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日关系

首页

中日关系

1 列举日本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
2中日关系发展的五个重要历史时期(从古代到近现代,列举史实,请写出每个时期的特点及原因,越详细越好.)
提示:前三个时期分别是友好交往时期(汉-元末) 友好与对抗并存时期(元末清初-1674年)  侵华时期(1674-1945)
后两个时期不知道了,以上问题如有专家指导更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07 12:01:24
      阶段特征:
    (1)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19世纪6、70年代-------19世纪末)
         成为侵华主凶、大大加深半殖民地程度
     (2)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3) 九一八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31---1945)
         从局部侵华到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
      阴谋破产。 (4) 二战后------中日建交(1945---1972) 追随美国,呈敌对状态,但民间往来不断 (5) 中日建交至今 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对待历史问题和边界问题摩擦不断。 ·两汉:西汉时,日本30多个小国和汉朝来往。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倭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在汉代传入日本。 ·隋唐 日本派“遣唐使”13次,留学生很多。 阿倍仲麻吕(汉名晃衡)和李白、王维建立了深厚友谊。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唐文化在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文学、日常生活方面对日本影响很大。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传入日本。 ·明朝 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 启示 1、中日两国有过长期友好交往。 早在汉朝、唐朝直到近代的留学生学习日本的强国之道。
       2、从中日甲午战争到“二战”,日本逐渐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凶。 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毒气战……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是罄竹难书。“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中国和亚洲人民应该牢记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切,和种种掩盖历史、美化侵略的丑恶行为展开坚决的斗争。
       3、弱国无外交。 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国际地位如何,依靠的是本国人民的自立自强,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提高壮大在此基础上,才会促使美国、日本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

    q***

    2006-05-07 12:01:24

其他答案

    2006-05-06 22:03:08
  •   国名:日本国 (Japan)
    国名释义: 日出之国;誉称:樱花之国
    国旗:太阳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白色,正中有一轮红日。白色象征正直和纯洁,红色象征真诚和热忱。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的儿子,太阳旗来源于此。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菊花图案也是皇室御纹章上的图案。 国歌:《君之代》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国石:小晶 主要节日:天皇诞辰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生于1933年12月23日)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
      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温泉遍布全国各地。境内河流流程短,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人口:1.2776亿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其中男性为6234万人;女性为6541万人。
       民族与宗教: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首都:东京(Tokyo),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
      东京1月平均气温3℃,8月气温为25℃。 国家象征:天皇明仁(Akihito),1989年1月即位,年号“平成”。  日首相咨询机构提出允许皇族女性继承皇位报告书 国家政要:首相小泉纯一郎 (Junichiro Koizumi) ,2001年4月任职,2005年9月连任;参议院议长扇千景,2004年7月当选;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2003年11月任职。
       行政区划: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Tokyo)、1道(北海道:Hokkaido)、2府(大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 和43个县(省),下设市、町、村。
      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
      43个县是:爱知、宫崎、秋田、长野、青森、长崎 、千叶、奈良、福井、新舄、福冈、大分、福岛、冈山、岐阜、佐贺、爱媛、冲绳、群马、?斡瘛⒐愕骸⒆毯亍⒈狻⒌焊?茨城、静冈、石川、?尽⒀沂帧⒌碌骸⑾愦ā⒛袢 ⒙苟骸⒏簧健⑸衲未ā⒑透枭健⒏咧⑸叫巍⑿鼙?、山口、三重、山梨与宫城。
       京都:日本文化艺术的摇篮 简史: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公元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
      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10年侵吞朝鲜。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1947年5月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宪法及政治:现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第9条)。
      议会泛称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众议院定员480名,任期4年。国会可通过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参议院定员242名,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每年1月至6月召开通常国会,会期150天,其它时间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国会和特别国会。
      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皇认证。日本政府实施行政改革后政府机构为1府12省厅。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三审制”。
      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设四所。各都、道、府、县均设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设四所),负责一审。全国各地还设有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负责民事及不超过罚款刑罚的刑事讼诉。最高法院长官(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内阁任命,需接受国民投票审查。
