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语文 作文什么样的文字最能得高分?

首页

语文 作文什么样的文字最能得高分?

语文 作文什么样的文字最能得高分?
有什么小窍门

不要教唆什么要积累什么的,要一点点提高什么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20 17:24:36
    首先"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亮点,特别是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切莫忽视题目给人的第一印象,最好能揭示比较有新意的观点,其形式也最好有所创新,可以套用精典诗句,广告词,歌词等等;
    开头和结尾也一定要出彩,可以背一些比较有蕴涵的格言或者警句,如果可以的话,用飘扬的文采取胜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的分数,可以看一些杂志(,,等)扉页上的短文,个人认为比较有效.

    b***

    2006-06-20 17:24:36

其他答案

    2006-06-21 17:33:30
  • 写好作文要看你的老师喜欢什么
    他喜欢什么你就写什么
    绝对的高分

    魔***

    2006-06-21 17:33:30

  • 2006-06-20 17:45:41
  •   下列的方法可以试验一下:
    紧扣话题拟妙题 
    近年来中考作文大多为话题作文。相对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而言,话题作文首先要求学生围绕话题拟一个恰当的题目。但常常见到话题作文的考卷上,或因粗心不写题目;或因懒于思考直接用原话题;或缺乏创新,拟定的题目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对整篇文章产生不良影响。要知道,一个巧妙的题目不仅能调动阅读老师的阅读兴趣,而且能让阅卷老师很快捕捉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为进一步理解全文奠定基础。 当然,拟题是需要技巧的,或以题揭示中心,或以题引人深思。或借用修辞,或巧用诗句,或展开联想,例如,以“梦”、“梦想”为话题,下面这些题目都令人耳目一新。
      《想做英雄》《我生活在梦想的盒子里》(以题揭示中心),《现实和梦想有多远》(以题引人深思),《梦如潮水》《给心灵插上翅膀》(借用修辞),《手可摘星辰》《梦想与人生齐飞》(巧用诗句),《种子的梦想》《化作轻风》(展开联想)。求真求深立新意 考场作文在立意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立意不真或空喊高调,矫揉造作;或编造悲剧,博得同情;二是立意不深。
      叙述生活,却不能深层次地挖掘生活中潜隐的哲理;三是立意不新。不能多角度审视生活,品味生活,尤其是不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心灵体验。如果同学们在考场上注意以上三点,就能在作文立意上独显风格。下面这篇习作之所以能得到认可,就是因为在立意上求真,写出了自己真实的生活,独特的心里感受,同时也挖掘出了生活背后令人深思的哲理。
       “……面对这一切(指学业上所遇到的艰难痛苦),我想逃避,但看到父母眼中闪烁着期待的目光,我又不忍心这样做。无意间,看到李敖说的一句话:‘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仅仅十三个字,就彻彻底底地征服了我,让我心中树起一座标牌,上面清晰地刻着‘苦’字,然后是一个前进的标志。
      其实,真正地习惯了苦的生活,反而变得充实起来。一天忙碌之后,感觉如同沐浴后那样舒坦、惬意。”多个角度选新材 考场作文选材,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贴近自身生活。用亲身经历的事或真实的内心感受作为材料。切忌文章大半篇幅引用或概述他人文章内容,这样,会因缺乏自我而得不到认可。
      (二)贴近社会生活。选取具有时代色彩的新鲜材料,凭借材料本身的现实意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有许多同学生活积累、阅读积累都比较欠缺,作文时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能旁征博引,文章显得很单薄。而那些能用丰富材料表现中心的文章,常常能得到好评: “听说拿破仑是从炮兵干起,卓别林是从跑龙套开始,本茨是从手工组装创办了‘奔驰’公司,麦当劳(创建初期时)每一位员工要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洗厕所,连总裁也不例外。