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国子监是什么,为什么负责人称“祭酒”呢?

首页

国子监是什么,为什么负责人称“祭酒”呢?

国子监是什么,为什么负责人称“祭酒”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2-14 10:43:45
      国子监最早由隋扬帝改“太学”而成,当时主要负责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其职能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其后历代均在都 城设有“国子监”,其职能也有所变化。唐代先后在长安、洛阳设立国子监,下 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国 子监本身依旧主要承担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至宋代,国子监开始具有贵族学校的功能, 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并一度成为 全国最高学府。后因这些官员子弟往往只是 挂名,并不上课,学校不成气候,其最高学 府职能仍被“太学”代替,国子监只负责全 国教育行政,掌管全国学校。另外,宋代之 前的国子监,除了教育管理职能之外,还附 有监督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参议国家政策。
       宋代之后,此职能逐渐淡化。元朝以后,国子监均同时作为国家的最 高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隶属礼部。在 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贡生”或“监生”。 明代因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国子监分为北京 的“北监”和南京的“南监”,也称“北雍” 和“南雍”。至清代中期,国子监变为只管考 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清末,国子监沦 落成为卖官机构,凡依照规定缴纳一定数额 的钱给朝廷,即可成为“例监生”。
      慈禧太后 的父亲便是一个“例监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 除,国子监也遭取消,新设的学部成为教育 行政机构,后来学部在民国初年变身为教 育部。“祭酒”一职,是自古对掌管教育的官员 的固定称谓。早在“国子监”之前的汉代太 学就已经设立“博士祭酒”,为太学最高官 员;西晋设有“国子祭酒”;隋唐模仿晋制设 置“国子监祭酒”,官职为从三品,为国子监 最高领导,此制度沿用至清代末期。
      至于 “祭酒”一词的来源,据说古代人宴会或祭祀 时,推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先举杯子为祭, 称为“祭酒”。古代社会一向尊崇老人,也重 视祭祀,因此将“祭酒”作为负责教育长官 的称谓,也是古人重视教育的一种表现。

    非***

    2017-02-14 10:43: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