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此调查报告的引言如何写

首页

此调查报告的引言如何写

一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苏州常见的洪涝灾害、台风、雷暴等气象灾害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请根据主要内容写一下此调查报告的引言!!!!!
谢谢谢谢谢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8-29 19:52:13
      蒲江县气象灾害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2007-4-25    
        蒲江县气候条件总体优越,但干旱、洪涝、大风、冰雹、强寒潮、低温、连阴雨、高温、雷电灾害和由气象引发的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常有发生,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现对我县气象灾害的特点、防御工作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如下报告。 一、蒲江县主要气象灾害特点 1、干 旱: 1)干旱天气标准及发生频率(调查年代1960—2005年): 干旱类别 干旱标准 发生频率 冬干 (12—2月) 一般冬干:12—2月总降水量偏少20% 严重冬干:12—2月总降水量偏少40% 12/46=26% (四年一遇) 春旱 (3—4月) 一般春旱:连续≥30天总降水量<20mm 严重春旱:连续≥40天总降水量<20mm 15/46=32。
      6% (三年一遇) 夏旱 (5—6月) 一般夏旱:连续≥30天总降水量<30mm 严重夏旱:连续≥30天总降水量<30mm 21/46=46% (二年一遇) 伏旱 (7—8月) 一般伏旱:连续≥20天总降水量<35mm 严重伏旱:连续≥30天总降水量<35mm 10/46=20% (五年一遇) 2)灾害影响:由上表看出我县各类干旱都有发生,尤以春、夏旱发生频率高,成灾危害重,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灾害愈来愈严重。
      如:94年发生的严重冬干、夏旱;99年严重的冬干连春旱;2001年冬干、春旱连夏旱;2007年又发生严重的冬干连春旱,致使塘、堰干涸,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引发用水矛盾突出,农经作物栽种与生长严重缺水受旱,高温低湿诱发森林火灾,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2、洪 涝: 1)洪涝天气标准: 一般洪涝:日降水量≥100mm—<200mm,或连续三天总降水量≥150mm—<250mm。 严重洪涝:日降水量≥200mm,或连续三天总降水量≥250mm。 2)洪涝发生频率: 1960年至2005年我县发生一般以上的洪涝有29年,共42次洪涝,年发生频率63%(三年二遇),年平均0。
      9次,最多1975年发生三次洪涝。 洪涝发生时段:集中发生在6月下旬—9月上旬,(称主汛期),时间分布为:6月4次,7月最多为22次,8月次多为11次,9月5次。 3)洪涝灾害影响: 夏多洪涝是我县汛期的主要气候特点,由于县境内丘山多,有涝即成灾,同时易引发地质灾害。
      近20年(1986—2005年)中有15年暴雨洪涝成灾,受灾较严重的年份有:1987年6月26日、1988年7月2日、1989年8月12日、1990年9月2日、2002年7月3日、2005年9月20日的大暴雨、1994年7月22—23日、1995年8月10—11日的特大暴雨带来的洪水淹没冲毁农作物、渔塘、房屋、水利、通信、供电、供水等设施、引发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中断,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3、强寒潮低温灾害。 1)寒潮天气标准: 春季(3—4月)、秋季(10—11月)寒潮标准: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下降≥8℃。 冬季(12—2月):寒潮标准: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下降≥6。0℃。 2)寒潮发生频率: 我县每年都有寒潮发生,年平均1。
      6次,最多一年发生4次。冬季发生最多,占总次数44。7%;春季较多,占39。5%;秋季较少,占15。8%。 3)强寒潮低温灾害影响。 冬季低温冻害,是指强寒潮带来的降雪、霜冻,持续低温冻害,主要造成经济苗木受冻,积雪压折竹木和小春作物,牲畜冻死等,受灾较重的年份有:1986年2月26日积雪5—10厘米雪灾,1988年2月16日长丘山积雪23厘米雪灾,1990年1月31日山区积雪10厘米雪灾,1991年12月27—28日平坝积雪3厘米,最低气温达零下4。
      5℃和2005年1月2日最低气温达零下4。4℃的低温霜冻灾害。 春季低温灾害俗称“倒春寒”,是指强寒潮带来的降雪、晚霜冻和3月下旬—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10℃的低温冷害。主要造成已播大春作物大面积烂种烂秧,经济苗木、小春作物遭受晚霜危害。