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财富是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智慧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成功则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相形之下,有许多人似乎对小事不屑一顾,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傲气与浮躁,缺少一种从基层干起的务实精神,这正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最大忌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吴一尘)短短一段文字,小作者选用了四个典型材料,一句警示之语,不仅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实,文章中心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别具匠心巧构想 所谓构思主要指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文章的中心。也许围绕一个话题,同学们会有相同的立意,但如何更好地表达,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遇到这种,同学们最好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构思文章,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甚至还可以采用童话、寓言、戏剧、故事新编等独特新颖的形式。
      尽量不用自己不擅长的文体。个性语言展风彩 著名作家丁玲曾说:“没有美的语言,就没有文学,至少没有好的文学。”可见语言表达在作文中所占的分量。但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语言呢? “懦夫苟安于温室,勇者跋涉于险峰。”(《尝试的魄力》罗赛)“当你失败时,守住你的信念,保护好你的尊严,做次勇敢挑战者!是跪着,是站着,你自己选。
      ”(《放弃与坚持的距离》白梅)“感谢你赐予我的关爱。天冷时的问候,病床前的照顾;书桌前的关心,临走时的叮咛;高兴时的分享,郁闷时的谈心;成功时的喝采,失败时的鼓励,笼罩着我,滋润着我。”(《给母亲的一封信》栗宛) 节选的几段文字都是很美的语言,但它的美不完全在于词句的华丽。
      或叙事,或抒情,或慷慨议论,或哲理沉思,都是小作者平时写作所形成的个性化语言的集中体现,显得很自然。在考场上,自然而个性化的语言最能博得赞赏。不要为增加文采而矫揉造作否则会弄巧成拙,失去自我。 考场作文高分解密 —— 各位老师,大家好! 小小考场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简单的一张试卷决定着人生的坐标。 透过考场烟云,解读考场作文高分的密码,让我们一起走进“冲关作文”。 今天,将从三方面和同学们交流: 一、寻找考文低分的病根。 二、认清考文自身的特点。 三、把握冲关作文的运用方法。 考场作文为何得不了高分?下面先交流第一部分:寻找考低分的命根。
       打开考卷,不难发现七大病症困惑着我们: 病症之一:书写求快而卷面乱 由于在考场上方方面面的影响,卷面上出现了硬伤。具体体现在:字体不工整,标点不正确,修正不得法。字体要求工整,清清楚楚的一目了然,而我们不少考生从小学升入中学以后,伴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笔记的增多,书写速度的加快,由楷书逐渐到行书,由于中间没有正确过渡,不少学生书写步入误区。
      在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笔记中,文字出现自由体,不是斜,就是连扯不断。一旦形成再进行改正,难度就较大了。而到考场作文时,一笔一画再正楷书写,速度既慢又不实用,直接影响到作文的速度。 所谓“标点不正确”就是分不清标点所点的位置。有时6个省略号,挤在一个格,省略号后面又出现一个叹号,更有甚者,一点到底,根本分不清逗号和点号。
       至于“修改不得法”主要体现在错了之后,用涂改液、用胶纸、或乱勾乱抹,因卷面不清而丢分。 病症之二:拟题不明难不笔 分不清什么文体,从题目上看,象议论文而实际上却写成了记叙文,我们称为“议论文的脑袋,记叙文的身子”。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写过议论文,愣去议论,结果没有论据?就只好用记叙文代替了。