      其他各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任期10年,可连任。各级法官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总检察长)、次长检事、检事长(高等检察厅长)、检事(地方检察厅长称检事正)、副检事等。
      检事长以上官员由内阁任命。法务大臣对检事总长有指挥权。2005年11月22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正式公布了该党提出的宪法修改草案,其核心内容是抛弃了现行宪法中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武装力量的重要规定,要求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并规定自卫军可以为“确保国际和平而展开国际合作活动”。
       自民党赢得“邮政选举”大选 日本的政党: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 、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新党等。>> 详情点击 经济: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
      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一定储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铝矾土100%,铅矿石94.9%,镍矿石100%,磷矿石100%,锌矿石85.2%。
      森林面积252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6.6%,但木材55.1%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2%左右。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京浜、阪神、中京和北九州为四大传统工业区,后又出现北关东、千叶、濑户内海及骏河湾等新兴工业地带。
      日本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入关"后,日本开始取得和其他缔约方同样的平等地位。按照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原则,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为日本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此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
      日本财政年度从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 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32900美元 事:二战后,美军对日实行单独军事占领,日本旧军队全部解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支持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日本防卫的基本政策是:在和平宪法下,实行专守防卫,坚持日美安保体制,确保文官统治,遵守非核三原则,有节制地增强防卫力量。
      1976年制订《防卫计划大纲》,提出防卫总体设想和扩军方针:保持均衡发展的防卫态势,坚持重视质量的建军原则,使之能独立应付有限的小规模战争。至1990年已基本达到大纲所定指标。1990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1991-1995年),规定5年军费总额为22.75万亿日元,计划的重点是注重质量,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加强后勤、情报、通信建设,更多地承担驻日美军费用等。
      1995年11月日本政府又批准总额约25.1万亿日元为期五年的新《防卫计划大纲》。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制订了新一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01-2005年),总经费高达25.16万亿日元。1954年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正式建立陆、海、空力量组成的自卫队,并成立防卫厅。
      内阁首相对自卫队拥有最高指挥监督权。1956年成立国防会议。1986年7月“安全保障会议”取代原“国防会议”,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一切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防卫厅隶属总理府,长官由文职人员担任,受首相之命,通过陆、海、空军幕僚长(参谋长)统帅陆海空自卫队。
      统合幕僚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是防卫厅长官的辅助机构,负责拟定和调整三军的作战、训练和后勤补给计划,搜集分析军事情报。2006年3月27日,日本防卫厅设立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的统合幕僚监部(联合参谋本部),取代过去的统合幕僚会议。日本陆海空自卫队的幕僚长过去分别听从防卫厅长官指挥,各自向所属自卫队下达命令。
      今后,统合幕僚长将在防卫厅长官授权下,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并在“紧急”情况下组建“统合任务部队”,执行弹道导弹防御、大规模地震救灾、国际救援等任务。自卫队实行志愿兵役制。陆上自卫队服役期为2至3年,海、空自卫队为3年。根据本人希望可延期服役期一次(2年)。
      2003年度军费预算约48000亿日元,约占当年预算总额817891亿日元的6%。教育: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专2年至3年。实行9年义务教育。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地位非常高,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等。
       新闻出版:综合性日报社有121家。全国有影响的报纸通称六大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全国发行的三大地方报为:《中日新闻》、《北海道新闻》、《西日本新闻》。较有影响的杂志有:《中央公论》、《东洋经济》、《经济学人》、《文艺春秋》等。
      广播电台、电视台有近200家。全国性的电视、广播公司主要有:日本广播协会(NHK),1952年成立,属半官方性质;东京广播公司(TBS),1951年成立;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NTV),1953年成立。除日本广播协会外,其他电视广播公司均为私营。
      共同通讯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简称共同社。时事通讯社是日本第二大通讯社,简称时事社。化: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日本的风俗习惯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
      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
      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
      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土中的上层。
      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级叫序口。一个普通力士要想获得较高的等级是需要花费很大气力的;不经过艰苦努力,要想获得最低的等级,也是不可能的。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
      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我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
      和服不用钮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
      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柔道在全世界有广泛声誉。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利用对方的力量的护身之术,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
       剑道是指从武士的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对方的头、躯体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经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

