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鉴赏周邦彦的“ 解语花 ”这首词?

首页

如何鉴赏周邦彦的“ 解语花 ”这首词?

如何鉴赏周邦彦的“ 解语花 ”这首词?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30 23:27:36
  •   开篇两句的“风” “露”二字扣合早春的季节特征;“销” “浥”,正见风之烈、露之浓。两句对仗工 整、动静相关,又极富变化,前者为视觉中的真实场景,后者为感觉上的假象,从灯烛灿烂、露润灯笼
    的细处映衬“花市”的光彩,又以“花市”的整体场景烘托灯烛,在一掩一扬中显示出元宵灯会的盛 况。
      这里构思新巧,着墨细腻,可见词人用语之精巧。 “桂华流瓦”一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境界极妙”。“桂华”系指月之光华,此处用“桂华” 二字来说月亮,能令人联想起月中桂子的气质美,于是这光华中所包含的又不仅仅是月亮。元宵词 多以“灯”为主题形象,很少描绘“月”光,而这里,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能使人由此联及天界。
      以下 三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动态的展示,把“月”写活了。上元之夜,月亮的光辉照耀四方。但此处只 说“流瓦”,因地上灯光通明,所以月光就只显现在屋瓦之上,表现出词人对光的视觉感受之敏锐及 其心理体验之精微。“流”,是月光在灯烛照映下感知月光的一种错觉,但此处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 月华如水的艺术意境,所以称之为“境界极妙”。
      薄薄的云彩散开了,月光便显得更加明亮,从月光 不断向下“流”的视感错觉引起联想,妙在这个“欲”字下而未下。未下,是真实;下,也是真实,是融 入了主体意识和情感的艺术的真实。人间的灯节如此辉煌热闹,似乎把月女也吸引来了。这三句 写月,实际并未脱离人间灯会的主题内容,词人看月、写月,视角从未脱离地面。
       下阕导回想当年元宵时的情景。年年都有元宵佳节,可是已然物是人非。有了上阕对此时元 宵节的详写细描,这里只以“千门如昼”一语带过,而从“嬉笑游冶”的极欢处着眼,描写了一幅饶有 风情的画面。“钿车”,谓饰以金华之车。“暗尘随马”,写出了游冶的欢情。
      作者此处并没有重点描 写幽会的具体情景,而是抓住两人刚一相逢时车停马歇、暗尘相随的情景,来表现那种因相会的急 切而令车马疾驰,约好地点便立刻行动去见心爱之人的心态。“自有”二字即说明“尘马”乃出于情, 笔墨刻画中别有用意。情臻极至,然又一下跌入身世之嗟。
      
      “清漏移”承“年光”而来,这个“移”字 中包含了对时光消逝的无奈与无聊。只有在心理和情感上远离大喜大悲的人,才会有如此清醒的 现实感受,而潜藏在其心灵深处的,当是一种带有普泛意义的人生感触。患失之志,都成了诸如“恨 春去”“愁斜照”的对于“光阴虚掷”的伤时情结。

    P***

    2016-08-30 23:27: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