       例如: 考场作文 不要给我们施压力 在人的生活中,工作、学习、生活,才有压力,而这些有的施加压力则起反作用,把事情弄的一团糟。 我升入初三以后,大家就开始紧张起来,这是我们的冲刺阶段。老师们拼命的留作业,家长使劲的让你学呀,学呀。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又给学生添上点“火”。 就拿我来说,星期一,到了学校,一进教室,老师早已站在那儿,等候我的大驾光临。“阿豆同学,怎么又来这么晚?快点,坐在那儿,我们正在考试。”我只得灰溜溜的坐在椅子上去,开始我的测验。 谁晓得我为什么来这么晚,天天老师们今天一叠试卷,明天一叠试卷,家长问我作完没有,不做完不准吃饭。
      唉哟!这样会傻的。再说,国家正在实行减负,而你们…… 更多的是题目分不清文体,例如以“骄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几个高才生拟题为 ① 亲近骄傲 ② 骄傲与歉虚 ③ 骄傲的重要 ④ 骄傲 ⑤ 骄傲之歌 这些题目看起来挺好写,但实际写起来,难度就大了。
      例如“骄傲的重要”是写说明文还 是写记叙文不好确定。 病症之三:材料求新而离奇 选什么样的材料入文,是考文获取高分的关键。由于考生脱离生活实际,悟不出考文特点,在选材方面进入的盲区有两个: 一是写什么不象什么。 二是没什么写什么。
       所谓“写什么不象什么”,就是材料太大而失真,让人不可信而丢分。 例如:有一个考生写以“感动”为话题作文,选的材料是:(概述) “……有一只小蚂蚁爬到我的胳膊上,咬得我生疼,于是我把它抓住扔到了地上,要把它踩死。这时不远处正在玩耍的小妹妹喊道:‘姐姐别弄死它,那也是个生命。
      ’于是我把它放了,看着逃命的小蚂蚁,我的眼泪‘唰’的落了下来……” 由此可见,这正是因编造而失真,写什么不象什么。 有不少考生认为写大事感人,于是编些离奇的故事,其结果是看到作文就等于让人辨别出的100元假钞数额虽大但没有价值。 第二种“没什么写什么”。
      没有生活体验去编造有关的生活,使材料失真。 例如:某考生以“呵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位多次发表作品的高才生,没想到由于选材进入盲区而以失败告终。 所选材料是:“某车间主任打了一个报告准备买一个暖壶,结果副厂长就又写了一个报告,请示了厂长,没想到厂长没办成就调离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才买了这个暖壶。”结尾点题。“如此呵护”细想本文失败就失败在偏离了话题,这已经不是以“呵护”为主,而实际是拖拉了。造成失真的原因就在于该考生没有工人的感受而硬去编造。 一篇文章能否感人,材料是比较关键的。在规定时间内,能否选准新颖而恰当的素材是考试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考生而言,由于生活面较窄,所感受到的一切,多以“学习”为中心,很难从生活的深层挖掘真实而感人的材料。尤其在考前冲刺阶段,时间非常紧张,同学们更不易接触其他生活。因此,在考场上作文,常常会因材料失真而丢分,甚至个别考生因没材料可写,而使整篇文章不足600字。
       病症之四:审题不准离话题 审不准引言和要求。面对材料抓不住中心,而脱离话题。请听一个失败的案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过发现了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在这儿等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在跳到“椅子”上时,发现“椅子”软软的,落地后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小和尚仓惶离去,在这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压根儿就没提及这件事。小和尚从此开始反省,他收住了心,再也没有翻过墙,经过刻苦地修炼,终于成为寺院里的高僧。
       阅读完文章,请根据上述故事进行写作。 有一考生命题为:成功贵在恒心,显然游离了话题。 病症之五:材料太杂难定位 考场如田径赛场,假如一个田径运动员在赛场上跑了个100M,结果失败了,找到裁判员“我再换成1500可以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当初你有短跑特长就定位在短跑,长跑特长就定位在长跑而不可在赛场上去商议。
      而在考场上,我们发现不少失败之作就是拿不定主意,看到话题,一会儿想写记叙文,一会又想写议论文,由于举棋不定而导致失败。由此可见在临近考场的一个月左右,应该针对自己的特长去选定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等到决定文体之后,然后再从不同角度进行训练,这样以一不变应万变的训练方式进行定位正是考场作文的关键之所在。
       病症之六:结构不明没文思 文思是指文章思路,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文思也就是文章的思路。 “历览考文成与败,唯有思路才是真”,如果打不开文思,书读得再多也用不上,文章再多写也不能很好表达。
