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描写方法,请你猜测女孩此时的心情。

3.第⑧段画线处“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4.试用几个词概括女孩的性格特征。

5.读过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小巷深处教案(4)

一、设计思想

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创设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敢于说话,敢于质疑,这就是本节课的设计思想。

二、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内容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四篇课文都洋溢着强烈的美好情感,这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是十分有益的。《小巷深处》是一篇抒写母爱的感人散文。文章以“我”对养母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语言浅显感人,是一篇唤起学生亲情教育的好文章。我们可以以此培养学生感受、体验亲情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文无论从情感内容还是从能力培养上都是对前一课的延续和深入,在写人记叙文的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该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独立,叛逆心渐强,但事实上又离不了父母的照顾,不理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这正是他们的幼稚之处,也是为人处世肤浅的一面,他们的真情需要熏陶,更需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生活。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文章选取生活琐事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和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母爱,赞美母爱,从而体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确立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记叙文教学要求,确立了以上目标。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选取生活琐事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确立依据】1、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我把“情”字作为教学重点,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体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感受、体验爱心的能力。2、七年级学生还不能在习作中熟练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讨论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感知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迁移借鉴,以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水平。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通过吟诵关于母爱的警句诗文、创设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浓浓的母爱氛围。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整个课堂。

2、稍加点拨法

这篇课文我只在需要时稍加点拨,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不做过多的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朗读品味法

文章不厌百回读,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一些重点段落,语言典范精美,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我们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以读促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吟诵交流写母爱的警句歌词和诗文等,导入课文。

【确立依据】由此导入新课,创设温馨感人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 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检查预习情况:给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瘦瘪 炫耀 执著 揶揄 哽咽 蹒跚 憧憬

2、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词语的语境义。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选择角度,用句式“这是一个……的故事”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学生说出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确立依据】检查字词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概括文章内容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讨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是盲母对女儿的爱的表现?

(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

(2)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

(3)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

(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

(6)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

(7)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

2、齐读文中具体描写盲母爱养女的生活片断的文字。想一想:这些事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这一形象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1)时间顺序。

(2)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这些句子表现了母亲为了养育“我”终年劳动、饱尝日晒的艰辛,写出“我”同家隔绝后,母亲既痛苦又坚强的心情与神态,从而可知养母是一个善良宽容、坚韧执着、默默无私奉献的辛勤母亲。

3、对一个这样疼“我”爱“我”的母亲,“我”是不是一直也如此的爱她呢?“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是。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四个阶段:

(1)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

(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

(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

(4)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满足——厌恶——淡忘——悔悟(情感变化是贯穿本文的线索)

原因:很虚荣的在乎外人的看法。

小结:我最后悔悟了,是母爱的无私伟大感动了我,使我这个虚荣无知的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确立依据】

1、整体感知课文,获得初步体验。

2、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和形象生动的具体描述来表现人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3、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强调归纳总结的方法,以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文章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生活琐事表现养母对“我”的爱,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母亲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养母的感情变化了,最后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这平实的叙事里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五)布置作业

1、把文中四个字的词和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2、朗读全文,体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个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

(二)诵读品味,领悟真情

1、教师朗读第25、26自然段。

2、学生伴随着音乐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三段,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厚感情。并探究:文中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到什么作用?该怎样理解“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

明确:(1)这几段文字,蕴含了母亲对“我”深切的爱,憧憬女儿早日成才,等候与女儿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深切地表现了“我”被养母的爱所感动,为自己的无知而悔恨之情。

(2)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二者都是寄托情感的形象。对它们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3)我回到了小巷深处,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确立依据】1、教师朗读主要对学生朗读起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获得启迪。2、文章中小巷和竹棒是寄托作者情思的形象。这是文本重要内容,而又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需要教师点拨。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可以就文本中任何方面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2、小组讨论 :根据本文内容,你觉得“我”是个坏女孩吗?(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1)对“我”的行为应持批评态度,因为她忘恩负义,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对不起自己的养母;(2)认为“我”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为她是一个被捡来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时她还是一个孩子,是老师、家长没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错能改的做法也是值得表扬的。(该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3、运用“本文妙在……,它表现了(它写出了、它说明了、它点出了)……”的句式 ,从任一角度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1)妙在“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它描写了母亲的外貌,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2)妙在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

