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要孙德斌的资料(简介)

首页

我要孙德斌的资料(简介)

今天就要搞定!!!!!!!!!!!!!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2-28 23:01:30
  •   1。孙德斌 浙江湖州73011部队首长
    2。为大款警察之死说几句  
     
    (2004-12-29 09:12:53)    作者:■孙德斌  
     
      法律面前,一个腐败的执法者倒下了。
      由于5800万元的收入无法说明来源,他被讥讽为“中国第一大款警察”。
      在任职的10年间,他平均每年的违法违纪收入高达500万元,这意味着每天敛财超过1万元。   日前,这位“中国第一大款警察”、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因犯受贿罪、贪污罪 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本报25日22版报道)   “我冤枉,我都已经交代了为什么还判我死刑?钱都是朋友送的”,作为一个曾经的执法者,林福久在宣判后这样说。他大概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我想,林福久死的似乎有点冤,我想为这位大款警察说几句。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我想林福久原本也是一个好孩子、好小伙子,要不他怎么能到我们的公检法队伍中来。如果说是他混进来的,那么,我们的审查机制又怎么如此脆弱。在他生前,有关的教育、管理、考核、监督都干什么去了?怎么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么一个好孩子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不归路,而且死得稀里糊涂。
         要知道,这也是一个曾经的鲜活的生命啊。    殊不知,除了善的一面,人还是有恶的一面。到了条件成熟,兽性就会发作。如此说来,知人善任和日常的管理监督就至关重要。在此,我想斗胆地隔海相问,尊敬的鞍山市的有关各位,对大款警察林福久我们日常是怎么管的,是谁培养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天才”?是谁纵容他在10多年里巧取强夺而“毫不忌惮”?使他非法收受钱财如此之多、强行索贿如此之久?   据报道,早在多年前,林福久就以“太黑”而闻名。
      在他任检察院税检处处长职务的11年间,有关“林福久太黑”的议论就早已在鞍山市众口相传,不成秘密。在鞍山市政府举行的行风大评比中,他担任领导的税侦分局曾被评为倒数第一名。即使如此,林福久还是安枕无忧地享受了10年的特权生活。   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有点反常了?假如一发现苗头,就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岂不为国家减少了若干的损失,而林福久也不至走到这一步。
         中国有很多俗语,什么“亡羊补牢”“前车之鉴”“杀一儆百”等等,反腐这么多年,应该说,该补的也补了、该鉴的也鉴了、该杀的也杀了,而腐败分子为什么还是层出不穷呢?   “第一大款警察”,危害最深的是使法律的指令失灵和公众对法律信仰的降低。
         “第一大款警察”反映出来的最根本的问题是监督的缺失和管理制度的悲哀。如果有了舆论监督,有了蛛丝马迹就穷追不舍,那事情还至于到这种地步吗?所谓舆论监督,是为了少出事,而不是等出了事以后再放马后炮。现在是,制度在林福久等人的眼中已弱化成为花瓶般的摆设,在某些地方不如某人的一句话,制度的刚性已弱化得不成规矩了。
      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有“第一大款警察”,还会有“第一大款官员”!   至于是谁培养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天才”?是谁为林福久撑的腰或跟林福久之间玩“猫腻”,这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在此无须讨论。重要的是机制问题,解决了监督机制缺失的难题,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否则,不仅在鞍山,在其它地方,又有谁能保证不出问题呢? 责任编辑:刘家昌 来源:水母网--今晨6点 。

    流***

    2005-02-28 23:01:30

  • 2005-02-28 20:11:54
  •   为大款警察之死说几句  
     
    (2004-12-29 09:12:53)    作者:■孙德斌  
     
      法律面前,一个腐败的执法者倒下了。
      由于5800万元的收入无法说明来源,他被讥讽为“中国第一大款警察”。在任职的10年间,他平均每年的违法违纪收入高达500万元,这意味着每天敛财超过1万元。
         日前,这位“中国第一大款警察”、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因犯受贿罪、贪污罪 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本报25日22版报道)   “我冤枉,我都已经交代了为什么还判我死刑?钱都是朋友送的”,作为一个曾经的执法者,林福久在宣判后这样说。
      他大概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我想,林福久死的似乎有点冤,我想为这位大款警察说几句。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我想林福久原本也是一个好孩子、好小伙子,要不他怎么能到我们的公检法队伍中来。如果说是他混进来的,那么,我们的审查机制又怎么如此脆弱。
      在他生前,有关的教育、管理、考核、监督都干什么去了?怎么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么一个好孩子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不归路,而且死得稀里糊涂。   要知道,这也是一个曾经的鲜活的生命啊。    殊不知,除了善的一面,人还是有恶的一面。到了条件成熟,兽性就会发作。
      如此说来,知人善任和日常的管理监督就至关重要。在此,我想斗胆地隔海相问,尊敬的鞍山市的有关各位,对大款警察林福久我们日常是怎么管的,是谁培养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天才”?是谁纵容他在10多年里巧取强夺而“毫不忌惮”?使他非法收受钱财如此之多、强行索贿如此之久?   据报道,早在多年前,林福久就以“太黑”而闻名。
      在他任检察院税检处处长职务的11年间,有关“林福久太黑”的议论就早已在鞍山市众口相传,不成秘密。在鞍山市政府举行的行风大评比中,他担任领导的税侦分局曾被评为倒数第一名。即使如此,林福久还是安枕无忧地享受了10年的特权生活。   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有点反常了?假如一发现苗头,就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岂不为国家减少了若干的损失,而林福久也不至走到这一步。
         中国有很多俗语,什么“亡羊补牢”“前车之鉴”“杀一儆百”等等,反腐这么多年,应该说,该补的也补了、该鉴的也鉴了、该杀的也杀了,而腐败分子为什么还是层出不穷呢?   “第一大款警察”,危害最深的是使法律的指令失灵和公众对法律信仰的降低。
         “第一大款警察”反映出来的最根本的问题是监督的缺失和管理制度的悲哀。如果有了舆论监督,有了蛛丝马迹就穷追不舍,那事情还至于到这种地步吗?所谓舆论监督,是为了少出事,而不是等出了事以后再放马后炮。现在是,制度在林福久等人的眼中已弱化成为花瓶般的摆设,在某些地方不如某人的一句话,制度的刚性已弱化得不成规矩了。
      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有“第一大款警察”,还会有“第一大款官员”!   至于是谁培养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天才”?是谁为林福久撑的腰或跟林福久之间玩“猫腻”,这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在此无须讨论。重要的是机制问题,解决了监督机制缺失的难题,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否则,不仅在鞍山,在其它地方,又有谁能保证不出问题呢? 。

    与***

    2005-02-28 20:11:54

  • 2005-02-28 17:54:5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孙德斌.
    哪个人啊,是不是这个啊,其他的都没听说过,

    我***

    2005-02-28 17:54:58

  • 2005-02-28 17:34:29
  • 口气好点
    真是
    你是求人!!
    

    [***

    2005-02-28 17:34: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