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为什么会有心痛的感觉?

为什么情绪起伏大的时候心会有紧缩的感觉?
请从医学、生理学方面解释。
冷*** | 2006-01-30 13:09:59

好评回答

2006-01-30 13:45:57
g*** |2006-01-30 13:45:57 1906 1014 评论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遇到情绪不佳时、忧虑不安、精神抑郁或生闷气发怒时,就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及心痛等病症。实际上这是一种疲劳,医学上将这种因心理压力而造成的疲劳称作 为心理疲劳。
   心理学家曾说:绝大多数疲劳,都是由于心理的影响,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冲突,特别是抑郁和焦虑,往往是精神疲惫最为常见的原因。这种消极的情绪使人萎靡不振,不想活动,并且导致心理...

查看全部>>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遇到情绪不佳时、忧虑不安、精神抑郁或生闷气发怒时,就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及心痛等病症。实际上这是一种疲劳,医学上将这种因心理压力而造成的疲劳称作 为心理疲劳。
   心理学家曾说:绝大多数疲劳,都是由于心理的影响,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冲突,特别是抑郁和焦虑,往往是精神疲惫最为常见的原因。这种消极的情绪使人萎靡不振,不想活动,并且导致心理疲劳的发生。一般来说,心理疲劳比生理疲劳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恢复。心理疲劳同生理疲劳一样,本身是一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一点,不及时采取措施恢复人体常态,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对心理疲劳不可忽视,一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自我感到疲劳不堪时,必须 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和治疗。
    首先,要找出导致心理疲劳的原因,比较多见的
    如,学生表现在学习有偏科现象、学习有困惑、自我感觉学习紧张、学习方法错误、同学关系紧张、对老师误解、对家长有代沟(与教师、家长沟通不够)等。成人表现在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顺利、身处逆境等。
    一、针对这些原因去探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放下思想包袱,减轻心理压力;如果一 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应尽量采取一些回避措施,尽可能先将那些恼人的事情丢开,待心理平衡之后再作考虑。
    其次,要学会自我调节,无论是谁,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压力。每逢此时,重要的是要善于自我调节而使心理压力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遇事要有信心、有主见,同时处事待人要随和,避免钻牛角尖、生闷气、无端发怒而引起心理疲劳。
    三、要不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许多人因拒绝承认现实而不断地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其实,在生活中不尽人意的事情很多,当你认识到某些让人烦心的事难以改变时,最好还是要认真面对它。这并不意味着懦弱,反而说明你有勇气和信心。避免无休止的让人精疲力尽的苦思冥想和不合实际的幻想,这是节省心理能量、减少心理疲劳的最佳选择。最后,当你意识到已经产生心理疲劳时,除应该注意休息、营养和自我调节以外,必要时应去求助心理医生,帮你重新获得旺盛的精力,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18-10-16 16:16:12
  • 你好,这种情况对生命是没有什么危机的,但是,就这一种表现的肯定是有问题的,必须要做心电图检查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相关检查。我建议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相应的一些检查才比较好,应该说是这样的,这个心电图了,看具体的情况,做了过后才知道,通过心电图分析,然后再来做治疗方案。
    还*** | 2018-10-16 16:16:12 637 337 评论
    0/300
  • 2006-01-30 13:32:52
  • 心痛的吃不下饭,每天早上都会会想起,时时刻刻都忘记不了,心会隐隐作痛,看到电视里的一切失恋似乎就是说自己,听歌的时候也会想起他.就是这样.开心点吧,过段时间就会好的,恩相信我哦~~ 
    
    
    生理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简单地讲是指身体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称之为思想健康。探求中华传统医学,病因病理学、生理学、养生学人的健康与情感、情绪、行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性格特点,都非常具体地...

    查看全部>>

    心痛的吃不下饭,每天早上都会会想起,时时刻刻都忘记不了,心会隐隐作痛,看到电视里的一切失恋似乎就是说自己,听歌的时候也会想起他.就是这样.开心点吧,过段时间就会好的,恩相信我哦~~ 
    
    
    生理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简单地讲是指身体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称之为思想健康。探求中华传统医学,病因病理学、生理学、养生学人的健康与情感、情绪、行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性格特点,都非常具体地、有针对性地、有倾向性地、有对应性地影响着五脏六腑及周身的健康状况。一个良好的性格,一个开朗的性格,一个豁达的性格,一个勇敢的性格,一个坚强的性格,一个明朗的性格,一个洒脱的性格,一个乐观的性格,一个自信的性格,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反之,一个悲观的性格,一个狭隘的性格,一个阴暗的性格,一个怯懦的性格,一个自卑的性格,一个拿不起放不下的性格都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性格,是疾病的性格。一个人经常“提心吊胆”、“心慌”、“心躁”、“撕心裂肺”、“心痛”他俱象的心也会同样如此。古人提倡:“心平气和”、“心胸阔广”、“宽仁博爱”、“磊落光明”、“气魄宏大”等是不无道理的。 
    另一方面一个人的行为对身体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人总是含图私利,总是算计别人,总是横行霸道,用心险恶,丧尽天良,有一天等到他良心发现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偏如一个杀人凶犯,一个被通辑的人犯,一个干尽坏事的人他们能跟平常人一样放心,舒心地睡个觉吗?这些人能健康长寿吗?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规律。 
    当然,人总是要生病的,有社会压力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的原因,有自己本人的总总原因等等。首先,必须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解决思想上的毛病,治了心理面的心病,同时,有效地进行疾病治疗,可以采取医生用药、药膳食疗、针灸、推拿、体育锻炼、练习气功、调整选择最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要学习和掌握科学保健常识,有的放矢地进行保健养生,加强自身修养,从而达到身心健康。 
    四季如何养生 
    
    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就提示给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需要追随大自然的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 
    
    秋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 
    
    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咸味属肾,应少吃。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 
    
    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 
    
    惊*** | 2006-01-30 13:32:52 1911 101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精神心理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