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各位文学大虾们请看

首页

各位文学大虾们请看

对越王勾践的看法,来研讨下,OK?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4-11-20 16:53:48
    忍辱负重,善于总结经验;礼贤下士,能够团结国内各种力量;深谋善政,在战略上英明决策。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胸怀大志,处变不惊;知人善任。
    我认为勾践在会稽之耻后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是可取的,但就他在卑事夫差中的所谓的坚韧(最不堪时甚至于亲尝夫差的粪便),反间计中使夫差逼杀了伍子胥、掉包计中使吴国百姓三年不收等手段来说,并不值得肯定。至于他“破吴归”后的懈怠骄奢,忌才妒能,逼杀文种,其心态之阴暗,与夫差逼杀伍子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
    

    蓝***

    2004-11-20 16:53:48

其他答案

    2004-11-14 17:22:58
  • 够男人
    够大丈夫
    够狠
    英雄也

    1***

    2004-11-14 17:22:58

  • 2004-11-14 13:44:37
  •   未解之谜:越王勾践从来不曾“卧薪尝胆”过?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发兵攻越,越国军民痛恨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死在归途中。 
      吴王夫差继位,三年潜心备战,公元前494年,率复仇大军杀向越国。
      越国水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逃到会稽山,越王向吴国屈辱求和。   按着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夫差的几匹马被勾践喂得滚瓜溜圆,夫差出去游猎时,勾践要跪伏在马下,让夫差踩着他的脊梁上马。
      勾践三人受尽嘲笑和羞辱。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地忍耐着吴国对他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对吴王夫差表现得恭敬驯服。   夫差生病了,勾践每天都去看望,夫差怕死,自己总觉得病势不轻。有一天,勾践又去看望夫差,偏赶上夫差心情特别沮丧,见勾践进来,就拿他撒气说:“出去出去!不用你假仁假义的来看我,你恨我快点儿死是不?盼我死了你好回国,休想!”吓得勾践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夫差要大便,挥着手让勾践出去。勾践却要观察夫差的粪便,并当着夫差的面,用手指沾了点儿粪便放在嘴里尝了尝,夫差急忙说:“你这是干什么?”不料勾践却马上跪在地上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你的病就要好了。”夫差说:“你怎么知道?”勾践说:“不治之症粪便是苦的,可治之症粪便是甜的,适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就是为了察看病情,用不了几天大王的病就会好了。
      ”夫差将信将疑地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勾践说:“当年,周武王患病卧床不起,把神医成仲子从高山上请下来,周武王问成仲子他的病是否很沉重,成仲子让武王把他的儿子们都叫来,为武王尝便,武王十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愿意尝,只有幼子姬诵用鼻子闻了闻,成仲子问他什么味儿?姬诵说又腥又臭。
      王子们退出去了,武王问成仲子,尝便能知病情吗?成仲子对武王说,不治症便苦可治症便甜,大王幼子可立呀!”夫差真的相信了,十分感动地说:“我的儿子也未必如此,你真比我的儿子还强啊!”没过几天,夫差的病真的好了。   三年苦役期满,吴王放勾践回国。
      勾践君臣相见,抱头痛哭,立志雪耻复仇。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觉时,躺在一堆乱柴草上,夜夜不得安眠,睁眼便是励精图治,早日报复!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先尝尝苦味,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
      他穿着粗布的衣服,顿顿吃粗糙的饭食,连过年过节也不沾一点儿酒肉,平日就在四乡里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妇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又采用大臣文种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材,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使夫差中计杀害了能征善战的伍子胥;从民间搜罗美女西施、郑旦等十几人,由范蠡教会她们弹唱歌舞,再把她们献给吴国,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他不问正事,加速吴国的灭亡。
         勾践施行的美人计最厉害。夫差在美人西施的美色迷惑下,按照越国的心愿和设想的步骤,一步步走向灭亡。公元前482年越王乘夫差去黄池会盟,偷袭吴国成功,吴国只好求和。后来越国再次起兵,灭掉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勾践真有“卧薪尝胆”的事吗?在很多古籍中,都记载了吴越战争的事,但都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在他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与勾践无关。
         南宋时,大量的书籍都提到勾践卧薪尝胆,冯梦龙在他的历史小说里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小说传布极广,就被人们认定下来。千百年来,卧薪尝胆的故事催人奋进,如果说是假的,让后人好生尴尬,于是,人们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

    1***

    2004-11-14 13:44:37

  • 2004-11-14 13:30:36
  • 做大事的人,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事,单是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了。同意这人意志十分的坚定,有心计,有决心,可以说是一代袅雄。个人认为,勾践,刘邦,曹操等都是同一类的人。

    心***

    2004-11-14 13:30: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