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送元二使安西的赏析

首页

送元二使安西的赏析

帮我查一查,是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由于是课前每个人都说一首,我想脱稿,避免和那些就从网上拉下来然后读一遍的人相同,我还读到了余秋雨的一篇散文和这首诗有关,想各位帮我先主要说一下这首诗的一些优点,然后结合这篇文章,谈谈这首诗

散文内容如下:阳关雪 余秋雨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于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意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魔中甦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滴官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1-19 10:32:48
      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徘岢尽钡摹?拧弊质鞘蟮囊馑迹谡饫镉玫煤苡蟹执纾猿稣庥瓿纬径皇罚〉胶么Γ路鹛齑尤嗽福匾馕缎械娜税才乓惶跚岢静谎锏牡缆贰?蜕幔臼穷柯谜叩陌槁拢谎盍抢氡鸬南笳鳌Q∪≌饬郊挛铮匀挥幸夤睾纤捅稹K峭ǔW苁呛皖砍畋鸷蘖嵩谝黄鸲氏殖鲼鋈幌甑那榈鳌6裉欤匆蛞怀〕甑娜飨炊鹁呙骼是逍碌姆缑博ぉぁ翱蜕崆嗲嗔隆薄F饺章烦痉裳铮放粤幻饬肿呕颐擅傻某疚恚怀〕辏胖匦孪闯鏊乔啻涞谋旧运怠靶隆保忠蛄拢痴粘隹蜕崆嗲嗬础W苤忧謇实奶煊睿浇嗑坏牡缆罚忧嗲嗟目蜕幔酱渎痰难盍钩闪艘环髑逍旅骼实耐季埃獬∷捅鹛峁┝说湫偷淖匀换肪场U馐且怀∩钋榈睦氡穑床皇趋鋈幌甑睦氡稹O喾吹兀故峭嘎冻鲆恢智峥於挥谙M那榈鳌!扒岢尽薄ⅰ扒嗲唷薄ⅰ靶隆钡却视铮锨崛崦骺欤忧苛硕琳叩恼庵指惺堋?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

    此***

    2005-11-19 10:32:48

其他答案

    2005-11-20 15:49:32
  •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徘岢尽钡摹?拧弊质鞘蟮囊馑迹谡饫镉玫煤苡蟹执纾猿稣庥瓿纬径皇罚〉胶么Γ路鹛齑尤嗽福匾馕缎械娜税才乓惶跚岢静谎锏牡缆贰?蜕幔臼穷柯谜叩陌槁拢谎盍抢氡鸬南笳鳌Q∪≌饬郊挛铮匀挥幸夤睾纤捅稹K峭ǔW苁呛皖砍畋鸷蘖嵩谝黄鸲氏殖鲼鋈幌甑那榈鳌6裉欤匆蛞怀〕甑娜飨炊鹁呙骼是逍碌姆缑博ぉぁ翱蜕崆嗲嗔隆薄F饺章烦痉裳铮放粤幻饬肿呕颐擅傻某疚恚怀〕辏胖匦孪闯鏊乔啻涞谋旧运怠靶隆保忠蛄拢痴粘隹蜕崆嗲嗬础W苤忧謇实奶煊睿浇嗑坏牡缆罚忧嗲嗟目蜕幔酱渎痰难盍钩闪艘环髑逍旅骼实耐季埃獬∷捅鹛峁┝说湫偷淖匀换肪场U馐且怀∩钋榈睦氡穑床皇趋鋈幌甑睦氡稹O喾吹兀故峭嘎冻鲆恢智峥於挥谙M那榈鳌!扒岢尽薄ⅰ扒嗲唷薄ⅰ靶隆钡却视铮锨崛崦骺欤忧苛硕琳叩恼庵指惺堋?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

    ☆***

    2005-11-20 15:49:32

  • 2005-11-19 23:42:28
  •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
       
     [唐]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劲冢?
    客舍青青柳色新③。
       劝君更尽一杯酒④, 西出阳关无故人⑤。 [作者简介]   王维 (?~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 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注释]   ①元二:姓元,排行第二,是诗人的朋友。
      使:出使,奉朝廷使命前往。安西:是唐朝为统辖西城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其政府机构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县)。   ②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唐代从长安往西域去,多在渭城送别。?牛▂ì):沾湿,润湿。   ③客舍:旅店。   ④君:指朋友元二。
      更:再。尽:喝干。   ⑤阳关: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为在玉门关南面,所以称“阳关”。是中原内地通向西城的必经之地。 [译诗]   渭城的朝雨润湿了飞扬的轻尘,   旅店旁边的柳树更加青翠焕然一新。   请您不要推辞再喝一杯酒吧,   西出阳关之后你再也无法见到故人。
       [赏析]   清早,渭城下了一场雨,道路润湿了,见不到飞扬的尘土。旅店被雨淋洗,显出一片青青的颜色,杨柳也变得新鲜翠绿。远行的友人啊,请你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去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知心的老朋友了。   这首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描绘出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
      仿佛天从人愿,一场朝雨洒过,特意为远行人安排了一个洁净清爽的早晨。诗的后两句,选取了饯别宴席即将结束的劝酒词,凝离别深情于美酒之中。一杯酒,一杯情;一个“更”字、一个“尽”字,浸透了诗人对朋友的全部真挚情感。最后一句,不说朋友远去的悲伤,也不说分别的难舍,而是用远方没有像我们这样亲密的朋友的感叹来抒写胸臆,别情就显得更加含蓄委婉、浓郁深沉了。
         这首著名的送别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勾勒了一幅健康、明朗、深切动人的送别图。它在当时就配上乐谱,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又叫做《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 。

    薄***

    2005-11-19 23:42: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