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有哪些?路志正教授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经验汾?

路志正教授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经验汾,有哪些?
杨*** | 2017-12-04 22:11:39

好评回答

2017-12-04 23:42:39
每*** |2017-12-04 23:42:39 47 0 评论
路志正教授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经验汾:(1)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脾肾两脏是关键路老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一方面是实邪干扰,如湿浊困脾,胆热内扰,瘀血阻滞;另一方面是正气不足,髓海空虚,神气失养。无论虚实,总以阳气不足,脾虚湿盛使然,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盖脾为中土,贯四脏统六腑,脾虚则百病丛生。正如李东垣所谓“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肾为先天之本,是元阴、元阳之根,脾阳赖肾阳之温煦与蒸腾,才...

查看全部>>

路志正教授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经验汾:(1)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脾肾两脏是关键路老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一方面是实邪干扰,如湿浊困脾,胆热内扰,瘀血阻滞;另一方面是正气不足,髓海空虚,神气失养。无论虚实,总以阳气不足,脾虚湿盛使然,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盖脾为中土,贯四脏统六腑,脾虚则百病丛生。正如李东垣所谓“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肾为先天之本,是元阴、元阳之根,脾阳赖肾阳之温煦与蒸腾,才能健运不息;另外,肾主骨生髓,与脑密切相关,如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头昏欲寐。《灵枢•海论》篇所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疼眩冒,目无所见,怠惰安卧”,若茶癖或暴饮无度,水湿停渍,脾阳受损,清阳不升,与发作性睡病发病不无关系。治疗时当注意祛湿开窍。根据内湿外湿、标目无所见,“怠惰安卧”即是指此。脾虚则易感湿邪,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伤阳气,久之导致“阳虚阴盛”的转归,“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而发多寐。当湿邪化热,可引起肝胆蕴热,阻塞气机,上干清窍,浊邪害清则神困多寐。(2)辨证论治,祛湿醒神贯其中路志正教授认为中医治病的精髓即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亦是如此,需细辨而论之。因湿浊困脾所致者,形体肥胖,身体重着,头目昏沉,时有冷感,苔白腻。脉濡或细滑,治宜芳香化浊,燥湿健脾。藿朴夏苳汤、胃苓汤及三仁汤为常用方剂。若进食方已即精神昏冒,困倦欲卧,懒言,舌淡体胖,舌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俗名“饭醉”,以女性病人、中青年为多,属脾虚湿盛,不盛食气所致。例如:《类经•卷十八•不卧多卧》所曰:“今人有饱食之后即欲瞑者,正以水谷之桿气暴实于中,则卫气盛予阴分,而清阳之气有不能胜之耳”。治以健脾益气,以醒神助运,方如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也可将上药等分,研成细末,于食前服用,每日3次。长夏季节发病者,昼日不得清醒,口苦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体重乏力,洒淅恶寒,面色萎黄,为肺脾不足,内外湿邪相合,又为暑邪所逼而致,宜加扁豆、大豆卷、省头草、藿香、荷叶等与楂曲六君子汤合用,以祛暑除湿;妇女脾虚气陷,带脉不束,带下淋漓,腰膝痠软,神困欲寐,看书尤甚,性情烦急,证属土壅木郁,治拟疏肝理脾,除湿止带,以傅青主完带汤为佳。年高体弱之,常阴盛阳虚,昏昏欲寐,神疲乏力,腰膝痠软,腰骶部发凉,畏寒喜暖,大便溏薄,五更泄泻,食人难化,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微弱,为脾肾阳虚之候,治宜温补脾肾,可予附子理中丸加减,或以右归饮进退,肾阳一俟复,则脾运自健。瘀血阻滞者,头部或有外伤史,素日头晕沉重,下午夜间明显,精神萎靡,健忘,思维迟钝,昏吨欲眠,眠则持续10分钟左右,日发作数次,舌暗紫,或有瘀斑,脉沉细涩,面色黧黑,或有疲斑,治当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拟复元活血汤加枳壳、川芎、土鳖虫、乳香、没药、炒神曲等。路志正教授认为,本病多与内湿有关,究其病因,与患者素有本先后的不同,辨证论治灵活取舍。(1)知常达变,圆机活法开思路发作性睡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非上述几种证型所能概括,务必综观全局明辨标本,发扬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优势,“治病必求于本”。阳气不足,脾虚湿盛为其常;心脾两虚、肝气不舒、肺窍不利等亦不鲜见,为其变。临证又当圆机活法,知常达变,方能取效。曾见路老从心脾、从肝肾、从肺脏论治发作性睡病,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另外,治疗睡病过程中常见有养心安神、重镇之类治“不寐”的药物用于本病.一则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辨证精神;二则体现了中药具有的双向调节作用,更合宜于阴阳互根、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在发作性睡病主要特征中,除了睡眠增多可与“多寐”联系外,其他如猝倒、睡眠瘫痪、睡眠幻觉、先天以及诱发因素与发作突然性都不能完全按照中医多寐进行认识。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