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懂得姓名艺术?

首页

谁懂得姓名艺术?

谁懂得姓名艺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4-01 15:05:52
    我,我懂得姓名艺术。
    首先必须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然后把这个字来拆,拆开之后看看是什么意思。或者是看看这个字的情缘怎么样。

    我***

    2007-04-01 15:05:52

其他答案

    2007-04-01 15:09:37
  •   姓名艺术的自我解读: 
        姓名让人类细小成自我。这里就中国人的姓名做一个审美解读。自古就有“美名千载”、“名扬天下”的词语,可见姓名对个人的重要性。
        首先,姓名由两部分组成,即姓,即名。姓是老祖宗的,一般不加改变,而名是父母给的,也有自己命的。
      姓名就成了一个个人的标签,自古至今被人类应用着。美名之美,理所当然就成为一种艺术。 姓名,一是用来被叫的,二则被用于书写和记录。被人呼,就要求有声音之美,多数女子之名,呼之甚美,叫起来亲切可人,用字多显阴柔之美。男士姓名多有深意,书之纸上,妙趣横生,颇有哲理,呼之显阳刚之气。
      如此这样,女子名,呼之甚好,书之平平;而男子,书之甚好,又呼之平平。这样起名的艺术就不见简单。 姓名要想在声情字体上接近完美,可算是比较之难。起名的艺术就在这里,让两者之美兼顾,让姓名真正成为艺术。起名是有限制的,因此只有姓名之美才算真美,姓名艺术而非名字艺术。
       起名时与姓相结合,声情并茂,呼之亲切,书之美。这就要求,姓与名要连贯成辞,顺理成章,慧而达意。在字型上,讲究对称,稀疏有致,结构美究。在起名的方法上不以繁述,但起名时的忌讳要略说一二。起名时,音形上不能有疑异,用字上不宜怪僻,辞意上要向上健康。
       姓名之后,先后又出现了艺名,笔名,斋名,赠名,这些都是根据自我喜好,自己命名,或他人赠名,这里再不详谈。姓名作为艺术是审美的需要,作为每个人来说,希望自己的姓名不同凡响,给自己带来好运。 姓名自古便是小题材大学问,作为艺术,它的未来将是永恒。
       。

    孙***

    2007-04-01 15:09:37

  • 2007-04-01 15:04:26
  •   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也称名字。中国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某些国家是名在前而姓在后。姓名是每个有都有的一种东西,其实就是一咱代号中国的姓通常是一个字(称为单姓)或两个字(称为复姓),名也是由一个或两个字组成,在法律中还有姓名权,在占卜中说,从姓名中还能看出某些东西。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
      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
      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
      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号,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

    1***

    2007-04-01 15:04:26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