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作文

首页

关于作文

同学让我上网找,我就牺牲下,在这儿拜托大家了!
题一:见贤思奇  
题二:自我和谐
800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7-08-06 18:05:20
  •   见贤思齐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和他们看齐,看见不是贤人的人就在内心自己反省。”这句话看起来简简单单,再怎么看也就那么一句话,然而,深入一想,如今的我们有谁能做到像孔子说的那样?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开朗的人必然会比内向的人朋友多,人缘好,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内向的人羡慕那些外向开朗的人缘,如果他一天只会在那想:“哎,如果我是他那该多好,那么我就不会再孤独,再寂寞,如果我是他……”如果他不去想办法使自己变开朗,变得人缘好,那么,他一切一切的“如果”就会永远的是“如果”,不会去实现,他也永远不会变得人缘好;成绩好的人,必然得不到老师们的赞赏,同学们的夸奖,如果一个成绩不太好的人梦想自己的成绩变好,得到老师赞赏,同学夸奖,可如果他一天不去努力使自己提高,成绩出类拔萃,只会在那空想的话,那他的梦想就怎么也不会变成现实,他终究是那个成绩不好的人,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夸奖终究只是梦,只是幻影;富人必然会有很多穷人没有的权力,如果一个穷人想拥有富人那样的权力却只会坐在那乞求上帝,不去想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富人,让自己拥有富人那样的权力的话,他就只能坐在地上乞求富人施舍钱财。
      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焉”的这种精神,那么穷人还是穷人,成绩差的人还是成绩差的人,内向的人还是内向的人,不会有所改变。有些人看到一些品德差的人就只会在一旁指指点点,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身上也正有这样令人讨厌的品格,别人同样的讨厌你,因此,我们应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我们应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 ----------------------------- 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人内心和谐,是心灵美,作为我们小学生应该开启心灵,永驻芳香。 记得一次妈妈叫我倒垃圾,可垃圾箱离这儿很远,在马路的那边呢!好不容易走到垃圾箱跟前,再上前两步就可以把垃圾到进垃圾箱了,可我手中的畚箕却似千斤巨石那么沉。
      放下歇会再倒吧?不行,我作业还没有做好呢!反正没人看见,不管它!想到这里,我随手就把畚箕往垃圾箱前一扔,霎时,地面上铺满了一大堆赃物。我深深地舒了口气:“总算把垃圾倒了。”刚想转身往回走,可一个趔,不知是什么东西把我绊倒了,身子凑巧倒在刚才倒的那堆赃物上,屁股上沾满了鱼刺、菜叶子、果皮什么的,真倒霉!我回头一看,原来不知是哪个缺德鬼不吃剩的罐头扔在这里,可把我害苦了!我使者劲没精打采地爬起来,“真缺德!”我嘀咕着。
      突然,白墙上“以实际行动争创卫生城市”的红字标语映入眼帘,猛想起刚才自己乱倒垃圾的行为,这与那种乱丢罐头的行为不是一样吗?我多不文明啊!于是,我对那缺德鬼的怨恨减少了许多,甚至觉得自己比他更缺德。于是,我赶紧跑回家,拿了把扫帚,飞快地来到垃圾箱前。
      我把自己的垃圾重扫进畚箕里,连那只铁罐头也不放过,直扫到地面上一点碎屑也不见。我觉得我正在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个女孩真行!真是个文明好少年……”听着人们的赞扬声,我没有一丝自豪感,反而觉得脸上烫烫的。 之前现实生活中我不懂自我和谐,但之后我懂了,懂得了和谐的美。
      同学们如果没有个人的自我和谐,便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了。 --------------------------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孔老夫子有说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和是指调和、和谐、协调。对其含义今有人释为“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抛开古人“以和为贵”之说,再来一阅今人对于“和谐社会”片言只语的见解“ 不尊重基本权利社会就不可能有差异性、多样性,就无法生生不息地自我运行;既维护必要的竞争,又为促进各方面的社会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秩序服务;重视和促进社会发展必要的协调与均衡,但绝不是强求人们行动一致和利益平均化。
      ”结合古今理论,笔者之拙见:和谐社会正是要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如此宽宏的理念令人心生平静,从小我的角度让我想到关于对“自我”的定位。 一认识自我。正确发现自己,不能只是一味的羡慕大师,崇拜名家,把自己湮灭在无法前进的抱怨与恐惧中;也不能对除己之外的他家学问不屑一顾,封闭在“井底”去观天,膨胀自己的价值,赏仰孤星之光而自乐。
      欣赏借鉴名家之经验不断打破自我“倦怠”的平衡。建立“内和”。 二提升自我。仅仅是发现和认识自我也只是空叹息,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要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向新的和谐去努力。 三超越自我。在实践和锻炼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争取成为专业型教师。
       四完善自我。通过每一个细节的努力,从小我做起,从基本的做起,不断海纳百川丰富自我。不断的在平衡中发现不足,打破平衡寻找新的平衡,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达到“外和”。 通过不断调整与不断的适应使自我的“内和”与“外和”的达到平衡与统一 。
      曾有人这样说“我们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不能改变人生的终点,但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不能改变社会现实,但能改变我们自己。”看来改善自我,完善自我才能使自我更加和谐。

    小***

    2007-08-06 18:05:20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