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结合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趋势?

首页

结合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趋势?

结合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趋势? 案例分析 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22-04-26 01:49:11
  •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开创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30年代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①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的影响。
    ②在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在理论观点的探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维果茨基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来进行研究;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40~50年代末,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③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西方理论和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等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因此,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①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后,多煤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②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动向和特点:第一,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第二,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学习理论,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第三,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四,重视教学心理中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前苏联学者强调教育心理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自然实验法。
      但是,他们常常把教育与教学作为儿童年龄发展的一个因素,把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混在一起,仍然没有建立独立的范围广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③我国建国以来,50年代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只做了一些有关教学改革和儿童入学年龄的实验研究。
      60年代前,在学科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总之,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开始趋于集中,大多是围绕有效教和学而展开的,这表明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大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特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间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
      布鲁纳于1944年对教育心理学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内容有以下特点:
    ①主动性,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
    ②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
    ③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
    ④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不***

    2022-04-26 01:49:11

  • 2017-10-20 04:40:59
  • 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心理承受压力变大,心理疾病增加,需要大量的心理医生进行指导。心理疾病有自闭症、抑郁症、恐惧症等

    爱***

    2017-10-20 04:40: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