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鉴赏周邦彦的“渡江云”这首词?

首页

如何鉴赏周邦彦的“渡江云”这首词?

如何鉴赏周邦彦的“渡江云”这首词?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31 00:09:47
  •   周邦彦于政和元年(mi)十月二十七日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一带)。此词写于政和二年 (1112)二月初,是周邦彦因公务自河中府入长安而即将开始水路之行的宴会上。
    此词表面上看是春天纪行之作。词人此行外任河中府之前,已在朝廷为官十年,官运亨通,此 次外任河中府,是词人进人仕途后可考行迹所至最西北的荒远之地。
      词中“长安日下”的典故显然 作为了这种情感的载体,何况词人自小就生长在长安,仕途奔竞,年华易老。但是词中的沦谪之怨 恨时隐时现不甚分明。词上阕暗以南北方的春景进行对比,此时南方早已是春光骀荡,北方春色来 迟:春天仿佛也不待见这荒远之地,故而委委曲曲、姗姗来迟。
      “骤惊春”三句转出一意:虽然北方春 天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北地现在也已是一派明媚灿烂。此既写实景,也暗寓对政治前景的乐观 态度,词人的哀怨心情稍有平复。下阕主要表达的是行程中的预愁。词人自河中府入长安,要先走 陆路,然后沿渭河西行。进入水程之前,便举行了词中所写的饯别宴会,故词中有“愁宴阑”之句。
      
       之后的几句都是对以后行程中的预愁的抒写:预愁画舸西流时的风潮,预愁晚宿水驿时对月挑灯的 孤独。正因为是虚提预愁而非实景实情,所以也淡化了词中的哀怨成分。但是,尽管词人使用虚提 预愁弱化了沦谪之恨,可这种感情还是能从人为淡化的描写中显现,明眼人自然能够感知。

    戴***

    2016-08-31 00:09: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