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需要一篇千字左右

首页

我需要一篇千字左右

我需要一篇千字左右,场景性描写散文,最好是有名的作家写的。多谢大家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9-30 18:57:28
      我给你一份资料,你可以打开附件看看~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 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 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 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 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 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 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 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 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 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 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 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 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
      “七板子”规 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 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 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 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 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 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 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 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姻霭, 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 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 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 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 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 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 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 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 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 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 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在 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象是下界一般,迢 迢的远了,又象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 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 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 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的水波的摇拂, 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 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 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 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 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 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 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 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 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 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 这也慰情聊胜于无了。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 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 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 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 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 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 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 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迹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 尽处了。
      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 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 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 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 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 了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 蓬蓬的,水象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 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象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 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 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浆由它宕着。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 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 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
      停 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 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 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 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 的。
      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 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 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 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 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 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
      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 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 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 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 而有晕的。
      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 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 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 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 月色是清的。
      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 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 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 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 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 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 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 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 现出异彩,象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 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
      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 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 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 的。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
      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 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 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 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 次─—却想不出什么。
      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 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 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 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 然是纤毫毕见了─—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
      舱里躲着乐工 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 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 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是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 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
      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 只歌舫划向我们来了;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烁烁的灯光逼得我们 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足叔][足昔]不 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 “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
      同 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 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 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 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 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
      ”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 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 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 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 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
      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 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 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的。 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伏 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 着痒处。
      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 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能够 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象我的, 谁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 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 于被它压服着。
      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 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 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 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 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
      在众目睽 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 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 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 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 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 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
      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 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 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 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 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
      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 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 子。”①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 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 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
      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以在 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 于道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 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 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
      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 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 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 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月 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
      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 哩!到大中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 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 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 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 听而向往。
      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 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 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这一段 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 桥另有东关头疏疏的灯火。
      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 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 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头转湾, 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 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
      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 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 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 浓厚。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 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 却又不同。
      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 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 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 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得象蚂蚁—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 的梦;可惜的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 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
      我们的梦醒了,我 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

    美***

    2005-09-30 18:57:28

其他答案

    2005-09-30 19:07:10
  •   这几篇都是场景描写里的经典。
    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
    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
    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 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 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 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 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 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 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 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
      “七板子”规 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 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 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 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 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 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 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 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姻霭, 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 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 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 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 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 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 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 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 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 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 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在 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象是下界一般,迢 迢的远了,又象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 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 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 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的水波的摇拂, 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 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 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 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 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 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 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 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 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 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 这也慰情聊胜于无了。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 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 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 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 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 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 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 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迹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 尽处了。
      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 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 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 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 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 了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 蓬蓬的,水象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 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象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 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 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浆由它宕着。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 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 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
      停 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 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 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 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 的。
      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 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 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 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 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 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
      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 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 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 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 而有晕的。
      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 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 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 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 月色是清的。
      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 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 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 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 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 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 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 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 现出异彩,象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 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
      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 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 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 的。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
      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 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 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 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 次─—却想不出什么。
      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 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 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 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 然是纤毫毕见了─—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
      舱里躲着乐工 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 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 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是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 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
      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 只歌舫划向我们来了;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烁烁的灯光逼得我们 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足叔][足昔]不 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 “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
      同 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 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 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 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 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
      ”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 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 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 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
      这 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 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 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的。 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伏 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 着痒处。
      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 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能够 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象我的, 谁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 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 于被它压服着。
      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 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 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 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 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
      在众目睽 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 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 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 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 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 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
      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 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 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 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 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
      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 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 子。”①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 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 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
      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以在 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 于道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 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 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
      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 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 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 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
      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月 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 哩!到大中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 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 黑的下衣。
      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 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 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 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
       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这一段 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 桥另有东关头疏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 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 来着。
      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头转湾, 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 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 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
      我那 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 浓厚。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 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 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 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
       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 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得象蚂蚁—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 的梦;可惜的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 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 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一日作完,于温州。 2。背 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要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北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3。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 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 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 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
      

    泡***

    2005-09-30 19:07: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