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么改正不良学习习惯

首页

怎么改正不良学习习惯

急用。。。。求怎么改正,不要不良学习习惯的,thank  you。。。。~(≧▽≦)/~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24 01:33:48
  •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东不会也不问;
    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2、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13、边做作业,边听收音机;
    14、学习时常说闲话;
    15、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6、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7、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8、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9、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20、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要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自学。
    2. 要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博览为辅。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他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 自学时要多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 要注意积累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 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
      坚持自学与从师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十诀学习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序:有浅入深,循序渐进;二勤:精于勤,荒于嬉;三恒:持之以衡,锲而不舍;四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五问:不耻下问;六记:多动笔墨,多作笔记;七习:温故而知新;八专:专心致至,专心博广;九思:多加思考,学校运用;十创:触类旁通,敢创新路。
    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都比较活跃,但与儿童多动症还是不一样,有些父母认为好动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也许有一定道理。
      但如果将好动和多动症混为一潭,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就会有一定的危害。因为患有多动症的儿童,难以建立健全自身人格,与人交往会遇到困难,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由于缺乏持续性,很难把一件事做好。不守纪律,不尊重他人,行为不能自控,打人闹事……等等,这一切因素不仅不利于一个正常孩子的的健康发展,而且会歪曲他的本来人格,严重损伤智力、学习技能和社交能力,这对孩子的未来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孩 子一旦出现这种倾向就应引起父母的关注,家长和老师如何配合默契,引导和教育孩子矫正自己不规范行为,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对于这种孩子的矫正,若不是非常严重,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反之,应找儿童心理专家咨询和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对有多动症倾向的儿童,父母在指导时应注意: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要有宽容的态度,有的父母看见孩子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听见孩子说些令人生气的话,就不能容忍孩子,视孩子为另类人物,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
     帮助他改变的时候要有耐心,孩子有这种问题,他自己也不喜欢,但他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自己讨厌的事,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帮助他改变缺点的时候,就要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和改正他的偏差。
      
     多关心他,有这种毛病的孩子,自己不会照顾好自己,吃饭不好好吃,睡觉也睡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也做不完整,与人交往困难,小朋友不愿同他玩。表面上,他动得一会儿也不停,其实他的心里很孤独,父母的关怀,让他多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爱,至少父母是他的好朋友。
      
     多鼓励,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要鼓励和奖赏他,不能拿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而要看他以前的状态与现在的状态进行对比,有长进就要不断地激励他,让他逐渐有更好的表现,即使偶尔有退步的时候也不要急噪,你的不断鼓励一定能换来好成果。
      
     不能在心理上给他压力,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但他能感觉到环境或别人给他的心理压力,心理上本来有问题的孩子很难承受其它的压力,这不仅不能促进他对错误言语行为的认识和改正,反而容易使他走向极端,滑入不能自拔的泥潭,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毁了这孩子。
      所以父母或家人尽可能不要让孩子有压力,即使是外部或周围环境的压力,父母尽量为孩子减轻或缓解那些压力。
     不能对孩子进行体罚,这是那些粗暴的父母的行为。在为人父母之前,爸爸妈妈应该学一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只有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知道如何管教孩子。
      很多父母不懂教育孩子,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棍棒相加,就是好端端的苗子非被弄歪不可。过去是“子不教,父之过”;现在反过来,“子不教,母之过”。因母亲在家庭地位的提升,管孩子这事也自然成为母亲的事,而母亲脾气易暴,打孩子比父亲多的多,结果是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孩子出现怪异行为,当然要受到惩罚,但不是体罚。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一个人在没有危险的房间里安静一段时间,等他闹够了,再让他出来,进行说理教育。要他知道作错了是要受罚的,家里不是没有规矩的。同时在他有好的表现时,及时表扬称赞他,从而让他迈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只***

    2018-11-24 01:33:48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