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两宋时期山水画领域取得怎样的成绩?

首页

两宋时期山水画领域取得怎样的成绩?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23 01:53:33
  •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北宋山水画发展了多种风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大发展,代表性画家是李成、范宽、米芾父子;另一方面青绿山水的表现技法更丰富,讲究笔墨,提高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 
    李成,因曾避居青州营邱,故后世称为“李营邱”。
      他的雪景寒林,“骨干”多显,挺拔坚实,具有北方山水特色,能给人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美感。李成有“惜墨如金”之说,反映了他对墨法的重视。代表作有《层峦萧寺图》等。
    范宽,最初学荆浩,后来又学李成,但总觉得不能超越他们,于是定居终南山中,朝夕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以千岩万壑为创作基础,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范宽的画多为山顶密林,水边巨石,峰峦雄厚,气势逼人。后世评论“李成得山之体貌,董源得山之神气,范宽得山之骨法”。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图》等。
    郭熙,河阳人。他的山水取法李成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枝头像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变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代表作有《幽谷图》等。
    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其子米友仁,字元晖,小字虎儿。画史上称他们父子为“大米、小米”或“二米”。他们的画法称“米点皴”。米家山水突破了前人格局,另辟蹊径,全用水墨浑点,泼墨、积墨、破墨并用,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朦变幻,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二米”的画法,把水墨渲染的技法提高了一步,开大写意山水的先河。
    水墨山水发展到南宋,又有明显的变化。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号称“南宋四家”。他们在山水画坛上创造出“水墨苍劲”的新风格。他们画山石喜用斧劈皴,方棱峻峭,骨格峥嵘;画树多瘦劲挺拔,风致潇洒;用墨不作层层积染,而是从浓淡中求层次变化,一气呵成,故他们的画给人以苍劲挺健,而又清新俊秀的美感。
      在四家中,李唐画风较为雄健苍古,刘松年画风则偏于工细,马远画风坚实浑朴,夏圭画风清妙秀远,各具特色。尤其在章法布局上,他们能别开生面,打破荆、关以来“全景山水”的格局,而创造出边角取景法,使山水画产生新的意境。有诗云:“画师(李唐)白发西湖住,引出半边一角山”。
      马、夏因而获时人赠以“马一角”、“夏半边”的称号。马、夏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且远及日本,促进了日本画的发展。
    宋代的青山绿水,虽继承李思训的传统,但却又吸收了水墨山水的优秀技法,虽精细巧整,而不繁琐纤弱;既有雄伟之概,而又无粗犷之嫌,在艺术上开拓了新的境界。
       现存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其后,南宋赵伯驹、赵伯骕兄弟,继承了青绿巧整一路风格,形成了南宋青绿山水的复兴局面。赵伯驹画有《江山秋艳图》,堪称《千里江山图》的姊妹篇。

    E***

    2018-10-23 01:53:33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