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八上期末作文

首页

八上期末作文

问下谁有八上期末作文?
如果是雨花区2009年八上的就更好了.
还有,能行的话,发个考试卷上来,追加50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2-26 21:29:43
      自己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终质量自查试卷(杜欣华)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占3分  
     
    一、积累和运用(14分)
    1、看拼音写汉字。( 2分)    
        shān                  zào            di      miù
           
    蹒(    )  烦(    )      取(    )     荒(    )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2分) 张皇失错 ( )改为( ) 长途拨涉 ( )改为( ) 3、填空补缺。(5分) (1)、——————————,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2)、《野望》诗中写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有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 。
       (3)、乡泪客中尽————————《早寒江上有怀》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4、发挥想象,进行仿写。(2分) 老师的厚嘴唇里连连迸出了话语,像一台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
       老师的厚嘴唇里连连迸出了话语,像 —————————————————— 5、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意见。(3分) 二、 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背影》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3分)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7、作者为什么详细描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动作呢?(2分) 8、橘子回来,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轻松”的原因是:————————— 。
      (2分) 9、“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句中的“混入”换成“进入”好不好?为什么?(2分) 10、对于朱自清先生,坐在车上看着父亲艰难地爬月台,而不自己去买橘子,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3分) ( 二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祭 奠 “咚——”老人离开河不久,身后传来什么东西落入水中的声音。
      老人回头看去—— 一个青年肃立在河边。太阳已落山,老人看不清他的脸。 许久,他们都没有语言,身后不时传来汽车声,这儿离公路不到百米远。 不知站了多久,风乍起,老人感到有些冷。“小伙子,该回去了。”老人说。 “恩。”青年答应着,没有动身,却看了老人一眼。
      “你是怕我想不开?”青年低声问。 “我?”老人的喉结动了动,“我来祭奠我的孙子,两年前的今天,他在这里去了,为救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学生。” 青年的眼里突然闪出了光,但很快又暗淡了。 “明天是端午节,他喜欢吃粽子,我已提前带给他了。” “我也祭奠一个人。
      ”青年的眼睛盯着水中的晚霞,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 又是沉默不语。老人像一尊雕像般立在那儿。继而轻声问:“那个人是谁?” “我自己……”青年的眼睛仍盯着水中的晚霞,一字一板地回答。他突然转过脸来,满脸的疤痕拧在一起,眼中噙着泪水:“两年前的今天,我骑车从河岸路过,听到这里的呼救声,我没理会,后来从报纸上得知这里发生的一切……” 老人哆哆嗦嗦地掏出手帕。
       “从那天起,我的灵魂就像死去了一样。我回游泳,得过金牌。今天我来向我失去的灵魂忏悔。”他接过老人递过来的手帕。“两个月前,我们仓库起火,烧到发电机的油箱,火焰被扑灭了,我被烧伤了,住了一个月医院,为这,厂里发给了我一枚奖章,今天,我把它扔到河里,给……” 老人一动不动,青年默默伫立在河边,两人像是在聆听河水的诉说。
      “我们回去吧”。终于,老人伸出手,拉起青年布满伤痕的手。 青年随同老人,迈开沉重而坚实的步伐,身后是五月奔流不息的河水在为他们——这些并非平凡的人,唱着深沉的歌。 11、说开头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12、“青年人的眼里突然闪出了光,但很快又黯淡了”这一细节描写含蓄的表现了青年人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3、“我会游泳,得过金牌”一句话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4、“失去灵魂”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这些并非平凡的人”是指什么人?他们的“非平凡”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阅读《智斗》,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 聂耳生来性格开朗,幽默乐观,机智勇敢。 1929年,他在昆明参加共青团活动时,就以机智勇敢而闻名。 有一次,共青团员出去贴标语,别人都找僻静的街巷去贴,聂耳却专门往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钻。他看见一个大个子警察在人群中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就分开人群走上前去,在警察背上拍了一下,笑着说:“老总,辛苦了!”不一会儿,许多人都注视着大个子警察的背后。
      愚蠢的警察感到莫名其妙,往背后一摸,发现贴着一张标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聂耳的“杰作”。可是聂耳早巳无影无踪了。 聂耳智斗特务的故事,就更有趣了。 那是1935年春,3月15日是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1898—1968)的36岁生日。
      田汉的好友夏衍、阳翰笙等人秘密集会庆祝,聂耳也带着小提琴来了。不知何故,却引起了特务的注意。正当他们开怀畅谈之际,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紧接着闯进两个陌生人。大家用眼神互相打了个招呼,各自意会。这时,只见聂耳操起小提琴,对着两个陌生人反复演奏下面的音调: 35—3—15—36 聂耳围着这两个陌生人绕圈子,边拉边唱,大家也随着唱起了这个莫名其妙的音调。
      两个陌生人以为这是一帮醉鬼,转身走了。 聂耳赶紧把门关上,冲着大家做了个鬼脸。这时,大家问道:“聂耳,你刚才演奏的是什么?”聂耳神秘地笑了笑,说:“这是鄙人的即兴创作。‘35—3—15—36’就是‘35年3月15日36岁’的意思。” 大家一听哈哈大笑,原来是聂耳与特务面对面地庆祝田汉的生日,真是令人开心! 16、本文开头概括地交代“聂耳生来性格开朗,幽默乐观,机智勇敢”,而文中所选取的两件事则重在表现聂耳的_______ 和___________。
      (2分) 17、本文围绕中心写了两件事,其中________写得较略;___________写得较详(分别用6个字概括写出)。(2分) 18、第3段中加线的句子通过对聂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的描写,表现了聂耳的机智勇敢。
      (3分) 19、简析第5段中加点的“突然”“紧接着”“闯进”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答:———————————————————— (2分) 20、第8段中加线的句子不仅表现了聂耳的机智勇敢,也写出了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三、文言文阅读(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2分)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 乱: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 23、文章刻画了一个怎能样的陋室主人形象?(2分) 24、面对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实,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2分) 四、作文 题目:《渴望得到——————》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不限,写出真情实感,字数500字以上 附:八年级语文期终考试答案 一、1、跚、燥、缔、谬2、错改措、拨改跋3、(1)阳春布德泽(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孤帆无际看(4)烟波江上使人愁4、(略)5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了。
       二、(一)6、(1)依依不舍的心情(2) 关心儿子、难舍难分 7、从父亲艰难的动作中更能显现出父亲那深厚的父爱8、终于为远行的儿子做完一件事而心里觉得欣慰9、产好,“混入”一词更能体现出当时的人多10、(略)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二)11、“为这,厂里……我把他扔到河里,给……”12、从为自己找到可以忏悔的人而惊喜、安慰,到为以前自己没有去救人而觉得内疚13、不行,这里说明了年青人有能力去救人却没有去救,也是年青人忏悔的原因14、曾经没有伸出见义勇为之手去救落水儿童15、“非平凡的人”指像年青人和老人的孙子这些人。
      他们的“非平凡”之处分别在(1)为自己的“不义”而内疚,为集体财产而不惜爱伤的精神(2)为挽救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三)16、机智勇敢和幽默乐观17、捉弄警察、智斗特务18、动作、语言、神态19、说明事情发生的突然,更显出聂耳的机智勇敢20、幽默乐观 三、21(1)出名(2)扰乱22、没有宫廷的音乐来扰乱自己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身心。
      23、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洁,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24、(略) 四、略 。

    我***

    2009-12-26 21:29: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