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的物权?

首页

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的物权?

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的物权?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2-28 13:21:10
  •   尊重孩子的物权,这是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却又极易被父母忽视的一个问题。
    孩子年龄虽小,却也拥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衣服、鞋帽、食品、玩具、图书、学习用品、洗漱用品、小床甚至自己的小房间,等等。
    虽然这些物品是父母提供给孩子的,在父母看来,使用权在孩子,但所有权在自己。
      其实,作为明智的父母,既然这些东西已经提供给孩子使用了,就应该明确肯定孩子对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并完全让孩子自主安排和使用这些物品。 尊重孩子的物权,会促进孩子人格的发展。比如,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物品的真正主人,会感到自主意识和自信心,并能够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和独立能力,还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物权呢? 细节1:界定物品的所有权 每给孩子购置一件物品时,父母就要向孩子说明:“这是买给你的,你要自己保管好。”同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下物品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醒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好。
       最近刚给格格买了几件玩具,有一套敲鼓,几辆工程车,自行车,还有陀螺等。格格每次拿到新玩具,总是要说:“这是我的,不是别人的。”我就微笑着对她说:“是的,是妈妈买来给格格玩的,现在它就是格格的了,你要保护好哦。” 前阵给格格买了三条小金鱼,我就对她说:“格格,小金鱼是你的宠物,你是小金鱼的小主人,你要负责照顾它们哦,每天给小金鱼喂食,定期给它换水,知道了吗?”格格说:“知道了。
      ” 有一天,给她讲故事时,讲到要为自己的宠物负责。格格问:“妈妈,什么是负责?”我说:“负责就是每天照顾宠物,就像妈妈照顾你一样,你能对你的宠物负责吗?”格格说:“能。” 细节2:引导孩子定期清理物品 父母应该定期引导孩子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并指导孩子把它们分类摆放,合理使用。
      只有孩子亲身参与清理属于自己的物品,孩子的物权意识才会慢慢建立起来。 随着格格玩具日渐增多,收拾玩具越来越困难。我专门辟了几个地方给格格放玩具。并引导格格一起清理了她的玩具和物品。书房的柜子里放一些格格已经不用的玩具,图画书大部分放在书房;客厅电视柜下的抽屉放格格偶尔要玩的玩具;客厅两个收纳凳子里放一些格格依然愿意玩的玩具;客厅玩具架上放格格经常要玩的玩具和她最愿意翻阅的书,卧室里放着她最喜欢的毛线玩具和经常阅读的故事书。
      有一个专门的整理箱放她的光盘,另外还有一盒是CD盘。 由于玩具越来越多,最近又购置了一个玩具架,并给玩具架配了许多彩色的收纳盒和收纳框。这样便于玩具分类寻找,也便于孩子想玩时随时拿取,不玩时随手收拾。 每次格格玩好玩具时,尽量提醒她放回原处。
      如果孩子没有及时放回原处,发现时再引导孩子。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对玩具进行一次整理,按不用的、偶尔用的、经常用的分类,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物权意识。 细节3:为孩子创设小天地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安排一间独立的小房间,给他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实在无法实现时,也尽量给孩子一个小角落让孩子摆放属于自己的东西。 家里虽小,但装修时专门给格格装了间儿童房,柜子、窗帘及灯都是卡通风格。由于格外婆现在一起照顾格格,因此,格格的房间目前是格外婆住着。前几天,我问格格:“格格想不想要有自己的房间,房间里摆放格格自己的东西?”格格疑惑了一会,响亮地回答:“想。
      ”接下来好几次再她要不要自己的房间,她总是坚定地回答要。然后,格格有时会躺在格外婆的床上说:“这是我的房间。” 于是,我坚定了分房的信心,并计划对格格的儿童房进行二次装饰,比如,购置漂亮的床上用品,购买卡通的墙贴,漂亮的小椅子等。打算9月份格格上幼儿园(32个月)时,格外婆回自己家,让格格正式拥有自己的房间。
       细节4:引导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 在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玩耍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分清哪些是自己的玩具,哪些是小朋友的玩具。孩子交换着玩完之后,再拿回属于自己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孩子的物权得到了尊重,而且也让孩子学会了分享。
       格格与楼下的林林经常尝试换着玩具玩。比如有一次,格格在林林家发现了玩橡皮泥用的面条模子,于是不停地玩这个,把橡皮泥塞进模子,然后使劲地推出一堆面条。在林林家玩得不过瘾,还想把玩具带回家。于是,我引导她把自己最喜欢的敲鼓玩具留下来让林林玩。
      刚开始,格格不同意,但最后因为实在想玩面条模子,就把自己的玩具留下了。 虽然有时候,格格对于自己特别钟爱的玩具不太愿意分享和交换,但一次又一次的分享和交换,能够让孩子意识到,分享和交换并不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相反还会得到玩耍其他玩具的机会,这种正向的体验地不断地刺激孩子主动分享和交换。
       细节5:引导孩子确立请求他人同意的意识 孩子与孩子之间分享玩具或者交换,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请求对方的同意,孩子一旦学会了请求对方同意,就表明孩子认可了对方对物品拥有的所有权。这有助于孩子更全面地看待物权,既尊重他人的物权,也发展自我的物权。
       比如,每次格格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我会这样对她说:“你要问问小朋友,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如果小朋友同意了,你要说谢谢。如果小朋友不同意,那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他(她)的玩具,你需要耐心等待,等小朋友玩好了再请求她。如果她还是不同意,你试试用你的东西去交换。
      ”后面还应该说:“如果小朋友就是不愿意给你玩,那我们也没有办法。你就只有玩自己的玩具了。”但目前这句话还没有使用到,基本上小朋友都愿意分享,或者交换着玩。 同时,当小朋友要求玩格格的玩具时,我会说:“让小朋友玩一下吧,她的玩具也会给你玩的。
      ”大部分时候这话是奏效的。如果遇到格格实在不愿意的物品,我会说:“如果你真的不愿意给小朋友玩,你就要礼貌地说,对不起,我现在要自己玩,不想给你玩。”我觉得,这样引导孩子,不但认可了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更是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有礼貌地拒绝他人,她可以,别人也可以。
       也许是这样的引导起了作用。有一次,格格与林林一起玩的时候,林林想要玩格格的警车,格格不肯,我看到她拿着警车对林林说:“你可以摸一下。”那时候,我明白了,格格很在乎自己对警车的所有权,但她也学会了照顾对方的情绪。我想下次遇到小朋友回绝她的请求,她也不会过于任性了,因为她明白了,在她有权拒绝他人的时候,他人也有权拒绝自己。
      

    低***

    2016-12-28 13:21:10

  • 2016-12-19 22:42:27
  • 孩子在整理、摆放、使用、保管物品的过程中,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劳动习惯、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的培养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教育是主动、自然而全面的

    漂***

    2016-12-19 22:42: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