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孟子与荀子在人性论方面有何不同?

首页

孟子与荀子在人性论方面有何不同?

孟子与荀子在人性论方面有何不同?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5 10:57:54
  •   无不善说、人性善恶兼有说、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说、性品说(即“有 性善、有性不善”说)、性为天命说、性三品说等等。其中,战国时期的 两位儒学大师的人性论可谓既形成鲜明对照又足以相得益彰,这就是孟子 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它们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儒家的各种人性理 论,可以说,“自孟荀性论对立,以后论性者多是调和孟荀”(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第232页)。
      所以,如果我们对孟、荀人性论的差异有了 一个清楚的认识,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理论 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孟子的“性善”论是在批驳告子提出的“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等论点的基础上确立的。针对告子的以自然性为本性 的主张,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孟子•告子上》)性善的核心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人人都有不忍 伤害他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又称为“侧隐之心”,即对他人不幸的同 情之心。围绕“不忍人之心”,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概括地可称为“四心”。
      那么,孟子是怎样论证人性是善的呢?首先,孟子举了一个“孺子将 人于井”的例子,看到一个小孩子将要落井而伸出救援之手,那救孩子的 人并没有明确的外在动机,“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 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他救人不过是出于 纯粹的内在本能,这种本能是以“不忍人之心”为根底的,本质上是善 的。
      假使有谁在此情况下见危不救,那这种人便是“非人也”。其次,孟子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上推断人性为善。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 区分就那么一点点,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 下》)也就是说,人所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就只有“不忍人之心”那么一 丁点。
      孟子论证性善的另一方法是借助于人的共性进行推论。他说人类“口 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由此推言,人心也当然有相同之处,那么,同然者何?孟子曰:“谓理也, 义也。”(《孟子•告子上》)也就是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莫不好 道理、仁义。
      

    灰***

    2018-12-25 10:57: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