      多少高才生考分不高主要因为思路受阻;又有多少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为“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话题作文盛行之时,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一定的作用。 纵观传统作文训练法,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了作文,大作文的确没少作,有时写得好有时写得差,为什么平时作文水平可以可总在于是分数不稳定,关键还是没把握住文章思路。
      想些什么就写些什么?跟着感觉走而失败。 病症之七:语言乏味多叙述 由于受传统日记的影响,容易拉家常。语言枯燥乏味,令人生厌。这在试卷中尤其是开卷部分,往往这样拉家常的叙述,给老师一个坏印象,最容易丢分。 请欣赏一篇范文 感受母爱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其中的一件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至今难忘。
       那是几年前的事,我们家由于粮食很多,所以招来了一些令人厌恶的耗子,唉!猫应该是耗子的天敌吧!可是不以然,竟然连猫也拿它们没办法,粮食袋子还是开咬的咬,竟没有一点儿减少,这把我们全家难住了。这就是典型的拉家常语。 面对考场作文出现的病症,我们应该把握考场作文的特点。
       请听第二部分 二、把握考场作文的特点 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作文,主要的是考场有它自身的特点,即印象性、偶然性、准确性、创新性。 印象性:多从卷面上体现,因为阅卷老师平均1。2分钟阅读一份卷子,所以,受卷面影响而容易打低分。 偶然性:是指一个语文水平低的同学,考场上想起来自己曾经感兴趣的文章甚至已经背下来了,那么,也容易得高分。
      相反一个水平高的同学,一时没有文章思路,或议论没论据、或创新而偏离话题,也容易失败。 准确性:体现在作文要求上。一般不小于600字就是越多越好,写到最后一行为“准确”。这个准确是相对而言。准确更关键的是体现在内容表达与话题是否相符。例如上面曾经提到的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材料,如果定位在小和尚身上就不准确了。
      因为小和尚的变化是老和尚的影响。 创新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材料、主题、结构都可以创新,尤其是结构。一个新颖的结构往往能出奇制胜。例如:镜头体、日记体、小标题体、书信体等,这些都可以练一下,细心体会。 把握了考场作文的特点,如何防治考场病症还需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 步步过关方能取胜。
       下面进行第三部分 三、把握冲关作文的运用方法 下面把这10关的方法提纲挈领地进行简述,日后可以针对书进行印证,以便系统把握。 第一关:语言关 一篇作文如有几处“生花”之句,会使文章提高一个层次。语言伸缩性较大,可以创作,但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平常分类备用一些,关键时刻就可以借为己用。
      需申明一点的是,这里所说的“生花之句”并不是所有的以景物描写为主的语句,也不是有修辞的华丽词藻,而是有特色的精妙的过渡句、对称句、点题句、排比句。下面分别谈一下: 一、结句如何为我所用 (一)过渡句 在行文中,一是写过去曾经发生的人和事,二是两件事之间的过渡。
      例如: 1、 提起他,就像一把利剑刺进我记忆的深处,似乎还滴着血泪…… (二)对称句 以对称的语句单独成段,给人以语言流畅整齐之感。 1.我盼冬天,又怕冬天。我盼冬天,又怕下雪。渐渐远去的岁月不曾忘记,而且永记 心间。 (三)点题句 结尾点题,也就是和文章题目相照应。
      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例如:考场作文 1、题目:你啊,你。 开头:我长这么大了,老师“赏赐”我最多的,莫过于“你啊,你”这句话了。 结尾:这回,他可是笑眯眯地对我说:“你啊,你!” (四)排比句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基本相同或类似的句子排在一起,用在开头或结尾,有笔下生花之效。
      例如河北省当年考场作文: 1、题目:压力 压力是春天温暖的风,吹绿勃勃生机的小草;压力是夏天的雨,滋润丰厚饱满的成果;压力又是冬天的雪,一时使万物失去光泽,甚至一些小生灵,因经不起严寒而死去…… 二、语言如何生动形象 语言生动形象,可以有目的进行加工,把握锤炼语言的技巧有利于让语言生动形象,经常运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音乐性 在叙述和描写中,适当用上拟声词,赋予声响,给人以如身临其境之感。
