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神经内科
抑郁症病因及发病机理包括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那*** | 2017-03-03 15:11:45

好评回答

2017-03-03 16:13:45
和*** |2017-03-03 16:13:45 114 46 评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和脊髓表面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病因及发病机制:(1) 约85%的SAH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处,因动脉在血管壁成熟期发育障碍使内弹力层和中膜肌层不完整,受血流冲击渐渐向管外膨胀突出形成囊状动脉瘤。少数动脉瘤由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脑动脉中纤维组织代替肌层,内弹力层变性断裂和胆固醇沉积于内膜,经血流冲击逐渐扩张形成梭形动脉瘤,当血压升...

查看全部>>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和脊髓表面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病因及发病机制:(1) 约85%的SAH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处,因动脉在血管壁成熟期发育障碍使内弹力层和中膜肌层不完整,受血流冲击渐渐向管外膨胀突出形成囊状动脉瘤。少数动脉瘤由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脑动脉中纤维组织代替肌层,内弹力层变性断裂和胆固醇沉积于内膜,经血流冲击逐渐扩张形成梭形动脉瘤,当血压升高时在血流冲击下动脉瘤破裂发生出血。(2) 动静脉畸形是在原始血管网期发育障碍形成的,血管壁发育不全,厚薄不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的脑表面。(3) 非动脉瘤性SAH,仅在CT上可显示中脑环池有少量积血,但血管造影不能发现动脉瘤,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推测是中脑周围小静脉破裂所致。(4) 动脉夹层引起的SAH,绝大多数发生于椎动脉,常伴舌咽、迷走神经麻痹或Wallenberg综合征,约半数患者可发生再出血,再出血间隔时间数小时至数周,可导致死亡。虽然颈动脉系统动脉夹层发生率较高,但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夹层引起SAH很少,可见于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5) 感染组织碎片通过血流进人脑动脉壁,引起动脉瘤性扩张,如细菌性心内膜炎可引起脑内脓毒性动脉瘤和发生SAH。(6) 其他少见病因的SAH,包括应用抗凝药、可卡因滥用、肿瘤浸润、脑底异常血管网、血液系统疾病及无法确定的病因。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神经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