    y***

    2006-05-06 22:03:08

  • 2006-05-06 17:55:30
  • 到这个网站上去吧: 

    灵***

    2006-05-06 17:55:30

  • 2006-05-04 13:45:16
  •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确有一些独特之处,在这些特点当中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性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
         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史的特点在于,两国经过“强弱型”关系、“弱强型”关系,现在正向着“强强型”关系发展。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曾说:“我们两个民族现在是平等了,是两个伟大的民族。
      ”这话真可谓言简意赅。毛主席讲这段话以前的漫长的中日关系史可划分成两段,或者说过去的中日关系有“两个历史”,一是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史,二是从1894年到1945年大约50年的日本侵华史。在前一个“历史”即两千多年中日交往过程中,两国基本上是和平共处的,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强弱型”(中国强、日本弱)关系。
      后一个“历史”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弱强型”(中国弱、日本强)关系。 重温中日关系的“两个历史”,使我们感到在中日历史问题上应取“两点论”:既要看到“五十年”的不幸历史,又要看到两千多年和平交往的历史;既要不忘日本侵华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又要珍视中日通过两千多年交往形成的、共有的历史与文化的资源,这是发展两国关系的深厚潜力所在。
       从毛主席讲那段话以后,可以说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取得战后独立,这为两个独立国家间的平等交往准备了条件,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则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起点,至今已有30年。 这样,可以说中日关系有了“三个历史”,在前两个历史时期,中日关系一直是“一强一弱”关系,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一强一弱”关系终成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
      鉴于中日两国至今仍处在走向强大的过程中,因此当今中日关系离成熟的“强强型”关系还有一段较长距离。 在中日走向“强强型”关系的过程中,有人说中日在东亚将形成“一林不容二虎”的紧张关系;有人则期待中日合作并成为推动东亚地区发展的“双引擎”。
      总之,未来一段时期中日关系将可能形成相互合作与摩擦并存的局面,而如何减少摩擦,特别是不让摩擦影响甚至破坏两国间合作,以便通过这种合作给两国人民乃至整个亚洲地区带来巨大利益,将成为两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中日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两国经过“农农型”关系、“农工型”关系,现在正向着“工工型”发展。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起初还是个农业国家,中日关系是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但随着日本迅速推进工业化,逐步成为工业化强国,中日关系也相应变为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关系,诺大的“农业中国”成了日益走向工业化军事化的日本的重点欺负对象。二战后,日本经过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期,又一次实现了正常的重化学工业化,并在80年代成为世界上的汽车、钢铁、家电、机械等主要工业品的最重要生产者和出口者,甚至被称为“世界工厂”。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本人惊呼他们“失去了十年”,而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90年代却是“收获的十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之下,中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在日本等国出现了所谓“中国威胁论”,也有人认为中国成了“世界工厂”,而日本则出现了所谓“产业空洞化”问题,其潜台词也包含着对中国崛起的担心。
       这恰恰是周恩来总理在近50年前就已觉察和预见到的问题,他在1954年会见日本客人时曾说:“诸位要问,我们工业化了,日本也工业化了,不会有冲突吗?”紧接着,周总理亮出了他那极具智慧和洞察力的精辟论点:“假如永远是工业日本、农业中国,那么关系是搞不好的。
      ……只有中国工业化和日本工业化,才能和平共处,共存共荣”。 最近几十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巨大发展,正是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从“农业中国,工业日本”到“工业中国,工业日本”这个历史性转变过程的生动反映,事实已经并将继续印证周总理的精辟论断:“只有中国工业化和日本工业化,才能和平共处,共存共荣”。
      因为人们只要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就不难发现中国工业化与日本工业化的关系主流不是相互冲突而是相互融合。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通过日本工业化、中国工业化乃至东亚其他新兴工业国或地区的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一个世界性的制造业密集地带已经在东亚地区形成。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中日关系史的特点在于,两国关系经过“友好高潮期”、“感情摩擦期”,正向着“冷静务实型”关系发展。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加上在冷战的特定阶段中日形成对付共同威胁的战略需要,因此在那段时期中日关系迅速改善,甚至出现了被称之为“蜜月外交”、“干杯外交”的友好高潮期。
      其后,中日关系一方面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不断出现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对待日本侵略战争历史问题上,两国间发生了一系列摩擦。如何走出感情摩擦期成为两国关系的难点。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做出了英明的回答,他说:中日“要永远友好下去。
      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是把发展中日关系提到战略高度和时代高度,提醒人们要处理好发展中日关系这个大局与各种局部问题之间的关系。 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看,发展中日关系就是不要偏离这个时代主题,要“和则两利”,“和”就是中日之间不要再打仗,“利”就是双方利用和平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看,发展中日关系就是要紧紧跟上全球化潮流,特别是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正是经济全球化潮流在中日之间的体现,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先进生产力跨越国界发展的体现。显然,促进中日之间开展各方面交流、特别是开展经济领域的合作,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向。
      今后,随着两国关系日趋成熟,立足于两个国家的战略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新“中日关系观”将会日益成为双方的共识,同时,随着中日经济相互合作与依存关系的加深,中日之间必将形成一种基于相互理解的、冷静务实和相对稳定的友好关系。新世纪中日关系的特点:“以民为主”的中日广泛交流时代正在到来。
      当今中日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方面政治、外交方面问题不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人财物跨国流动的“门槛”日益降低,以贸易投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人员往来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交流日趋发展,一个“以民为主”的中日广泛交流时代正在到来;千千万万日常的、平凡的经济交流与人员往来的“故事”构成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主体;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和两国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成为推进中日关系的两个轮子,“友好”所象征的精神力量与“合作”所产生的物质利益正在通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良性循环,促使整个中日关系“更上一层楼”。
       尽管日本政治领导人在参拜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采取顽固立场,导致中日政治关系麻烦不断,但中日民间交流和地方层次上的经贸文化合作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正在推动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选择中国来谋求发展。今后,随着中日间民间交流不断扩大,将可能出现新一轮的“以民促官”,即民间交流的扩大反馈到两国政治关系来,促使包括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在内的整个中日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江泽民主席说:“中日友好归根到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我们坚信:中日关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归根到底是靠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创造的。

    a***

    2006-05-04 13:45:16

  • 2006-05-02 12:14:01
  •      中日千年历史上的前三次战争解密
    ---------------------------------------------------------
    来源:人民网高岩 
     
