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简述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首页

简述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25 01:53:10
  •   自组织理论方法主要包括自组织的条件方法论、自组织的协同动力学方法论、自组织演化路径(突变论)的方法论、自组织超循环结合方法论、自组织分形结构方法论、自组织动力学(混沌)演化过程论、综合的自组织理论方法论等。这里主要论述和研究论文有关的协同动力学、突变论、混沌等方法论。
       
      1、自组织的协同动力学方法论有三大要点:第一,在大量子系统存在的事物内部,在平权输入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须激励竞争,形成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网络;第二,提倡合作,形成与竞争相抗衡的必要的张力,并不受干扰地让合作的某些优势自发地、自主地形成更大的优势;第三,一旦形成序参量后,要注意序参量的支配不能采取被组织方式进行,应按照体系的自组织过程在序参量支配的规律下组织系统的动力学过程。
      这可能产生两种有序运动,一种即数量化的水平增长其复杂性和组织程度的演化,另一种则是突变式的组织程度跃升动力学演化。 
      2、自组织演化路径的方法论认为:演化的路径具有多样性,有三条路径,一是经过临界点或临界区域的演化路径,演化结局难以预料,小的激励极可能导致大的涨落;二是演化的间断性道路,有大的跌宕和起伏,常出现突然的变化,其间大部分演化路径可以预测,但有些区域或结构点不可预测;三是渐进的演化道路,路径基本可以预测。
      突变论所利用的形态演化方法(结构化方法)在整体背景上进行自组织演化路径的突变可能性分析,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整体观。 
      3、混沌论对研究复杂性的非线性方法具有重大贡献。首先,混沌不仅可以出现在简单系统中,而且常常通过简单的规则就能产生混沌。
      简单系统能够产生复杂行为,复杂系统也能够产生简单行为。分层、分岔、分支、锁定、放大,非线性的发展或演化过程就是这样神奇而不可预测;其次,非线性动力学混沌是内在的,固有的,而不是外加的、外生的。尤其是在管理中的混沌特性决定了“混沌管理”方法的非最优化和不确定性。
      企业并不追求最优化和最高效率——这是由稳定的管理价值观所决定的;管理过程与结果之间无决定的直接的关系。 
      研究复杂的企业系统的行为,自组织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必须从整体出发,把管理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是自组织演化的过程。
      企业的发展有其自己的发展演变轨迹,企业管理者必须顺着企业发展的“脉络”实施恰当的管理。

    y***

    2018-08-25 01:53:10

  • 2018-08-25 01:40:10
  • 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孙***

    2018-08-25 01:40:10

  • 2018-08-25 01:29:10
  •   方法论意义在于:
    (1)       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2)       协同论解决了自组织系统的多自由度和多演化方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组织系统在走出不稳定点后会出现怎样的新结构。
      
    (3)       突变论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注重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质变的改变方式的改变。它将质变的方式分为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它提供了许多突变模型,表明如果系统的势函数具有一个以上的势谷,那么系统就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选择结构,事物的质变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途和方向。
      
    (4)       超循环理论提供了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以获得最大产出比的科学依据和解决创造性产生的问题。
    (5)       分形理论提供了一种透过思维之窗观察无穷的有形思维方法:提供了理解各个学科内复杂性的新语言和新工具:为解决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整体与部分、破碎等矛盾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复杂性、非线性和系统演化的空间图景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和方法。
      
    (6)       混沌理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及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辩证思想的正确性: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哲学认识论上的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深化了我们对“关节点”的认识。

    空***

    2018-08-25 01:29:10

  • 2018-08-25 01:26:10
  •   一般来说,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例如,人类社会比动物界自组织能力强,人类社会比动物界的功能就高级多了。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主要是L。
      Von Bertalanfy的一段系统论的新发展。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自组织理论由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协同学(Synergetics)、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和超循环理论(Super circle)组成,但基本思想和理论内核可以完全由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给出。
      自组织理论以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复杂现象,并探索复杂现象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从自然界中非生命的物理、化学过程怎样过渡到有生命的生物现象,到人类社会从低级走向高级的不断进化,等等,都是自组织理论研究的课题。 
     
      自组织理论方法主要包括自组织的条件方法论、自组织的协同动力学方法论、自组织演化路径(突变论)的方法论、自组织超循环结合方法论、自组织分形结构方法论、自组织动力学(混沌)演化过程论、综合的自组织理论方法论等。
      这里主要论述和研究论文有关的协同动力学、突变论、混沌等方法论。

    骑***

    2018-08-25 01:26: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