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肝病治疗要多少钱

钱英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有哪些?

钱英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有哪些?
喜*** | 2018-04-05 03:05:31

好评回答

2018-04-05 07:38:00
A*** |2018-04-05 07:38:00 53 6 评论
钱英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  中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中医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第三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病毒性肝炎临 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学术造诣及临床经验颇丰。钱英教授  1988年主编出版《肝炎论治学》,率先提出了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 证分型方案,后经国内众多肝病专家认真讨论修改,将病毒性肝 炎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

查看全部>>

钱英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  中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中医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第三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病毒性肝炎临 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学术造诣及临床经验颇丰。钱英教授  1988年主编出版《肝炎论治学》,率先提出了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 证分型方案,后经国内众多肝病专家认真讨论修改,将病毒性肝 炎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五型。钱英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治法与药物如下:补肝气,用  天麻、生姜。理肝气,用佛手、香橡、绿萼梅、白梅花。补脾气,用生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薏苡仁、葛根。补肝阳,用菟丝子、沙 苑子、鹿角胶、附片、肉桂◊补肝血,用当归、白芍、鸡血藤、三七。  补肝阴,用槲寄生、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百合、麦冬、沙参。活 血柔肝,用当归、泽兰、丹参、赤芍、牛膝、水红花子。凉血,用牡丹 皮、梔子、羚羊角粉、水牛角粉。清热解毒,用叶下珠、苦参、白花蛇舌草。利湿退黄,用茵陈、猪苓、薏苡仁、通草、秦艽、金钱草。化  痰,用清半夏、瓜蒌、郁金、浙贝母。钱英教授师从关幼波老中医,并总结出关老治黄三要素—— 解毒、化痰、凉血法。黄疽有阳黄、阴黄、瘀血发黄、急黄,治疗可  以用其中的一法,也可用两法,也可以三法联用,随机灵活化裁。 同样是黄疽,其病因不同,三法各有侧重。病毒性肝病可重用觯* 毒法,脂肪性肝病可重用化痰法,瘀阻性肝病可重用活血法,乙肝  加酒肝可三法联用。具体施药需谨慎,例如,同是活血法,早期 病人多有瘀热,应凉血活血,用赤芍、紫草、益母草、丹参;中期病 人多血虚致瘀,应和血化瘀,用当归、川芍、红花、桃仁;晚期病人  多沉寒痼冷而成死血,应温通肝络,用桂枝、三七、泽兰、鸡血藤。 治疗早期肝硬化,一般治疗常以扶正为主(可以益气养阴,也可以 健脾补肾等),祛邪为辅(可以活血化瘀,也可以软坚散结等)。治疗重型肝炎的经验主要有“截断逆挽法”和“体用同调法”。  “截断逆挽法”是“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的综合运用。“截断法” 是一种“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疗策略。其主要精神是抓紧早期治 疗,快速控制疾病,掌握辨证规律,采取果断措施和特殊功效方药,  直捣病巢,迅速祛除病原。其主要治法是:清热解毒是截断的关键 (清除病因——疫毒)。通腑攻下是截断的转机(净化肠道,阻断两 次打击)。凉血化瘀是截断的要点(顿挫病势,防止传人营血)。“逆流挽舟法”(简称逆挽法)由清初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  他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 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 代表方,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鼓舞正气、宣通气机、枢  转邪气外出的作用,是其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的主要配伍。 逆挽法既是“顺应调节”,也是“反向思维”的体现。慢性重型肝炎虽然表现为鼓胀、黄疽、出血、昏迷等急危重症,  但其本质是本虚标实,要抓住疾病特点,以《内经》“上工救其萌芽”的思想为指导,截断治疗法体现温病学家吴又可“客邪贵乎早  逐”的精神,尽快截断恶性因果转换链。逆流挽舟法是针对慢性 重型肝炎其因虚致邪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强调尽早采 用补肝法以扶正,包括滋肝肾之阴、益肝脾之气、温脾肾之阳等。  不致使正气先虚和更虚,防止邪气炽盛如顺风之船急流直下,巩 固未受邪之地,兹有助于截断病势,是为“上工救其萌芽”之创新 注释。总之,截断法和逆挽法是完整的统一,两者结合,将形成  中医特色的新诊疗模式。“体用同调法”是基于中医对肝的生理功能的理解。肝的生理  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肝阴和肝血,而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为肝阳和 肝气,前者为肝体,后者为肝用。正常情况下,肝体和肝用相互 协调,共同完成肝的各种生理功能。病理上,肝为刚脏,体阴用  阳,具有“肝阴血易损易虚,肝阳肝气易动易亢”的特性,并常影 响他脏,如乘胃、克脾、扰心、累肾等。中医所述之肝,不仅是一 个解剖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活动的系统。“肝,体阴用阳”  虽出自于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但“体阴用阳”并非 肝脏独有。《内经》中早有体用二字,《景岳全书》云:“心肺,阴体 而阳用也。”《本草纲目•序》指出,用药宜以“气味、主治、附方、著  其体用也”。对“肝脏体用”的诊释,从唐代崔憬所著《周易探云》, 到近代秦伯未所著《谦斋医学讲稿》,皆认为“体用不二”,“体用一 源”,即体与用是有机的统一、二者不具有对立的含义。总之,“肝  体阴用阳”的理论不仅高度概括了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同时也指 明肝病的治疗应将肝体与肝用一并调治,即采用“体用同调”的治 疗法则,可使肝体用不失,可谓上工。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