       1、 呼啦啦一群人围上来,莫不是出事了。 (二)立体性 把抽象的语言,变成立体性可感的语言,也称为拟物修辞方法,也就是把甲物当乙物来写。请欣赏几例: 1、 是奶奶一勺勺的童话把我喂养大,我懂得了理想到底值多少钱。 (三) 多样性 语句倒装或重叠,长句变短句或词性活用。
       1、一场夜雨,洗净了大地的尘沙,绿了田野,红了西红柿,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色让人喜欢。 (四)修饰性 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语言生辉。 1、他俩人好像一张纸的两面,分割不开。(形容关系好) 第二关:卷面关 一、实用字体速成法 实用字体既不同于书法训练的艺术字,也不同于我们练字时的楷书。
      它是在短时间内适合于考试作文卷面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不仅易学,而且有利于考分提高。具体方法如下: (一)定体定字,循环往复 从小学升入中学以后,伴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笔记的增多,书写速度的加快,由楷书逐渐到行书,由于中间没有正确过渡,不少学生书写步入误区。
      在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笔记中,文字出现自由体,不是斜,就是连扯不断。一旦形成再进行改正,难度就较大了。而到考场作文时,一笔一画再正楷书写,速度既慢又不实用,直接影响到作文的速度。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探索中,通过多种形式书法训练,到1997年,我们终于摸索出“硬笔书法实用速成体”的训练路子,经过学生们多年实践应用,收到理想的效果,按这种方法训练的考生,普遍改变了卷面,而且取得明显效果,一般仅卷面一项考分也要提高3—5分。
       具体练法: 1、定体: 以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字体起步,然后向实用字体过渡。 2、定字: 以“中国人民币银行”这几个字为主(这几个字在人民币上容易找到),只练这6个字,每日30个,一个月900个,在训练中不宜多写,也不宜快写,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仿真训练,这样坚持两周,再书写时就基本上没有败笔了。
      然后提高速度,向“实用字体”过渡,也就是凡是字体中横笔尽量平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写字的速度。在写完900字之后,循环往复地扩展,既每次所练的字中都有几个相同的字,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工商银行”……这样慢慢地过渡不断使字体正规化。 (二)定文定速,强化训练 字体成功是相对字而言,但用到整篇文章还要有一个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正楷抄写一篇课文。实践经验证明:贪新贪多是字体训练的误区,欲速则不达,必须等字体基本定型后,再加强速度训练。即在限定时间练限定字数,在完成限度字数的训练中不断提高写字速度,哪怕一次提高几秒钟也可以,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收获。在强化训练中,应把握的技巧是:所写字占方格的四分之三,尤其占居方格的左下角为佳,不要居中。
      二是训练中忌讳忽冷忽热,要持之以恒,因此,速成体的训练,记住“定体、定字、定量、定法”八个字是成功的关键。 第三关:文思关 确定文思不要打草稿,也不可以匆匆下笔,较好的方法有两种: 一、 爆炸文思——运用信息交合论 “信息交合法”是北京市智能研究所副所长许国泰发明的。
      后来经天津市著名语文老师田家骅曾经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而今天我们把它用在作文教学中,收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在打开文思方面,我们称之为“速效丸”,用在考场上,是获取高分的一个技巧。 具体用法如下: 1、把话题的中心内容写在中心圆内,如“交往”、“尊重”等。
      如果是命题作文,分清是记人还是叙事。记人的中心圆内写个“人”字,叙事的中心圆内写个“事”字。 2、以“话题”为中心画坐标线。一般有四条坐标线:时间、空间、人称、文体。 (1)时间线上标出:昨天、今天、明天。 (2)空间线上标出:家、学校、社会、影视书刊。