(3)妙在用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作为情感依托,写出了母女情深。

(4)妙在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宽容,母亲的坚强。

(5)妙在用含蓄的写法,写出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表达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确立依据】开放的问题。学生可以借此深入体悟作品带给自己的启示。

(四)感情拓展

其实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常的日子里,不一定非得都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母爱才感人。细细回想起来,也许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儿女远行时的叮咛,一道过早爬上眼角的皱纹……做儿女的,要善于从这些琐事中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

1、引导学生回忆与母爱相处中最让自己的感动的瞬间,重温感动,体会母爱的温暖与幸福。

2、让学生畅谈:该如何对待母爱?如何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

【确立依据】“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母爱引起共鸣,畅谈对母亲的回报,这比空洞说教或是让学生在还没有体验、感悟的情况下就站起来“口上谈兵”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爱像阳光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观察你身边发生的一些生活琐事,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六)布置作业:

1、用一小段文字描绘母亲的外貌和神态,要求能突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回家后主动与母亲交流,多和母亲相处,主动邀请母亲参加学校活动,用实际行动来珍惜伟大的母爱。

【确立依据】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课后作业里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积累(第一课时作业)、习作、体验。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描写,联系生活加深体验,也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盲母 爱 养女 描写方法

收养抚育 满足、自豪 外貌描写

搬家

改脾气 沉默、回避 神态描写

终年辛劳

为“我”骄傲 淡忘、隔绝 语言描写

抑制感情

送生活费、营养品 悔悟、感激 动作描写

【确立依据】这一板书揭示出本文叙事的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够体现上课流程,并着重揭示了本文的重点与难点。


小巷深处教案(5)

初中语文《小巷深处》的教案

一、设计思想

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创设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敢于说话,敢于质疑,这就是本节课的设计思想。

二、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内容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四篇课文都洋溢着强烈的美好情感,这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是十分有益的。《小巷深处》是一篇抒写母爱的感人散文。文章以“我”对养母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语言浅显感人,是一篇唤起学生亲情教育的好文章。我们可以以此培养学生感受、体验亲情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文无论从情感内容还是从能力培养上都是对前一课的延续和深入,在写人记叙文的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该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独立,叛逆心渐强,但事实上又离不了父母的照顾,不理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这正是他们的幼稚之处,也是为人处世肤浅的一面,他们的真情需要熏陶,更需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生活。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文章选取生活琐事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和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母爱,赞美母爱,从而体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确立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记叙文教学要求,确立了以上目标。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选取生活琐事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确立依据】1、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我把“情”字作为教学重点,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体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感受、体验爱心的能力。2、七年级学生还不能在习作中熟练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讨论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感知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迁移借鉴,以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水平。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通过吟诵关于母爱的警句诗文、创设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浓浓的母爱氛围。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整个课堂。

2、稍加点拨法

这篇课文我只在需要时稍加点拨,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不做过多的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朗读品味法

文章不厌百回读,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一些重点段落,语言典范精美,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我们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以读促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吟诵交流写母爱的警句歌词和诗文等,导入课文。

【确立依据】由此导入新课,创设温馨感人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 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检查预习情况:给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瘦瘪 炫耀 执著 揶揄 哽咽 蹒跚 憧憬

2、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词语的语境义。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选择角度,用句式“这是一个……的故事”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学生说出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确立依据】检查字词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概括文章内容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讨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是盲母对女儿的爱的表现?

