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东晋的丞相王导生平事迹有哪些呢?

首页

东晋的丞相王导生平事迹有哪些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18 01:40:10
  •   西晋乱世[编辑]
    王导承袭父亲王裁的爵位即丘子,后获司空刘寔引荐为东合祭酒。后来又参东海王军事。当时因八王之乱而天下大乱,而王导与琅琊王司马睿友好,王导知道身在乱世,更倾心支持司马睿,有复兴晋朝的志向;同时司马睿亦器重他。
      当时司马睿在洛阳,王导多次劝他回到封国。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讨伐河间王司马颙,命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司马睿于是请王导为司马;后司马睿又迁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司马睿对王导十分信任,对王导所进献的计策都一概实行。
      
    衣冠南渡[编辑]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移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但司马睿到建邺后因司马睿没有名望而并未得到江南民众的支持,一个多月都没有任何人拜访。王导正因此而感到忧虑,此时王导堂兄王敦到建邺,王导于是与王敦计划如何提高司马睿的名望。
      次年三月上巳节,王导趁节日的机会要司马睿出行观看习俗仪式,其间乘坐肩舆,王导和王敦等有名望的北方士族则在后骑马跟随,令司马睿甚具威严。江南士族纪瞻、顾荣等见司马睿如此十分惊惧,都在路旁拜见他,王导趁此劝司马睿与江南士族合作。司马睿于是让王导拜访贺循和顾荣两名士族首领,并任命顾荣为安东军司马,贺循为吴国内史,后又任命其他士族首领为官。
      自此司马睿就渐渐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百姓亦归附。因王导和王敦尽心辅助司马睿,当时人都称“王与马,共天下”。[1]
    永嘉五年(311年),汉国将领呼延晏等攻破西晋首都洛阳,并掳走晋怀帝,中原大乱,大量士族和人民都渡过长江,到较安定的南方避乱,王导因而劝司马睿任用其中的贤人俊才,与他们合作。
      司马睿于是任命了百多人为掾属。当时荆州和扬州都十分安定,户户都生活富足。王导以清静为政务首要,常励司马睿要克己励节,匡主宁邦。王导愈来愈受司马睿倚重,而当时其他人都对王导倾心,并号王导为“仲父”,而司马睿亦向王导说过:“卿,吾之萧何也。”
    永嘉末年,王导迁任丹杨太守,加辅国将军,后又拜宁远将军,再加振威将军。
      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征召王导为吏部郎,但王导不应命。建兴四年(316年)匈奴王刘曜攻陷长安,俘虏晋愍帝。次年年初,时任丞相的司马睿改封晋王,王导任丞相军咨祭酒。不久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后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任扬州刺史。
      此时桓彝渡江到来,见当时朝廷微弱,向同是北方来的士族周顗表示忧虑。但周顗见王导后则向桓彝说:“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王导因而亦称“江左夷吾”。后来在一次北方士族的饮宴中,周顗感慨西晋山河破落,众人都悲伤涕泣,但王导此时却站起来,严肃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众人听后都不再哭并拜谢王导。
      由此可见王导在拢络江南士族外亦致力团结北方来的士族,巩固司马睿这江南政权。另王导亦上奏建议兴办学校,宣扬礼乐教化。
    东晋建立[编辑]
    建武二年(318年),晋愍帝的死讯传到建康,随后司马睿即位为帝,百官陪列,司马睿更命王导和他同坐,被王导以皇帝尊贵而拒绝。
      王导即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
    太兴二年(319年),王导代替贺循为太子太傅。当时东晋刚刚建立,尚未置史官,王导于是设立机构,令当时典籍颇为齐全。
    太兴四年(321年)王导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
      早前,司马睿又任命丹阳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驻镇淮阴,表面是防卫北方胡人,实质是为了防备荆州牧王敦。同时,因为司马睿忌惮王敦,连带王导亦被他疏远。但王导仍然处事认真,安守本份。
