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董建华教授治疗温病的经验?

董建华教授治疗温病的经验?
柠*** | 2016-08-27 07:17:55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8 08:45:55
  • 
    董建华教授认为必须:
    
    (1) 综合辨治温病提出三期分证辨治规律新学说。提出了把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三种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
    辨治温热病三期分证的新学说。本方法根据温热病的病变发展过 程和病势轻重浅深,把温热病分为表证期、表里证期和里证期三 个阶段。表证期足病邪尚浅,居于卫分,病在皮毛,以肺卫症状
    为主。包括:表寒、表热、表湿、肺燥四个证候。表里证期是指 邪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属卫气...

    查看全部>>

    
    董建华教授认为必须:
    
    (1) 综合辨治温病提出三期分证辨治规律新学说。提出了把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三种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
    辨治温热病三期分证的新学说。本方法根据温热病的病变发展过 程和病势轻重浅深,把温热病分为表证期、表里证期和里证期三 个阶段。表证期足病邪尚浅,居于卫分,病在皮毛,以肺卫症状
    为主。包括:表寒、表热、表湿、肺燥四个证候。表里证期是指 邪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属卫气之间,有半表半里、表寒里 热、表里倶热、表里湿热四类证候。里证期是包括气、营、血等
    方面的病证,有气分热毒、热结肠道、痰热阻肺、脾胃湿热、肝 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气营两燔、热入心营、热极生 风、阴虚风动、热盛动血、阴竭阳脱13种证候。
    
    (2) 治温初期注重驱邪,强调透、清、下三法董建华教 授认为外感温热病,是由温热毒邪侵袭机体而致的以热象偏重、
    易伤津液为特征的外感疾患。温热毒邪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其具 有发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的特点,因而在温病早期,祛除病 邪、截断病势、扭转病机,是治温之关键,而根据病邪性质,入
    里浅深及所侵部位的不同,采用宣透、清里、攻下是驱邪外出的 主要方法。温热病邪侵袭肺卫,邪在浅表,郁于肌腠,卫气不 畅,肺气不宣,当选以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僵蚕、弹
    蜕等辛凉宣泄,散热透邪,使邪从表而解;若邪入里,热势较盛 则当寒凉清热,所选之法,当视邪热在气、在营、在血之别,在 脏和在腑之差,或清气热,或清热泄火,或清营泄热,或凉血散
    血,或清瘟败毒,或清心开窍,使邪有出路,热散而病解。应用 之时须忌过用苦寒损伤正气,使邪气留伏不出。他认为温病中表 已得汗而热势不退,或里热已炽而尚未见有腑实,是应用清法的
    最佳时机。下法具有清泻热结,驱除积滞,通畅腑气的作用,早 有温热病下不嫌早之说。董教授选用下法强调须审证度势,察邪 之盛衰,病位之高下,兼邪之多寡,正气之强弱,病势之缓急而
    善为之。阳明之腑实,热结为甚,当苦寒峻攻;正气不足,腑气 不通,须养阴益气,扶正而攻下;若兼有瘀血、积滞、痰浊者, 更宜相合而用,逐邪外出,以防滋生他变。
    
    
    
    
    玉*** | 2016-08-28 08:45:55 56 1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