(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

(2)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

(3)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

(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

(6)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

(7)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

2、齐读文中具体描写盲母爱养女的生活片断的文字。想一想:这些事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这一形象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1)时间顺序。

(2)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这些句子表现了母亲为了养育“我”终年劳动、饱尝日晒的艰辛,写出“我”同家隔绝后,母亲既痛苦又坚强的心情与神态,从而可知养母是一个善良宽容、坚韧执着、默默无私奉献的辛勤母亲。

3、对一个这样疼“我”爱“我”的母亲,“我”是不是一直也如此的爱她呢?“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是。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四个阶段:

(1)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

(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

(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

(4)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满足——厌恶——淡忘——悔悟(情感变化是贯穿本文的线索)

原因:很虚荣的在乎外人的看法。

小结:我最后悔悟了,是母爱的无私伟大感动了我,使我这个虚荣无知的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确立依据】1、整体感知课文,获得初步体验。2、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和形象生动的具体描述来表现人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3、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强调归纳总结的方法,以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文章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生活琐事表现养母对“我”的爱,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母亲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养母的感情变化了,最后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这平实的叙事里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五)布置作业

1、把文中四个字的词和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2、朗读全文,体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请一个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

(二)诵读品味,领悟真情

1、教师朗读第25、26自然段。

2、学生伴随着音乐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三段,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厚感情。并探究:文中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到什么作用?该怎样理解“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

明确:(1)这几段文字,蕴含了母亲对“我”深切的爱,憧憬女儿早日成才,等候与女儿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深切地表现了“我”被养母的爱所感动,为自己的无知而悔恨之情。

(2)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二者都是寄托情感的形象。对它们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3)我回到了小巷深处,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确立依据】1、教师朗读主要对学生朗读起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获得启迪。2、文章中小巷和竹棒是寄托作者情思的形象。这是文本重要内容,而又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需要教师点拨。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可以就文本中任何方面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2、小组讨论 :根据本文内容,你觉得“我”是个坏女孩吗?(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1)对“我”的行为应持批评态度,因为她忘恩负义,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对不起自己的养母;(2)认为“我”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为她是一个被捡来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时她还是一个孩子,是老师、家长没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错能改的做法也是值得表扬的。(该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3、运用“本文妙在……,它表现了(它写出了、它说明了、它点出了)……”的句式 ,从任一角度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1)妙在“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它描写了母亲的外貌,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2)妙在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

(3)妙在用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作为情感依托,写出了母女情深。

(4)妙在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宽容,母亲的坚强。

(5)妙在用含蓄的写法,写出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表达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确立依据】开放的问题。学生可以借此深入体悟作品带给自己的启示。

(四)感情拓展

其实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常的日子里,不一定非得都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母爱才感人。细细回想起来,也许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儿女远行时的叮咛,一道过早爬上眼角的皱纹……做儿女的,要善于从这些琐事中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

1、引导学生回忆与母爱相处中最让自己的感动的瞬间,重温感动,体会母爱的温暖与幸福。

2、让学生畅谈:该如何对待母爱?如何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

【确立依据】“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母爱引起共鸣,畅谈对母亲的回报,这比空洞说教或是让学生在还没有体验、感悟的情况下就站起来“口上谈兵”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爱像阳光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观察你身边发生的一些生活琐事,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六)布置作业:

1、用一小段文字描绘母亲的外貌和神态,要求能突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回家后主动与母亲交流,多和母亲相处,主动邀请母亲参加学校活动,用实际行动来珍惜伟大的母爱。

【确立依据】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课后作业里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积累(第一课时作业)、习作、体验。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描写,联系生活加深体验,也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盲母 爱 养女 描写方法

收养抚育 满足、自豪 外貌描写

搬家

改脾气 沉默、回避 神态描写

终年辛劳

为“我”骄傲 淡忘、隔绝 语言描写

抑制感情

送生活费、营养品 悔悟、感激 动作描写

【确立依据】这一板书揭示出本文叙事的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够体现上课流程,并着重揭示了本文的重点与难点。

相关推荐

一个微笑阅读答案(通用7篇)

考试资料
一个微笑阅读答案(1)借你一个微笑(16分)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③我合上教案而无表情地
展开详情

送别散文(集合7篇)

散文
送别散文(1)“人有悲欢送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是由于圆月的残缺,人们才渴望月圆的美满,才更思念挚爱的亲人。于是,亲人间那血浓于水的感情便成为了最执着的思念与牵挂。高三的学哥学姐们即将毕业
展开详情

藏羚羊的跪拜教学设计(汇编8篇)

教学设计
藏羚羊的跪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好词好句。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圈划等手段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并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
展开详情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0篇)

毕业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一、论文题目:classroominteractionandoralenglishteaching二、研究现状: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
展开详情

