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怎么做?

首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怎么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怎么做?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1-28 20:52:40
  •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Slavin,1994)。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成熟,因此,我们只能试着对它的主要观点作一些简要的梳理、概括。
      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维特罗克(M。C。Wittrock,1931—)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它是从对该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因此,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强调,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他们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凭借自己的头脑创建了丰富的经验。当学习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学习者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因而,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凯利(G。A。Kelley,1905—1967)指出:“第一,个人建构是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可推陈出新,不断提高。第二,个人建构因人而异,在他看来,现实是各人所理解和知觉到的现实,面对同一现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第三,在研究人格的整体结构的同时,不能将其组成部分弃于一端,而应努力做到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第四,当人们总用已有的建构去预期未来事件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困难和麻烦,新的信息和元素需要加入到原有的建构之中。第五,一个人要获得一种同现实十分一致的建构体系绝非轻而易举,要经过大量的探索和试误过程。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也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因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学习者要努力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形成自己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它并不否认教师的外在影响作用,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教师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种观点。
      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帮助他们掌握应对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养成独立自主和控制自己学习的习惯,让学习者能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和独立解决问题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教学目标,理解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教师必须关心学习的实质,以及学习者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学习效率如何等问题,必须明白要求学习者获得什么学习效果。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教师承担更多的教学责任,教师应当重视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而是不断促使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理解的引导者。
      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主动去收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要善于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韩***

    2016-01-28 20:52:40

类似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