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能帮我找一下《回乡偶书》不是贺知章写的!

首页

谁能帮我找一下《回乡偶书》不是贺知章写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1-17 21:33:23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迷***

    2019-01-17 21:33:23

其他答案

    2019-01-17 21:33:25
  • w***

    2019-01-17 21:33:25

  • 2019-01-17 21:10:54
  • 你和别人打赌呀,那你就认输,让他糊涂一辈子。

    我***

    2019-01-17 21:10:54

  • 2019-01-17 20:59:44
  •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他写了两首,你是不是找的另一首哦

    恋***

    2019-01-17 20:59:44

  • 2019-01-17 20:52:17
  •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小少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摧。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与《回乡偶书》新解 
      
        贺知章(650--744)唐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
      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及应制诗,写景之作,清新通俗。《回乡偶书》诗传诵颇广。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是很早就离家出去了,写这诗时,他是86岁,离家已经50多年了。
      他是因身体不行了,向朝廷告老还乡的。这首小诗语词简单明了,没有什么费解的东西。可是,如果要是知道了贺知章这位老人的脾气,那么,对这首诗的理解,就可能是又进一步了。   《旧唐书.文苑中》说“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自号四明狂客”。
      这是正史给贺知章作的鉴定。《唐才子传》说他“性旷夷,善谈论笑谑。”这是给他的评语。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是杜甫《饮中八仙》诗为他画的漫画:老眼昏花,还酒后骑马…越老是越爱玩,越老是越爱闹,这就是诗人”四明狂客贺知章。   知道了贺知章这个人的脾气秉性,咱们重读一下《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乡音无改”,证明了老贺是先说了话的而且是用乡音说的。农村的小孩子见着生人,多是扒着门缝往外瞧,一般不敢主动上前问人家“客从何处来?”可是这里的“儿童”,不但上去问,还是“笑问”。
      而且,小孩儿已经首先确定这操着乡音的人一定是“客”。这么一看,那儿童的笑问客从何处来”,是问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了。联系贺知章的——贯表现,可以断定:并不是儿童先“笑问客从何处来”,而是这老头儿,先逗引人家孩子了。“乡音无改”,用乡音说的就是这个。
      可以肯定两点:一、他逗人家了。他不先逗,人家孩子会冲他个不认识的老头子笑么?会先对他提问么?二、有意误导,先说自己是客。按正常,见着生人首先是确定身份,应该是问“你是谁?”,不应该上来就给人家定性为“客”。由于贺知章的误导,“儿童”才确定了来人是“客”,即使是用乡音,也当成是“客”,这样反常地越过了“你是谁”这第一个问题,直接进入“从何处来”。
      这老顽童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当时是没有录下来,也就没法子知道了,只得自由想像了。      这样一来,我们看到,除了天真可爱的“儿童”,还有一个爱玩爱闹的老顽童。“少小离家老大归”,定有许多慨叹:“乡音无改鬓毛衰”,定有许多伤感。但是,能在晚年回归故乡,毕竟是生命的落实,毕竟是一种幸福。
      回家的感觉主要还是兴奋。此时,看到孩子就联想到童年的自己,这是自然而然的,想和孩子玩一玩,摸摸脑袋,逗逗笑话,也是顺理成章的,特别是贺知章这个人。   老人有意制造误会,引发孩子的笑声,表现出健康的心态,活泼的性格。有人把作者说得很苦:什么人生易老呀,什么世事苍凉呀。
      仿佛写的是:欢乐的儿童加上悲伤的老者。其实,这是用共性来看个性,这是用普遍的心理来套贺知章这个人的特殊心理,贺知章和我们大家不一样,贺知章是贺知章,人家那叫“四明狂客”。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有苦都不让别人看出。用玩用闹对待一切,包括痛苦。从《回乡偶书》中若是看出悲苦来,那有两种可能:一是,老人家大风大浪乐了一辈子,这回真的走了眼,在家乡小孩子面前写漏了一回。
      二是,贺知章还是贺知章,蹦蹦跳跳永远不会老,悲伤是别人给加上的。      诗的标题就是信手得来的“偶书”,诗的语言就是轻松、活泼加自如,诗的主调就是健康、天然、生活,诗中的内容就是一个老人在逗小孩子玩。人家贺知章就是这么个爱玩爱闹的快快乐乐的老头儿。
       。

    刘***

    2019-01-17 20:52:17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