呼吸作用教案(精选8篇)

教案
呼吸作用教案(1)第四章第一节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呼吸
展开详情

跷跷板教学反思(推荐6篇)

教学反思
跷跷板教学反思(1)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
展开详情

量词歌教案(优质7篇)

教案
量词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课文,插图认识量、词、夸等10个生字;认识日(日子头)、(区字框)、(金字旁)3个新偏旁。正确书写头、五等7个字。认识量词等词语。正确读写笑话、飞机等词语。过
展开详情

精卫填海教案设计(集锦3篇)

教案
精卫填海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重点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难点用自己
展开详情

分香蕉说课稿(集合4篇)

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庆市庆风小学教师郑颖,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节《买香蕉》。一、教材分析:《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
展开详情

年级英语下练习题(集合3篇)

考试资料
年级英语下练习题(1)一、英汉互译101交通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2seeeasi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路上_______________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测量的知识点(实用8篇) 消防故事作文(集锦5篇) 多彩的世界教案(精品5篇)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集锦4篇) 六年上册数学分数练习题(集合3篇) 关于迎新年的句子(实用7篇) 消防培训考试题r(通用4篇) 关于安全的主题班会教案(汇集16篇) 角的度量说课稿(精编18篇) 雨巷说课稿(汇编8篇)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合集7篇) 卖油翁教案设计(精品5篇) 圆锥体积的教学反思(优质17篇) 数学必修三教案(热门5篇) 认识角的教学反思(通用16篇) 期末试卷答案物理(通用6篇) 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热门18篇) 议论文600字范文(必备17篇) 英语作文题目及范文(实用15篇)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集合9篇)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内容(通用14篇)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实用5篇) 地理选择题(集锦16篇) 进位加法教案(热门20篇) 我的母亲说课稿(精选18篇) 诗歌梦想(甄选20篇) 圆柱体积说课稿(汇编15篇) 简单的幼儿故事(优选3篇) 牛郎织女教案设计(必备5篇) 原谅我教案(精选5篇) 交通安全知识主题班会(优质6篇) 快乐的午餐教学反思(集锦6篇) 阅读理解解析英语答案(推荐3篇) 优美的对联(精编9篇) 古诗春晓教案(实用19篇) 三峡的诗句(汇编5篇) 护理论文开题报告(集锦6篇) 会说话的符号教案(精品6篇) 元角分教学反思(必备5篇) 面条美术教案(通用10篇) 英文优美诗歌(汇集18篇) 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集锦5篇) 数的守恒教案(优质18篇) 关于星星的散文(实用4篇) 一片树叶教学反思(推荐12篇) 猫头鹰教案(汇总18篇) 水母美术教案(推荐14篇) 剑桥真题(合集19篇) 护理开题报告(甄选15篇) 长城教学案例(精编5篇) 画故事教案(优质3篇) 第三单元生物知识点(集合10篇) 师说的文言知识点(优质6篇) 穿阅读的答案(汇总10篇) 两只小鸟教案(汇集16篇) 欧洲知识点(推荐5篇) 长方体体积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我和昆虫教学反思(精选7篇) 古藤的阅读答案(汇编9篇) 老人与海说课稿(集合5篇) 学校大门对联大全(优质6篇) 二胡教学计划(优选8篇) 关于风景的散文(甄选15篇) 风车转转转教案(实用3篇) 喝彩阅读答案题(实用4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我的母亲阅读理解答案(优选3篇) 音乐买菜教案(汇总16篇)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精选16篇) 风筝美术教案(优选17篇) 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实用4篇) 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合集7篇) 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汇总8篇) 四级听力练习题(优质8篇) 中秋散文(优质15篇) 选择理解阅读答案(优质4篇) 三分钟童话故事(优质19篇) 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答案(热门8篇) 阅读答案梅花魂(集合4篇) 关于爱国名言诗句(热门5篇) 三角形的边教案(集合7篇) 天窗课件(集合4篇) 消防安全教学反思(汇总8篇) 地球自转教案(甄选5篇) 反比例课件(精选7篇) 