    [摘要]中日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四次战争,这些战争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冲突,每一次战争都是大规模和结构性的,每一次战争都是在维护和创造东北亚的体系和秩序,所以中日战争是中日关系中的一种宿命和常态,时至今日,中日两方仍未能找到一种能使双方和平共存、共同繁荣的亚洲和平机制。
      所以研究以往的中日战争,就是研究今日和明日的中日关系,尤其是研究未来中日两国势必加剧的区域性冲突。   一、未能将日本融入华夏东亚天朝体系的后果:中日间战争是常态   并存于亚洲大陆东部,却因为海洋隔离而各自据有不同生存空间的中国和日本,其之间的关系并不象华夏农业民族和西北方欧亚草原地带里的游牧民族间关系那样;从一开始就是互相依存、高度竞争因而引发大规模的战争。
      与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已经成功地对抗和融合过的游牧民族不同,日本文明是纯粹的农业和渔业文明,而且由于海洋的地理隔离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与亚洲大陆大河流域内的华夏文明发生直接和大规模的冲突。   而日本文明的地理环境、既资源和面积均有限,而经年位于自然界各种灾害威胁下的客观环境,以及外部中国大陆文明所达到辉煌成就,使日本民族始终有一种东亚大陆情结,既想走出日本诸岛,到更广大的东亚大陆去生存,这样,日本和亚洲大陆上的周边国家关系中就始终存在着一种超出普通国家和平共存本能的内在冲突张力。
      所以在本质上,日本无法与东亚各国和平共处,除非一个东亚大地域和平体系能成功地将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纳入其内,而历史上这个体系已经存在过,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朝贡体系,其另一个名称就是中国的华夷体系。   历史上中国已经数度成功构建了跨越整个东亚乃至周边区域的天朝礼治体系,但日本始终未能被完全纳入其内,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海洋在近代之前的巨大障碍功能,使中国的力量未能投射到日本。
      而日本同样在其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再尝试冲出日本群岛到亚洲大陆建立更庞大的封建帝国秩序,以取代中国在亚洲固有的秩序。这样中日两国在近二千年的相互交往历史过程中,始终未能明确与对方的位次和力量对比关系,并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如朝贡体系或盟约加以稳定,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历史就是至今为止两大文明区域相互冲突和构建亚洲体系的历史,因此中日关系在长时段内是非体系化和缺乏内在稳定的,这其中明显的例子是中日千年历史上的四次战争。
         日本与亚洲大陆的地理关系,始终牵涉到朝鲜半岛,这是因为朝鲜半岛是亚洲大陆中最接近日本群岛的大陆地块,日本想与东亚大陆发展各种联系,在人类技术尚未能完全控制海洋之前,都必须通过朝鲜半岛。正因为如此,朝鲜半岛上的居民一方面事实上与日本居民有密切的血缘和社会方面的联系,另一方面,朝鲜半岛除了自身与中国的中原和北部区域有密切关系外,又同时构成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天然地理通道,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单纯的中日关系,而只有中日朝三边互动关系,这一点,在中日之间的战争关系上表现得尤其清晰。
         所以尽管中日关系在历史上有长时期的紧张,近代又爆发了长时间周期的战争,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规律和共同利益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中日关系最终形成一种体系内的和平共存,这同样是历史的趋势。而在这个中日永久和平来临之前,准确地定位和寻找日本国内外敌视中国的势力和机制,坚定地对其实行打击和压制,必要时使用军事力量来对抗对手的军事压力,都是为实现中日和平所必需的战略。
         在中日关系上能战方能言和,是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而且既将重新证明颠覆不破的真理。中国未来的任务就是全面超越日本,实现东亚一体化,让日本成为体系内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于体系之外,从而解除日本对体系内的国家形成长期的威胁。   二、第一次中日战争,唐破百济及日本援军之白江口大战(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日本天皇元智二年)   由于日本开化远晚于中国,当中国已经经过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而重入盛世唐朝时,日本才在5世纪初步完成了国内统一后形成了被中国史书称为“倭国”的统一国家,而统一后的大和――倭国,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当时东亚乃至欧亚大陆上文明程度最高的中国唐朝、为日本提供了整理其内部秩序、建立中央集权和土地封建制度的先进国家体制参考。
         经过有意识的一代代大批向当时的唐朝派遣向唐朝学习的“遣唐史”,日本在公元645年开始全面效仿唐朝对日本的国体和政体进行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大化改革”。“大化改革”后的日本增强了天皇和中央政权的权力,日本开始逐步摆脱以前日本本土上众国林立、四分五裂、并一度依附朝鲜半岛上较强的国家的局面,开始有能力干涉日本本土以外发生的事情。
         而当时曾一度为汉代中国疆域的朝鲜半岛,由于汉帝国衰退后中国数百年的中心区域混乱、而进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然后在公元四世纪后陆续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由于没有更高的区域性的权威力量制约,这些国家相互间长年陷入战争和对抗状态。
      而为各自的生存,这三国又分别向朝鲜半岛外的唐朝和日本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当时的大和日本(倭国)、百济、高句丽为一方,唐朝和新罗为另一方的战争对抗阵营。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 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
      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660年向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在位的齐明女皇答应福信的请求,送回丰璋王子,并于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亲自指挥与唐、新罗联军的战斗,却因劳累过度而病故,出征计划搁浅。   662年,日本组织大量战备物资援助百济,5月,援百济将军阿昙比逻夫率170艘船师抵达百济。
      663年8月,日本又派卢原君率援军万余,渡海赶赴白江口。同时,唐、新罗联军决定进攻百济丰璋王所在的周留城,由唐将刘仁愿、刘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进击,由唐将刘仁轨、杜爽、百济降将扶馀隆等率水军,从熊津江前往锦江下游的白江口,与陆军配合,夹击周留城。
         13日,丰璋王为迎接日本援军,率水军候于白江口,17日时唐、新罗的水军和日本船师同时抵达,两军交战。当时日本战船有400余艘,唐、新罗联军只有170艘,兵力也处在劣势,在三回合较量中,双方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到18日,两军第四次合战,由于日、百济方高估了已方优势,轻视唐、新罗联军的实力,盲目拼杀,结果大败,400余艘战船被焚,兵卒大多溺死,残军投降,百济国灭亡。
         白江口海战胜利后,唐朝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因此未能惩罚倭国与百济联合与唐朝发生战争的行为,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倭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而日本方面由于始终担心唐朝对日用兵,同样未能主动发起更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而这一切,由于日本天武天皇登基后完全改变。
