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林花著雨胭脂湿 这个“湿”为什么用得好

首页

林花著雨胭脂湿 这个“湿”为什么用得好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07 01:34:50
  •   当日,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佛印和尚四人,同过一寺院有人在院墙上题有唐大诗人的《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对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重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因为寺院年久失修,诗中的第二句“林花著雨胭脂湿的“湿”字,已经脱落难认,于是东坡提议各人按照自已的体味,补上这个字,以未求其完整。
       一会儿,东坡补一“润”字;黄山谷补一“老”字;秦少洲补一“嫩”字;佛印补一“落’字。 四个又仔细对照研究了一下,觉得都不甚理想。回去之后赶紧鄱阅杜甫诗集,原句是“林花著雨胭脂湿”原来是个“湿”字。把四个人补的字与原字对照了一下,都认为原字好,无不钦佩。
       事实上四个人的字,补得比原句不理想,是因为年代不同,已不能完全体味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感情。诗中的曲江,位于长安附近,唐时宫苑林立,原是一个风景胜处,玄宗与杨妃常游玩于此。安史之乱后,这地方败落了,岸上行人稀少,水中也无舟辑。雨后境象:林花著雨,水荇牵风,一片寥落。
      而胭脂“湿”。无动无情,恰好衬出了这地方的冷落。“润、嫩、老、落”四字都有色有情有动。不能反映当时之情景。 再以四人增补的“润、老、嫩、落”四字。来反观苏、黄、秦、佛印,也无一不与四个人的心性相吻合。佛印是不会填“嫩”字的,而秦少游也不会填“落”字的,其余也一样。
      都与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性情有关。我们如果把他们用线条连起来,而不能一一对应的话,哪就是一道错题了。

    伤***

    2018-12-07 01:34: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