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苍*** | 2017-04-18 10:19:54

好评回答

2017-04-18 11:20:54
M*** |2017-04-18 11:20:54 80 22 评论
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血管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 因。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动静脉畸形  约占1/5。动脉瘤以40~60岁发病最多,20岁以前或70岁以后 少见。动静脉畸形以20~30岁发病最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 见原因如下: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多在动脉分叉处。颅内动脉瘤以囊性动脉瘤最多见,其发生、扩大和破裂的机制有新的认识。国外文献已很少使用“先天性动脉瘤”...

查看全部>>

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血管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 因。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动静脉畸形  约占1/5。动脉瘤以40~60岁发病最多,20岁以前或70岁以后 少见。动静脉畸形以20~30岁发病最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 见原因如下: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多在动脉分叉处。颅内动脉瘤以囊性动脉瘤最多见,其发生、扩大和破裂的机制有新的认识。国外文献已很少使用“先天性动脉瘤”的概念。以往认为囊性动脉瘤为先天性或动脉瘤形成的基础中膜缺损是先天 性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动脉瘤患者还是正常人的颅内动脉分叉 部中膜缺损均高达80%;无论是自然存在的还是用探针损伤造成  的中膜缺损,其动脉壁的内弹力膜均能承受高达600毫米汞柱的 血管腔内压;动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也证实,动脉瘤的早期变化并 非发生于基底动脉环(Willis环)分叉顶端的中膜缺损处。因此认  为,内弹力膜是维持动脉壁强度的主要结构,其退行性改变是囊性 动脉瘤形成最主要的因素,致病因素造成内弹力膜损害后引起的 囊性动脉瘤是获得性病变,而非先天性的。尤其是脑底动脉环的  分叉处,受血流的冲击大,更容易使有缺陷的血管膨出,形成动脉 瘤。另外,这些血管在通过蛛网膜下腔时,周围没有组织支持,就 容易渗血或破裂出血。动脉瘤的形成是综合多因素的结果。另外,髙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其薄弱的管壁部分在脑血流的长  期冲击下,可发生梭形动脉瘤或少见的粟粒样动脉瘤,由此而引起 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少见。(1)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二  位的病因(约占1/5)。是胎儿脑血管发育过程中,动静脉间未经 毛细血管而直接交通,形成短路血管网。动静脉血液直接交流,致 使短路区血管网扩大、血液淤积、血管扩张、血管壁变薄,于是发生  渗血或破裂出血。脑皮质表面簇聚错综的曲张动脉血管网团,是 在脑的发育过程中被脑实质挤成圆锥状,其尖端插人脑实质并可 突人脑室,底部突露表面。在脑皮质表面和脑室部分的血管,因缺  乏周围组织支持,故也容易破裂出血。(2) 脑底网状血管异常:又称烟雾病,是引起起蛛网膜下腔出 血的原因之一,并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也是引起儿童、青年人蛛 网膜下腔出血和偏瘫的常见病因。在儿童主要表现为偏瘫,成人  则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MRA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可显 示颈内动脉末端严重狭窄或闭塞,在脑底有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如 烟雾状,为其特征,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毛细血管网最  为标准。(3) 外伤:可伴发颅骨骨折、脑实质损伤等。(4) 原因不明:有一小部分(约15%)患者经长年随诊,多次各 方面检查,包括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査,均找不出病因。(5) 其他: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出血、脑部感染、血液病、出血性 疾病、抗凝治疗、产后、颅内肿瘤、转移癌、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均可 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总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因素的,是在脑血管病损的基础 上,血压突然上升时,诱发或促使病变血管或动脉瘤破裂出血。所  谓自发性或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直接破人蛛网膜下 腔,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出血,两者有所不同。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