      日本在白江口海战败于中国之后,更激发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情,开始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遣唐使,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直至公元894年日本单独结束派遣遣唐使,才结束了这一中日历史上一度真正友好的时期。   白江口之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中国抗衡,于是此后的几百年间,他们一直与中国修好,并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政治、经济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而其国内了经历了天皇集权、摄关统治(由权臣担任摄政、关白,实际掌权)、院政(由天皇让位于子弟,自己称“上皇”、“法皇”,实际仍行使政治权利)、战国大名纷争等时期,中日的和平一直延续九百余年,其间虽有蒙古入侵,但和平基本上被维持,直到丰臣秀吉一统日本。
      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白江口中日一战,创建了全新的朝鲜半岛新秩序,以及日本方面经战争失败后而对唐朝尊敬有加的双重原因。   三、第二次中日战争:元朝及高丽入侵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弘安四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绝无的两个由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了以华夏农耕中国为核心区域、但同时跨越游牧区域和渔猎区域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农耕中国的中国正统朝代之一。
      元朝是由发源于中国西北方的中欧草原地带的蒙古人建立,而蒙古人是世界性的游牧民族向定居民族和农耕区域发动全面扩张历史中最成功的民族,在其兴旺的顶峰,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分裂后,其分裂的碎块构成了今天世界体系中一些最重要的国家,而蒙古人在东亚的经营,事实上为在疆域扩张问题从本质里保守的华夏中国,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扩张和融合的时期。
         今天的中国大地域版图,首先是在元代中国初步成形的,所以元代中国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正统地位、而且为后世中国留下重大遗产的朝代。元代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绝无的主动向周边区域扩张全面发动战争、以期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安全秩序的时期,仅这一点,就足以使元代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有重大区别。
      而从现代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眼光来观察,元代的周边扩张其实同样代表着一种经济和安全的理性,既尽可能地扩大核心统治体系的范围,消除任何潜在的破坏秩序的可能,同时创造大地域的贸易交换。   从安全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元代中国的对外扩张其实有很多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生产兴起后的现代性,而元代对日本的二次战争和战争失败,同样是影响了随后中日各自历史的重大战争事件。
      自从唐代后期到蒙古人建立元朝,日本和中国脱离外交关系长达4个世纪之久,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后,企图改变这种情况,使日本与其他政权和民族一样臣服于蒙古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忽必烈数次遣使前往日本,但均为日本政府拒绝。   公元1270年,蒙古使节第五次到达日本,传达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朝贡,蒙古人即将出兵,当时18岁的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1251~1284)坚决拒绝这一要求,并压制了其他人的妥协态度,下令西国的守护和地头准备防御。
      忽必烈闻此讯后,抑制不住五次遣使、五次被拒绝的愤怒与耻辱,他不顾蒙古与南宋激战正酣,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饷,向日本发起战争攻势。日本军队也在北条时宗的命令下严阵以待。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
      ”为此高丽人、汉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他们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惊四境而归”。其实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以后则屡战屡败。   尽管日本人的武器无法与蒙古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验的蒙古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而战斗过程中突然降临的暴风雨使蒙古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中时损害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
      蒙古人第一次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这在蒙古兴起后的战争史中极其罕见的。蒙古人战无不胜的神话在海战中破灭。   忽必烈听到征服日本失败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再次派遣重要使者携书前往日本,并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纳贡,否则将诉诸于武力。但日本政府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要求并处死了使节。
      忽必烈与他的祖父一样,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国,他一方面招募军队、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遣使要求日本迅速朝贡,否则元军将至。北条时宗再次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并积极策划远征高丽。忽必烈别无选择,他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杀使臣为由,结集南宋新投降的十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
      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九千艘,从庆元、定海启航。   元朝的二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壹岛。高丽国王也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1500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
      然而,人数多、辎重多的元南方军队行动迟缓,没有按预定时间与东路军会合,东路军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从合浦出发,侵袭日本对马、一岐两岛后,进抵筑前志贺岛登陆。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外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志贺岛与九州之间有陆路可通),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