热爱生命主题班会(合集3篇)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优选17篇) 斗鸡教案(汇集16篇) 比较粗细教案反思(推荐3篇) 专题论文(汇编5篇) 庆祝国庆诗歌(集锦17篇) 春风的阅读答案(集合17篇) 叶的阅读答案(集合5篇) 冰融化了教学反思(精品8篇) 有趣的鞋子教案(甄选8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通用4篇) 五花山说课稿(必备3篇) 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实用15篇) 最后一排阅读答案(精品4篇) 庆国庆教案(合集13篇) 唯美散文精选(优选3篇) 会动的玩具教案(精品4篇) 快乐的小司机教案(集合8篇)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集锦12篇) 的天网阅读答案(推荐7篇)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通用8篇)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通用4篇) 草原的教案(汇集15篇) 商店对联(通用6篇) 和谐议论文(热门5篇)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优选5篇) 期末安全主题班会(实用15篇) 人生没有永远阅读答案(精选3篇) 孔乙己说课稿(甄选11篇) 托班吹泡泡教案(汇集5篇) 校园的阅读答案(优选5篇) 花灯谣教案(合集3篇) 元宵节简单灯谜及答案(汇总13篇) 关于春天诗歌(集锦17篇) 秋天谜语(推荐4篇) 年的故事教案(优选17篇)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甄选18篇) c科目一考试技巧(热门6篇) 唐家寺的雨伞阅读答案(精品4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汇集12篇) 助人为乐的名言警句(必备7篇) 1到5的认识教案(热门7篇) 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案(推荐3篇) 描写莲花的散文(汇集8篇) 春分的散文(通用20篇)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优质5篇) 第七单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集合6篇) 年级上册生物试卷(精品11篇) 残疾人创业故事(优选3篇) 李时珍教案(集合15篇) 体积公式(热门10篇) 雨晴赏析(集锦5篇) 六年数学试卷(必备7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集合19篇)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集合6篇) 买矿泉水说课稿(甄选3篇) 动物法庭教案(集合5篇) 专注议论文(通用8篇) 出塞教学反思(精品18篇) 烛之武退秦师获奖教案(精选4篇) 低碳生活主题班会(优选15篇) 山海经练习题(实用3篇) 三个和尚阅读答案(汇总5篇) 四年语文测试卷答案(集合5篇) 我和我的外婆教案(实用5篇) 天安门广场教案(优选6篇) 老人与海鸥的教学设计(推荐16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实用10篇) 苏轼浣溪沙赏析(汇总8篇) 莫高窟教案设计(实用5篇)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推荐4篇) 传染病的预防主题班会教案(实用20篇) 语文中学试卷(合集4篇) 摇啊摇音乐教案(热门3篇) 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合集9篇) 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集锦18篇) 歌唱春天教案(集合20篇) 连加连减说课稿(优选19篇) 人教版轴对称教学设计(集锦6篇) 我和的故事(优质15篇) 童话续写作文(推荐8篇) 中秋节语言教案(推荐17篇) 考试总结字(优质19篇) 海底世界美术课件(汇总7篇) 美术折纸教案(优质19篇) 奴隶英雄教学反思(优质8篇)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精品18篇)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班会教案(热门20篇) 水循环试题(优选3篇) 新闻的知识点(精编5篇) 梅兰芳教学反思(汇总19篇) 妙妙和喵喵的信教案(精选15篇) 教案的写法(集合15篇) 冬天阅读答案济南(集合18篇) 勇敢的阅读答案(热门5篇) 认识周长课件(汇编6篇) 自行车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和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题(汇编4篇) 学本教学心得(实用7篇) 幼师教案大全(精选18篇)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合集17篇) 曹刿论战练习题和答案曹刿论战(实用4篇) 戏剧名言(精选10篇) 物理月考试卷月(推荐3篇) 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集锦5篇) 长方体的体积练习题(推荐8篇) 物理必修必修试卷及答案(必备3篇) 年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优选4篇) 古诗词诵读主持词(集合8篇) 小雨沙沙沙说课稿(精编12篇) 望天门山教案设计(实用4篇) 放弃议论文(汇总17篇) 薛法根教学设计(通用8篇) 满分英语作文范文(集合18篇) office教案(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