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明代小品文有什么特点?

首页

明代小品文有什么特点?

明代小品文有什么特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15 21:45:02
  •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流派,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它在中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
    以算作小品文。小品文的名称并不始于明清。小品一词,来自佛学,本指的是佛经的节本。
      小 品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或体裁的区分。小品一词后来运用到文 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 小品文发展到明代,明初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燕书》和刘基的 《郁离子》继承了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锋利遒劲而又蕴含深沉,但他们 这些作品大都是元末写的,明代开国以后就很少写“光芒卒不可掩”的寓言作品了。
      明初写寓 言小品的作家还有贝琼、方孝孺、薛瑄等,但因明初屡兴文字狱,寓言小品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 锐利锋芒。到明代中期,归有光如叙家常的小品对明代中后期的小品作家影响匪浅,但当时小 品文还没形成气候,像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等人只是偶尔为之,并非自觉创作。
      到明代后期,随 着文学解放思潮的蓬勃兴起,晚明的小品文也形成了浩大的声势,文学先驱们有意创导,再加上 有理论指导,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作家队伍,有李贽、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徐渭、张 岱、屠隆、汤显祖、陈继儒、赵南星、李日华,锺惺、王思任、冯梦龙等等,他们的小品文风格各异、 体裁多样,在小品文这块艺苑中竞相争奇吐艳,并带动了整个文坛风气的改变。
       晚明学者借用佛教中“小品”一词命名篇幅短小的艺术性散文,他们不仅在小品文的创作 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将其发展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明代文学成就的标志,且总 结出小品文与正统文学在写作动机上的“一饷之欢”与“千秋之志”的区别,在创作目的上“自娱 娱人”与“明教载道”的不同,并指出其小中见大、寸瑜胜尺瑕的审美特点。
      

    李***

    2016-06-15 21:45: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