      ”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   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无法取得胜利。
      两个月之后,既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海岸,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
      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   而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忽必烈终于在公元1286年屈服于客观力量短缺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
      至此,元朝与日本的军事关系以元朝的失败而结束。   忽必烈侵日失败代表着当时具有最高军事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蒙古军事力量、完全不适应与大陆作战不同的海上登陆作战,而事实上,在与蒙古军队对阵过程中,日本武士力量也同样没有真正的军事优势,其胜利是由于入侵蒙古所进行的跨海登陆作战,本身其为复杂,要依靠大量的当时尚未被人类掌握的技术、诸如对台风天气的预报和多波次连续登陆进攻。
      事实上蒙古军队在所有无法展开其骑兵优势的战场、如安南、爪哇、和高丽都遭遇了失败,这也是蒙古扩张力量由盛到衰的必然过程。   而从亚洲体系的角度来看,蒙古侵日的失败,使日本始终游离于东亚大陆体系之外,并保持着相应的入侵大陆的力量,蒙古入侵失败后,很快发生的日本对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入侵,都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忽必烈有必要全面征服日本,以消除对蒙古元帝国秩序的威胁。
      而元朝的快速衰落,使其试图建立大陆主导的东亚统一帝国秩序未能完成,而在中华帝国秩序外的日本、最终证明了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四、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公元1592年、1597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日天皇文禄元年,庆长三年)   在日本的对外扩张历程中,为日本的大陆野心定下所有的基调,以至于影响了日本以后的历史,直至今天仍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实质上是日本历史上最富有侵略野心的人物,莫过于丰臣秀吉。
      要理解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疯狂和其基本理念,只要研究丰臣秀吉的行径就已经一目了然。   丰臣秀吉(1536~1598年),原在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日本“战国”时代势力强大的封建领主)部下为将,因屡建战功,渐受重用,1573年被擢升为大名。初名木下藤吉郎,1558年改姓羽柴氏,1582年织田信长被家臣袭击,被逼自杀身亡,丰臣秀吉代之而起。
      1586年拥立“后阳成天皇”,自己测冠以“丰臣”。1585年任关白(相当于“御前第一大臣”),1586年任太政大臣(相当于“太摄政”王),1590年完成日本统一。1591年将职位让给其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相当于“国老”),改而专事“海事征讨”谋略及计划实施。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战国时代大名纷争的日本后,自感实力强大,迫不及待地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早在战国纷争阶段,他奉命征伐时,就说过“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1585年时说:“如今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晋升,邻国在握,财富充裕,已无他求。
      唯望自己的名声和权势遗留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让日本于兄弟,自己为征服朝鲜和中华,决意渡海”。1587年他在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1590年他致信朝鲜国王,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拒绝后,他于1591年把关白职位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在松浦郡建造名护屋城,作为作战大本营。
      1592年4月,出兵朝鲜,丰臣秀吉宣称官次战争不是对朝鲜而是对明朝,朝鲜只是路过,这从5月18日发布的迁都北京准备令里也有体现,该命令中只公布了中国和日本的官职,对朝鲜未做安排。丰臣秀吉认为两年内就可以迁都北京,自己将定居宁波,然后主持对印度的征服。
         出兵朝鲜后,丰臣秀吉坐镇名护屋为统帅,宇喜多秀家担任前线总指挥,黑田长政、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兵分三路进击,并迅速攻占朝鲜京城和大片国土,但由于其海战能力弱,被朝鲜将领李舜臣通过两次海战,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致使日本陆军的北进受到牵制。
      明朝政府派遣的援军李如松部近5万人与朝鲜军队配合,相继收复失地,日军退缩,丰臣秀吉提出议和,第一次战争暂告结束。   由于丰臣秀吉无法满足于当时明朝中国在华夷体系内预留给日本的地位,此后两年多的明日和谈最终失败。1597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长政在稷山被明朝军队击败,海军也被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部队。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到12月全部撤出朝鲜,第二次侵朝彻底失败。另一位日本封建领主德川家康也了取代丰臣秀吉的势力,建立统一的日本户幕府。这次侵略战争的失败,使日本又意识到与中国作战的时机不成熟,于是江户幕府马上又采取对中国表面上睦邻友好的政策,直到明治维新后,中日间又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第四次中日战争。
         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被认为是将日本从各地大名统治中统一起来、建立事实上的全国统一封建军事政权蓠藩体制的缔造者,因此在日本历史上自有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但在东亚视野之内,丰臣秀吉是对当时的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朝鲜在内的亚洲天朝礼治体系的挑战者,企图带领日本从边缘地带出发,经过统治和奴役朝鲜,进而入主华夏,建立新的亚洲统治。
      因此丰臣秀吉和他所领导下的日本事实上成为对华夏文明挑战的新的边缘势力,成为历史上中国一直在不停地与之斗争的新夷,因此使日本摆脱了在过去近千年历史中已经与华夏文明形成的暂时和谐,而开始新一轮的战争和对抗。   尽管丰臣秀吉所主导的对朝鲜和明朝的战争失败,而且丰臣秀吉本人死后其事业立既转到了德川家康家族手中,而在德川时代所建立起的幕府实行了260余年的闭关锁国,因此日本在此期间未与朝鲜和中国发生新的冲突。
      但丰臣秀吉所代表的日本封建主义对外扩张的方式和大陆政策,却在日本的国家制度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成为日本历代统治者均奉行的大陆扩张战略目标。   所以丰臣秀吉是日本近代扩张的始作俑者。但在他的时代和这之前和之后一样,日本始终缺乏向大陆扩张的深厚潜力,因此日本命中注定要在大陆中国的长期对抗中失败,但在日本的国家体制和国家生存的理念中,丰臣秀吉是明确了已经经朝鲜而中国的大陆扩张模式的第一人,丰臣秀吉时代完全失败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扩张,在300多年日本明治维新后重又卷土重来。
      而这以后的战争, 就是中日历史上的第四次百年战争了。(人民网) 。

