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六年级500字作文5篇

首页

六年级500字作文5篇

题目不限,只要五篇,并且是中等水平的。谢了,我急需。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03 01:37:53
  •   真是够粗心的,我竟然没拿饭盒!望望老天爷的风雨大作,再想想我家跟学校的路途遥远,站在校门口的我,准备认命,大不了饿一顿嘛!
    “孩子,等等我!”寒风中,有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连忙回过头去一看,是一个匆忙的身影,在风雨的吹击下显得如此单薄,待她急急跑到我面前,一向整洁的头发早已被吹得凌乱不堪,。
      
    她一手打着没什么作用的雨伞伞,一手紧紧捂住什么,气喘吁吁。
    “妈妈……”我不知所措,上下打量着疲惫的妈妈。
    “没事儿,”她伸了一下胳膊,但还没举起,有很快放下,似乎是想抹一下脸上的雨水,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狼狈,“唔,饭盒送来了!这样,你就不用在买别的了,省钱!”
    听着她熟悉的家庭主妇版的唠叨,一股热流涌向我的心,顿时,我感到一阵心酸。
      想起自己曾因为一点点小事对妈妈斤斤计较,妈妈无望地转过身的情景;想起自己在家,因为饭菜不合我的口味,任性发脾气的场面;觉得自己真是不应该。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偷偷抬头看看妈妈,发现她的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因睡眠不足而疲劳的眼睛仍然坚定地看着前方,她那劳累、瘦弱的身影让我的心不禁颤抖了一下。
      想起妈妈拿起饭盒在水坑里奔跑的情景,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一颗湿漉漉的担心终于落在了面颊上,泪水和雨水混在了一起……
    “这孩子,怎么不打伞,淋湿了怎么上课!”妈妈轻轻责备着,又忙不迭把伞放到了我的头上。
    接过饭盒,不自觉的放在怀中,那上面,还有着妈妈的体温,熟悉的37°……
    向妈妈告别后,我走到了教学楼的拐弯处,习惯性地向后一瞥,发现妈妈还是保持给我撑伞的姿势立在那里,雨更大了,雨点想黄豆般打在她的身上,我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过身来,向着班级走去……
    上课的时候,我心不在焉,脑子里总是浮现出妈妈站立在教学楼前的情景,想到妈妈送饭盒的情景……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写作文,题目是《母亲》,注意……”我不知道老师都说了什么,我的目光只是落在了那两个字上,我有好多好多的东西要写……
    “中午,我打开饭盒,吃着尚有余温的饭菜,我知道,每一口饭,都是妈妈对我的爱,每一口菜,都装着妈妈对我的期望、对我的关怀。
      
    一个小小的饭盒,有时候代表伟大无私的母爱,母爱有时候大的想天空那样广阔,而有时,仅仅是一只小小的饭盒。 ”--装满母爱的饭盒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
      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
      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
      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乘飞机出门旅行,在飞机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想笑。
    飞机刚起飞不到半个小时,乘务员就开始忙活起来,刚给乘客送完饮料,紧接着就送热毛巾,随后就开始供晚餐。
      
    由于路途遥远,飞行时间长,吃过晚饭,许多乘客脱下鞋子,盖上毛毯,闭上眼睛,睡起觉来。我第一次坐飞机,看哪都新鲜,一点儿睡意都没有,还不时地向窗外张望。
    爸爸一觉醒来去厕所,回来的时候,可把我笑死了。
      原来飞机颠簸,乘客脱下放在椅子底下的鞋子错了位,爸爸醒来时迷迷糊糊的,左脚穿着自己的黑皮鞋,右脚穿着别人的蓝皮鞋,自己竟全然不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又睡了起来。我强忍住笑,对爸爸说:“Dad, look at your shoes!”爸爸睁眼一看,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我俩前后左右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只鞋。难道鞋还会飞吗?我正在纳闷儿,坐在爸爸前排的一个女老外从对面的厕所里走了出来,我一看,肠子都快要被乐断了。她左脚穿一只蓝皮鞋,右脚穿一只黑皮鞋。爸爸问我又笑什么,我想告诉爸爸,可又想看这“小品”如何结尾,于是我对爸爸说:“没事,没事,接着睡吧。
      ”
    经过这么一折腾,爸爸早已没了睡意,鞋找不到,索性打开座位上面的聚光灯,看起书来。我捂着嘴,悄悄地注视着前排那老外的一举一动。
    过了一会儿,那老外脚穿一只鞋,手拿一只鞋,俯下身子,开始不停地摸这儿,摸那儿,这时爸爸正聚精会神地读他的圣贤书,忽然被人捉住了一只脚,那老外嘴里还不停地喊:“My shoe! My shoe!”爸爸被吓了一大跳。
      当他醒过味儿来,也跟着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笑得最欢,最令人注目的是一名两米多高的大胡子老外,他挺着大肚子站在那里,笑得前仰后合,突然只听咔的一声,他扎裤子的皮带给笑断了。 寒假里的一件事(精品)
    -- 寒假里的一件事
    作者: 周率 发表于:2007-02-12 寒假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其中最让我难忘是学骑
    自行车。
      
    一天,妈妈给我拿来一辆自行车让我骑,虽然我小时候骑过
    自行车,但是由于长时间没有练习,骑车的技术一落千丈,不
    知道能不能骑的起来。我小心翼翼地跨上自行车的坐垫,一只
    脚踩着脚踏板一点一点地向前“骑”着自行车。
      我刚想把另外
    一只脚也放到踏板上时,车子突然向旁边歪了一下,我赶紧把
    脚撑在地上才没有摔倒,妈妈说:“不如我来帮你吧。”我赶
    紧点头答应。妈妈双手扶着自行车后座,让我骑,可是效果并
    不明显,反而使我越骑越害怕,我说:“妈妈我不学骑车了,
    行吗?”妈妈说:“当初不是你要学骑车的吗?怎么坚持不了
    了?”“太难了。
      ”“那你小时候怎么坚持下来的?难道你连
    小时候都不如吗?”“我。。。。。。”我顿时哑口无言了,便继续
    学习骑自行车。过了一会儿,我骑车的技术不见长,我又有点
    泄气了。这时妈妈说:“我回家换个衣服,你自己先在楼下练
    练。
      ”我答应了。妈妈走后,我自己在路上慢慢地骑着。不知
    怎么着,我仿佛找到了感觉,可以将“龙头”控制的很好,车
    子歪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渐渐的,我开始试着两只脚都踩在踏
    板上,很快,我便能骑自行车了,虽然骑的跌跌撞撞,但我毕
    竟学会了,我心里一阵喜悦。
      这时妈妈换好衣服下楼来了,看
    到我能学会骑自行车了,也露出了赞许的微笑,我十分高兴。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想要学会一件事,必须要靠自己
    才能完成。
    这个寒假对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能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吃年糕。

    杨***

    2018-12-03 01:37: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