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举例说明什么叫矫情?

首页 什么叫强迫症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什么叫矫情?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8-06-03 13:06:40
  •    
    矫情,挺玄的一个词儿。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大概是七、八年前看王朔的小说,他把卷名叫做矫情卷,里面收录乐他的几部小说,其中包括:我是你爸爸、无人喝彩、刘慧芳,等等。统统看过乐,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矫情。于是,四处打听,“哥们儿,你知道什么是矫情么?”,他们大多一脸茫然,结果还是无人知晓。
      所以,我自己给矫情下乐个定义,首先,矫也就是矫揉造作的意思,矫情就是矫揉造作的情感,它是与真情对立的一种虚情假意。 再后来,听见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这个词,基本上还是符合上面那个定义的,这大概也就是普通人对矫情的通常理解。我猜矫情一词该不是王朔凭空捏造的,必定存在一个更古老的出处,只是我到现在也没找到,也就不求甚解乐。
      但是,我相信王朔将这个词的含义又扩充乐,甚至形成乐一种病态,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由此变异或者派生出来各种各样对于矫情的理解。刚刚在网上查乐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道德层面的矫情。“可以说王朔作品中两种似乎相反的层面(一种是对道德的矫情,另一种是对不道德的矫情)恰恰产生了同一类的功能,它们同样掩盖了真正的生存困境和现实威胁,用人造的、无个性的哭或笑代替内在情感和自我意识。
      ”————杨小滨 2,形式上的矫情。“内容填不满形式”,例子是《儒林外史》中的两句诗:“桃花何苦红如此,杨柳忽然青可怜。”桃红柳青,很简单的意象,却用上了“何苦”、“忽然”这样的大词,这就是内容填不满形式。————王小波 3,一个时代的矫情。
      “矫情更像是一种性格而不是社会风气,至于矫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这倒很难说得清楚,有时候我觉得无非就是一种特主观的个人感受,当你觉得别人矫情的时候,往往你正处在矫情的另一端。”————疑是石康 而今,广泛出现在媒体上的矫情一词,我觉得大多应用的是王小波的定义,也就是形式上的矫情。
      我个人也比较推崇这个定义,至于杨小滨和石康,只是进一步解释乐“内容填不满形式”的这个内容的含量,一说道德,另说性格。于是,产生乐一个问题,一个非常表面化的东西,有没有必要向深乐发掘?是不是偏要在一片湖泊上打一眼井?是猴子捞月还是去伪存真?矫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还是毒害这个时代的一种病毒? 首先,王小波说“内容填不满形式”,也就是说矫情还是有内容的,只是内容的含量还不足以满足形式的要求,他举的那两句诗也仅仅是帮助理解,并不确切,因为诗词讲究的就是有点儿夸张的意境,大词小用和小词大用都能突出意境。
      换句话说,诗词的内容是大于形式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言在此意在彼,藏不尽之意于言外是诗歌的特点,王小波用诗歌说明“内容填不满形式”,是本末倒置乐。 我也举两个例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照王小波的理解,朝来寒雨晚来风,很简单的意象,却用上乐“无奈”这样的大词,可结果呢?如果不用无奈,那种意境就出不来乐。岳飞的满江红大家都熟悉,其中有这么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意向,就是打败北方游牧民族,捍卫皇权,但是如果不用壮志饥餐、笑谈渴饮,而代之以小词,这首词的意境就南辕北辙乐~ 古人是最讲究用词的,用错的很少,如果你以为古人用错乐,那说明你还没弄懂古人为什么那么用,罢乐~。
      王小波是不懂诗歌的,所以他犯这个错误,也就不奇怪乐。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古人作诗词,也不完全是为乐表达真实情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乐附庸风雅,这一点跟现代人、现代诗歌一样,所以他们表达的也不一定是他们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内容可能填充不了诗词歌赋里面的那种意境,于是乎,作诗词的人全成乐矫情,包括李煜在内,都是用虚拟夸张的意境代替乐自己那点儿真实的感受。
       石康说:矫情更像是一种性格而不是社会风气,至于矫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这倒很难说得清楚,有时候我觉得无非就是一种特主观的个人感受,当你觉得别人矫情的时候,往往你正处在矫情的另一端。 我不知道石康说这句话的时候的具体时间,可我知道王朔矫情那阵子还只是他自己的内在情感和自我意识,敢情到乐七十年代这辈人身上,矫情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征乐,成乐这辈人的性格的一部分乐。
      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其影响力是空前巨大的,它可以改变整整一辈人,改变一个时代,就连石康这个七十年代前出生的畅销作家都没能幸免,因为,让王朔这么一搅和,石康连什么是矫情都说不清楚乐。他先说矫情是一种性格,后说矫情是一种特主观的个人感受,显然,他自相矛盾乐~。
      性格是人固有的心理特征,主观感受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你只能说矫情是性格,或者矫情是主观感受,你两头堵就成乐瘪三儿的逻辑乐~。 但是,当矫情作为一种性格出现在七十年代这辈人身上的时候,石康本来自相矛盾的说法就变得成立,而且无懈可击乐。因为,文化的作用之一就是同化人的思想,简言之,当矫情作为一种性格出现在七十年代这辈人身上的时候,石康的主观感受就是他们都矫情乐~。
      区别仅仅在于,当矫情这种性格出现在王朔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大家还觉得很新鲜,而当矫情出现在整整一辈人身上的时候,人们已经变得麻木。 后来,石康举了个例子,我觉得还是很有特点的,例子如下: 一个人喜欢罗大佑无可厚非,但要是喜欢得非要坐飞机到上海去听罗大佑个人音乐会,就是喜欢得有点过分,那就是矫情了。
       综上,矫情的真正含义只能是它的原始意义,也就是字面意义,其他各种意义都不过是特定时代赋予它的。。。 。

    霞***

    2008-06-03 13:06:40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