    1***

    2006-05-02 12:14:01

  • 2006-05-02 11:08:37
  •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振兴东北 | 时政 | 国际 | 法治 | 财经 | 体育 | 论坛 | 视频 | 图片 | 文娱 | 汽车 | 教育 | IT | 美食 | 职场 | 短信 
     
     
    高层动态 | 焦点网谈 | 廉政 | 军事 | 社会 | 证券 | 奥运 | 网评 | 音频 | 图表 | 生活 | 旅游 | 校园 | 科技 | 环保 | 会展 | 彩信 
     
     
    新华视点 | 港 澳 台 | 华人 | 人事 | 传媒 | 书画 | 访谈 | 直播 | 专题 | 资料 | 房产 | 读书 | 音乐 | 健康 | 收藏 | 时尚 | WAP 
     
     
     
     
     新华搜索:   
     本网 新闻 频道                                   
     
      
     
        
     
     
     
    日本概况 
     
     
       来源: 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 【背景色         】   
        国名:日本国 (Japan)
        国名释义: 日出之国;誉称:樱花之国
        国旗:太阳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旗面为白色,正中有一轮红日。白色象征正直和纯洁,红色象征真诚和热忱。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的儿子,太阳旗来源于此。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菊花图案也是皇室御纹章上的图案。 国歌:《君之代》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国石:小晶 主要节日:天皇诞辰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生于1933年12月23日)更多请点击>> 东京繁华街头上的行人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
      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温泉遍布全国各地。境内河流流程短,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广岛和平公园 人口:1.2776亿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其中男性为6234万人;女性为6541万人。
       民族与宗教: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首都:东京(Tokyo),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
      东京1月平均气温3℃,8月气温为25℃。 国家象征:天皇明仁(Akihito),1989年1月即位,年号“平成”。  日首相咨询机构提出允许皇族女性继承皇位报告书 国家政要:首相小泉纯一郎 (Junichiro Koizumi) ,2001年4月任职,2005年9月连任;参议院议长扇千景,2004年7月当选;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2003年11月任职。
       行政区划: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Tokyo)、1道(北海道:Hokkaido)、2府(大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 和43个县(省),下设市、町、村。
      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
      43个县是:爱知、宫崎、秋田、长野、青森、长崎 、千叶、奈良、福井、新舄、福冈、大分、福岛、冈山、岐阜、佐贺、爱媛、冲绳、群马、?斡瘛⒐愕骸⒆毯亍⒈狻⒌焊?茨城、静冈、石川、?尽⒀沂帧⒌碌骸⑾愦ā⒛袢 ⒙苟骸⒏簧健⑸衲未ā⒑透枭健⒏咧⑸叫巍⑿鼙?、山口、三重、山梨与宫城。
       京都:日本文化艺术的摇篮 简史: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公元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
      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10年侵吞朝鲜。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1947年5月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宪法及政治:现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第9条)。
      议会泛称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众议院定员480名,任期4年。国会可通过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参议院定员242名,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每年1月至6月召开通常国会,会期150天,其它时间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国会和特别国会。
      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皇认证。日本政府实施行政改革后政府机构为1府12省厅。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三审制”。
      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设四所。各都、道、府、县均设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设四所),负责一审。全国各地还设有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负责民事及不超过罚款刑罚的刑事讼诉。最高法院长官(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内阁任命,需接受国民投票审查。
      其他各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任期10年,可连任。各级法官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总检察长)、次长检事、检事长(高等检察厅长)、检事(地方检察厅长称检事正)、副检事等。
      检事长以上官员由内阁任命。法务大臣对检事总长有指挥权。2005年11月22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正式公布了该党提出的宪法修改草案,其核心内容是抛弃了现行宪法中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武装力量的重要规定,要求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并规定自卫军可以为“确保国际和平而展开国际合作活动”。
       自民党赢得“邮政选举”大选 日本的政党: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 、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新党等。>> 详情点击 经济: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
      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一定储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铝矾土100%,铅矿石94.9%,镍矿石100%,磷矿石100%,锌矿石85.2%。
      森林面积252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6.6%,但木材55.1%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2%左右。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京浜、阪神、中京和北九州为四大传统工业区,后又出现北关东、千叶、濑户内海及骏河湾等新兴工业地带。
      日本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入关"后,日本开始取得和其他缔约方同样的平等地位。按照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原则,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为日本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此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
      日本财政年度从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 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32900美元。 日本货币>>> 日本冲绳县名护市 军事:二战后,美军对日实行单独军事占领,日本旧军队全部解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支持日本发展军事力量。
      日本防卫的基本政策是:在和平宪法下,实行专守防卫,坚持日美安保体制,确保文官统治,遵守非核三原则,有节制地增强防卫力量。1976年制订《防卫计划大纲》,提出防卫总体设想和扩军方针:保持均衡发展的防卫态势,坚持重视质量的建军原则,使之能独立应付有限的小规模战争。
      至1990年已基本达到大纲所定指标。1990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1991-1995年),规定5年军费总额为22.75万亿日元,计划的重点是注重质量,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加强后勤、情报、通信建设,更多地承担驻日美军费用等。
      1995年11月日本政府又批准总额约25.1万亿日元为期五年的新《防卫计划大纲》。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制订了新一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01-2005年),总经费高达25.16万亿日元。1954年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正式建立陆、海、空力量组成的自卫队,并成立防卫厅。
      内阁首相对自卫队拥有最高指挥监督权。1956年成立国防会议。1986年7月“安全保障会议”取代原“国防会议”,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一切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防卫厅隶属总理府,长官由文职人员担任,受首相之命,通过陆、海、空军幕僚长(参谋长)统帅陆海空自卫队。
      统合幕僚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是防卫厅长官的辅助机构,负责拟定和调整三军的作战、训练和后勤补给计划,搜集分析军事情报。2006年3月27日,日本防卫厅设立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的统合幕僚监部(联合参谋本部),取代过去的统合幕僚会议。日本陆海空自卫队的幕僚长过去分别听从防卫厅长官指挥,各自向所属自卫队下达命令。