       (3)人称线上标出:你、我、他、动物。 (4)文体线上标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他文体等四条线,在每条线的每一个点上,都选两个材料然后把这个材料用扼要的语言概括一下。 3、经过推敲最后把自认为最理想的信息,用线连接起来。 4、针对连接情况列出写作提纲,一般是把开头,结尾,以及中间过渡写出来。
       以上“信息交合”运用的优点有三方面:其一,把自己所有信息全部反馈,做到了心中有数,防止在写作中突然发现更好的方面因不能更改而后悔莫及。其二,是因选材空间大,范围广,容易爆炸文章的思路,写出较有新意的作文。其三,文章构思迅速,结构比较完整,因此,师生们还称这种方法为“快速作文法”,考场应用起来得心应手有一定适用价值。
       二、创新文思——打破定向思维 有个谜语:一刀砍断后只一截,这是什么? 我们曾抓耳挠腮地猜,不料沉思良久,居然一无所获。 等到知道谜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谜底是“圆圈”。 再细品这则谜语,果然发现它曲径通幽出得极妙。 试想:“一刀两断”乃是最“天经地义”的提法,即砍断后必为两截,可此谜者必将一无所获。
       显然,按惯常的思路猜,只要认定谜底也是一个“有两个端点的物体”,猜谜者必将一无所获。 换言之,猜谜者必须“打破常规”才行,即这个“一刀砍断的”,为什么就不能是一个没有端点的物体呢? 说得再明确点,所谓“几物皆有两个端点”的提法,乃是一种顽固的思维定势,只要被这一固有的思维模式捆住手脚,猜谜者就会势不可免地走进死胡同。
       于是恍然大悟:思维定势是什么?是绳索!是陷阱! 还有个对联,上联曰:“火车失火,救火者救火车。”既然与‘火’相对的必为‘水’,那么,这个必须带‘水’且符合上联所有条件的下联就肯定不存在。我们想了想,试试,果然找不到这个必须带“水”的下联,于是也就认为没有下联。
       可是,谜底却又偏偏完全符合标准的下联,联曰:“雪人傲雪,赏雪者赏雪人。” 妙!水的形态极多,除了常态的水,还可是变态的“冰”“雪”“雾”“雹”等,既然如此,认定下联只能是“水”的提法就肯定是束缚人的“思维模式”。 于是进而认定,“思维模式”这个魔鬼,常常是悄然而至的,而只要它一出现,思考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一个叫做“无可奈何”的误区! 它肯定无助于发现,也肯定无助于发明。
       打破定势思维,才能使文思创新,依据思维发展原理,用在作文上训练的常用的有3种。 1、求异思维 在同类事物中,打破顺向思维,向异向事物,想学例如同音字,同名字的两类事物等。 例1:老太太买了一只小鸡死了,又买了一只,问为(喂)什么?(答案是:喂小米) △提示:两个“为”“喂”同音,向异向上思索即可。
       例2:远看象电扇,近看是电扇,电扇确实真电扇,就是永远不会快速的转,问是什么? (答案是:有一个人叫“电扇”) △提示:两个物同一个名字都叫“电扇” 依据求异思维,文思容易求新,例如以“桥”为论题写一篇不小于600字的文章。
       文章思路打开后,可以写成: ①架起母子之间的亲情桥。 ②架起同学之间互相沟通的友情桥。 ③架起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真诚的桥。 这个“桥”的思路自然比较新。 2、逆向思维 打破顺向的定向思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例: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
       ——鲁迅 从反面证明不一定是英雄。如第一个可能是狗,也可以是奴隶,在什么环境下吃也没有说定,显然不一定是英雄。 例2:“红灯停绿灯行” 从反面说,不一定,例如特殊情况下可闯红灯,警车、救护车……或“红灯坏了”或“不是路口的红灯说停吗”?假如文章用逆向思维便可以创新,例如读《愚公移山》有感。
       有的考生写成“愚公移山不如搬家” “不要班门弄斧”有的写到“弄斧就要到斑门” 面对“失败”有的考生写到“失败万岁”,再如2004年河北考题“老鹰教小鹰学飞翔,关键时刻把它们推下深渊”,有的考生反其意而思考,写十分宠爱孩子而使孩子因溺爱而失去生存的能力。
      这些都是逆向文思写出的佳作。 3、发散思维 选定不同的点进行发散,站在多个角度上考虑问题称“发散思维”。 例如一道古老数学题再思考:有一棵树,树上有10只鸟,有一个人打了一枪,问还有多少? 过去的答案是飞了,而运用发散思维分析就错了。
       答案应该是不一定。因为不知什么样的鸟,一只大鸟九只小鸟。大鸟被打下来小鸟怎么会飞呢?站在枪的角度不知什么样的枪,激光枪打下一只,其他鸟没有感觉怎么会飞呢?再说时间地点都不定,昨天的枪声,今天鸟不知道,伊拉克的枪声,石家庄的鸟没感觉…… 用“发散思维”对话题作文就容易创新。
       。

    孙***

    2006-06-20 17:45: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