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举例说明行为与动机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首页

举例说明行为与动机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2-18 09:45:55
      动机的定义可分为三类:〈1〉内在观点,这种观点一般从行为内在动因着眼,如下述定义,“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4〕“激励人去完成行为的主观原因。”〔5〕“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6〕〈2〉外在观点,这种观点一般强调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刺激等作用。
      如,“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7〕〈3〉中介过程观点,如“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8〕“一种由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着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9〕 我们说,只强调行为内在动力的动机观点把动机问题过于简单化。这些内在动力若不与行为目标相联系,它只能是盲目的、单薄的,从而不能构成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对于外在的动机观点,错误之处就更加明显,人们只有在对外在的刺激物、目标、诱因等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调动其内在的力量,努力去实现它。
      第三种观点虽然看到了动机的内部与外部原因之间的关系,看到了通过中介认知作用才能构成动机,但没有言明如何才使个体的内在需求与外在诱因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也没有真正地看到个体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要知道,人类行为的特点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蜜蜂建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10〕我们认为在动机的内在与外部起因之间,存在一种重要因素,它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行为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使行为动机达到某种适宜的程度,从而激发行为去努力实现目标。
      这种因素我们称其为自我调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完善的动机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动机的内在起因,(2)外在诱因,(3)中介调节作用。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可以把动机定义为,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在这个定义中,自我调节作用十分重要,它使个体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目标相协调,从而使这种内在要求获得动力和方向,行为目标或诱因也通过这种调节对个体具有某种意义,从而转化为个体的内在激励因素。自我调节反映了个体内在要求与行为目标、诱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

    c***

    2008-12-18 09:45: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