      今后,统合幕僚长将在防卫厅长官授权下,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并在“紧急”情况下组建“统合任务部队”,执行弹道导弹防御、大规模地震救灾、国际救援等任务。自卫队实行志愿兵役制。陆上自卫队服役期为2至3年,海、空自卫队为3年。根据本人希望可延期服役期一次(2年)。
      2003年度军费预算约48000亿日元,约占当年预算总额817891亿日元的6%。 日本自卫队将大幅度削减现有装备 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等计划 东京街头,两名身着传统 服装的日本儿童正在感受 乘坐黄鱼车的乐趣。
       教育: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专2年至3年。实行9年义务教育。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地位非常高,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等。
       新闻出版:综合性日报社有121家。全国有影响的报纸通称六大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全国发行的三大地方报为:《中日新闻》、《北海道新闻》、《西日本新闻》。较有影响的杂志有:《中央公论》、《东洋经济》、《经济学人》、《文艺春秋》等。
      广播电台、电视台有近200家。全国性的电视、广播公司主要有:日本广播协会(NHK),1952年成立,属半官方性质;东京广播公司(TBS),1951年成立;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NTV),1953年成立。除日本广播协会外,其他电视广播公司均为私营。
      共同通讯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简称共同社。时事通讯社是日本第二大通讯社,简称时事社。 一名艺伎在接受训练 与日本艺伎面对面 艺伎在历史上的贡献 文化: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
      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日本的风俗习惯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
      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
      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
      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土中的上层。
      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级叫序口。一个普通力士要想获得较高的等级是需要花费很大气力的;不经过艰苦努力,要想获得最低的等级,也是不可能的。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
      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我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
      和服不用钮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
      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柔道在全世界有广泛声誉。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利用对方的力量的护身之术,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
       剑道是指从武士的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对方的头、躯体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经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日本 能剧艺术 坂井音重在东京表演能剧 日本能剧艺术大师坂井音重(左)在东京的自家戏台为演员化妆 日本的传统戏剧—— 能剧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Sushi)是以生鱼片、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
      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味。 赠礼习俗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送日本人礼品要选择适当,中国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工艺品等最受欢迎,但字画的尺寸不宜过大。所送礼品的包装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叶也应精心打理。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
      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禁忌绿色。不喜欢荷花,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 名胜:富士山 (Fuji Mountain) 位于本州中南部,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日本人奉之为“圣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距 东京约80公里,跨静冈、山梨两县,面积为90.76平方公里。
      整个山体呈圆锥状, 山顶终年积雪。富士山四周有剑峰、白山岳、久须志岳、大日岳、伊豆 岳、成就岳、驹 岳和三岳等“富士八峰”。富士山区还设有幻想旅行馆、昆虫博物馆、自然科学厅、奇石博物馆、富士博物馆、大型科学馆、植物园、野鸟园、野猴公园和各种体育、游艺场所等。
      坐落在顶峰上的圣庙──久须志神社和浅间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主要风景区>> 东京塔 (Tokyo Tower) 位于东京市内,建成于1958年,塔高333米,这座日本最高的独立铁塔上部装有东京都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等的无线电发射天线。
      在100米高的地方,建有一个二层楼高的展望台;在250米高的地方,也设有一个特别展望台。展望台四边都是落地的大玻璃窗,窗向外倾斜。站在展望台上可俯瞰东京市容,全市景观尽收眼底。塔的下部为铁塔大楼,一楼为休息厅,二楼有商场,三楼是规模居日本及远东第一的蜡像馆,四楼是近代科学馆和电视摄影棚,五楼是电台发射台 >> 唐招提寺 (Toshodai Temple)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
      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年)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770年竣工。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公元1185一1333年)的鼓楼、礼堂及天平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
      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 历史名人:阿倍仲麻吕(公元698~771年):中文名晁衡(或朝衡),于公元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后在唐朝任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擅长诗文。
      公元753年,想随遣唐使回国探亲,唐玄宗许之,并命他为回访使者。他写了一首“衔命还国作诗”,赠给他的唐朝朋友。他和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共乘一舟回国。船山长江口,他仰望明月,又写了一首“望乡诗”。后来由于海上飓风,船迷失方向,漂到南海一带。最后他又返回中国,继续在唐朝任职。
      公元771年,在长安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丰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1537~1598):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统一全国的武将。生于尾张国中村(今属名古屋)。始姓木下,改姓羽柴,赐姓丰臣。早年为尾张国大名(领主)织田信长的部将,屡建战功。
      1577年信长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后任征西先锋,在中国(今本州西部地区)、四国、九州等地指挥作战,先后平定播磨(今兵库县南部)、备前(今冈山县南部)、美作(今冈山县北部)、但马(今兵库县北部)、因幡(今鸟取县东部)五国。1582年进攻中国,包围高松城(在今冈山市附近),与毛利氏决战。
      同年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与毛利氏讲和,回师讨伐光秀,并拥立信长幼孙秀信为继承人。但信长部将柴田胜家欲立信长三子信孝。1583年,秀吉经贱岳之战消灭胜家与信孝的联军。同年建大阪城,作为统一日本的根据地。1584年与信长次子信雄和德川家康联军战于小牧,失利后媾和,并与家康结盟,确立织田信长继承人的地位。
      1585年率10万大军平定四国领主长宗我部,出任关白(辅助天皇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翌年兼任太政大臣,控制军政大权。1587年兴兵30万进取萨摩国(今鹿儿岛县西部),进而平定九州。1590年出动26万大军灭北条氏,平定奥羽地方,完成日本统一大业。
      1591年将关白职位让予养子秀次,自称“太阁”。1593年将北海道正式划入日本版图。1592年和1597年两次出兵侵略朝鲜(见朝鲜壬辰卫国战争)。1598年8月因侵朝失败,郁闷而死。执政期间,丈量农地,增加贡租;收缴武器,实行农、兵分离;统一货币,废除关卡;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领主统治,为幕藩体制奠定基础。
         福泽谕吉(1834-1901):日本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他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近代科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回国后毕生从事教育和著译活动,为传播西方文化,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万日元纸币上的肖像就是他56岁时的照片。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政治家。长州(今山口县)人。出身藩士,青年时参加“尊王攘夷”运动。1863年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从事倒幕运动。明治政府成立后,主张开国政策。1882-1883年赴欧美考察宪法,归国后领导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颁布),1885年起四任日本首相,对外奉行侵略扩张政策,是甲午战争时侵略中国的主要策划者和主持人,战后一度任台湾事务总裁。
      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死。 。

    随***

    2006-05-02 11:08: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