    王敦之乱[编辑]
    主条目:王敦之乱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诛刘隗为名发动叛乱,并得到龙骧将军沈充响应。
      司马睿知道王敦叛乱后大怒,征征西将军戴渊和刘隗入卫建康。刘隗入建康时百官迎接,令他十分得意;入宫劝司马睿尽诛王氏,但遭到司马睿拒绝。同时,王导又率子侄二十多人,每日到宫待罪,最终都得司马睿宽恕,并任命为前锋大都督,对抗王敦。及后王敦攻破石头城,击败戴渊、刘隗、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人的进攻,并攻陷建康,自任丞相专掌朝政。
      王敦入城后怪责王导在晋愍帝死后,反对他另推幼主为帝以专掌朝政,但王导仍秉正地议论,王敦无法争论。后王导加任尚书令。
    同年司马睿因王敦之乱忧愤而死,遗诏王导辅政。太子司马绍继位后,王导解任扬州刺史,改拜司徒。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因与司马绍作战战败愤惋而死,王敦之乱平定。
      司马绍回皇宫封王导为始兴郡公。后又改命王导为太保、领司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辅助成帝[编辑]
    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司马绍逝世,太子司马衍继位。皇太后庾氏称制,由王导加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和尚书令卞壶共同辅政,辅政期间以宽厚谦和而得人心。
      咸和元年(326年),后赵君主石勒派儿子石聪进攻寿春,后又进攻逡遒和阜陵,杀掠五千多人,震动建康。司马衍于是加命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到江宁抵御。直至苏峻派韩晃击退石聪后才解任大司马。
    苏峻之乱[编辑]
    主条目:苏峻之乱
    咸和二年(327年),庾亮认为苏峻在历阳招揽聚众,轻视朝廷,打算征召苏峻。
      王导认为苏峻本性猜忌而阴险,一定不会应命,并劝庾亮包容他的行径。但庾亮不听,王导和卞壶、温峤等都不能劝阻,最终诱发苏峻叛乱。苏峻叛乱后,王导即入宫侍候皇帝,当时尚书左丞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建议王导趁苏峻未到建康,先封锁阜陵,以当利诸口作防御,及后一举击破。
      一旦苏峻逼近建康就会人心惶惶,难以抵御。王导亦同意,但主掌决策的庾亮不听从。后苏峻攻陷东晋积存盐和米粮的故孰,并向建康进攻,庾亮才后悔。
    次年(328年),苏峻攻陷建康,专擅朝政,因王导德望极高而不敢加害。后路永、匡术和贾宁都劝苏峻杀王导并尽诛大臣,但苏峻因敬重王导而不听从。
      路永等人于是心生异心,王导乘机派参军袁耽暗中联吉他们,想他们带皇帝出外投奔讨伐苏峻的义军。但因苏峻守卫严密,不能成功,王导于是带二位儿子与路永出奔白石。不久,苏峻出战时堕马被杀,由弟弟苏逸接掌部众。
    咸和四年(329年),苏逸接连兵败并被捕,苏峻之乱平息。
      因建康的宗庙宫室都被烧为灰烬,温峤等人建议迁都豫章,而江南豪族则请迁都会稽;王导则坚持建康为都,提出“镇之以静,群情自安”[2]的方针,最终都还是留在建康为都。
    进位丞相[编辑]
    司马衍年幼登位,每次见辅政的王导都拜他,而写手诏给王导更称“惶恐言”,而命中书写诏令给王导就称“敬问”,更成为定制。
      另司马衍知道王导简朴寡欲,无储粮而衣服又简朴,于是赐他一万匹布作换钱用。后王导因病而不能上朝会,司马衍更亲自到他的府第,与他饮酒作乐,又令舆车载他入宫殿,可见司马衍对他的敬重。
    咸康元年(335年),有报告后赵王石虎进攻历阳,王导自请出战讨伐,于是加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让他置左右长史、司马,又给一万匹布,统率诸军防御。
      但不久则知石虎等已离开,于是解任。咸康四年(338年),任命王导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不久改司徒为丞相,由王导担任。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逝世,享年六十四岁。皇帝于朝堂发丧三日,又命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依从霍光和司马孚的仪式。
      谥文献公,祠以太牢之礼。王导死后赐葬幕府山西南麓。

    那***

    2018-11-18 01:40: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美食/烹饪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