      受灾较重的年份有:1986年3月1日、1988年3月1—2日降雪晚霜冻害,1996年3月8日—4月6日、1998年3月19日—21日的低温晚霜冻灾害。 4、连阴雨灾害 1)连阴雨天气标准:连续≥5天无日照,且≥3天白天降水量≥0。1mm。
       2)连阴雨发生频率及灾害影响: 我县连阴雨各月皆有出现,冬季连阴雨(雪)常伴随低温,造成冻害。夏季(初夏)连阴雨影响小春收获,秋季(伏秋)连阴雨妨碍秋收秋种和晚秋作物栽种与生长。 初夏连阴雨较少,但危害大。如1981年5月10—31日、1984年5月10—23日、1992年5月6日—19日连阴雨天气给小春作物带来很大损失。
       伏秋连阴雨发生频率最高,年平均1。6次,最多年份可达4次。如1982年9月1—31日、2001年8月27—9月8日、9月19—29日,2005年8月5—13日、18—22日严重连阴雨天气造成大春作物发芽霉烂,晚秋作物不能及时种植,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5、高温灾害。 1)高温天气标准: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33。0℃。 2)高温发生频率与分布: 我县年平均高温时段1。6段,年平均高温日数6。5天,高温发生时间分布在:最早出现在2006年5月1—3日,最晚出现在1997年9月6—11日,初夏5—7月上旬高温少,占总时段数的9%,盛夏7月中旬—8月中旬高温时段集中,占总时段数的75%,伏秋8月下旬到9月上旬高温时段较少,占总时段数的16%。
       3)高温灾害及其影响: 高温时段一般配合少雨干旱,使地面蒸腾作用加大,加剧了干旱成灾,同时高温酷热,诱发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1994年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县高温时段和日数剧增,年平均高温时段增至2。6段,年平均高温日数增至16天,如1994年,1997年、2001年、2002年出现4—6段高温天气,高温日数达22—34天,2006年高温天气异常偏多,先后出现6段49天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38。
      1℃,创有资料记录以来的最高极值,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6、雷电风雹灾害: 我县雷电风雹天气主要指夏季强对流天气带来局部短时大风(瞬时最大风速≥17米/秒,即≥8级)、雷暴、冰雹和强降雨灾害。我县雷暴大风天气年年都有发生,冰雹虽少但灾情重。
       雷暴:年平均雷暴日数26。3天,最多年可达52天,强雷电导致雷击灾害,造成房屋、电器损毁,供电、通信中断,人畜伤亡等重大灾情。 大风:年平均大风日数0。7天,最多年达3天,7—8月次数最多,月平均0。2—0。3天(三至五年一遇)。此外除县城有大风记录,乡镇遭受风灾的局地性大风也较多。
       冰雹:我局有资料记录的雹灾20次,4—9月均可发生。 强烈的雷暴伴有强降水大风、冰雹,这种局部天气从生成到影响时间短,突发性强,使人们预防不及,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如1986年7月28日高桥狮子坝遭受强雷暴和9级大风灾害、1989年4月21日全县遭受7—8级大风灾害;1990年5月9日全县遭受7—8级大风、雷暴、冰雹灾害、1992年4月18日甘溪镇一带5个乡镇遭受特大冰雹,强风暴雷电灾害;1995年8月11日、9月7日两次强雷暴造成人员2死一伤的雷电灾害;1999年7月13日、2002年8月24日、2003年8月9日局部地区遭受的暴雨雷电大风灾害;2005年6月30日、7月1日、9月20日局部地区遭受的强雷电暴雨大风灾害和2006年8月15日鹤山镇部份地方遭受的强雷电狂风袭击,造成大面积竹木折断,人员伤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2007年4月14日21时35分至22时20分全县至东向西从寿安、长秋、西崃、鹤山、光明、大兴等地遭受大范围历史罕见的冰雹袭击,最大冰雹直径30—40毫米,积雹厚度5—10厘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房屋损坏,直接经济约2880万元。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雷暴风雹天气愈来愈强烈,灾害损失愈来愈重,发生次数逐年上升。 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 在省市气象局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县气象事业建设成绩显著,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服务总体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我县在原有基本业务基础上建成了地面自动探测基地1个,农村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2个,自动雨量监测站3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5个,建成了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业务服务系统。 实现了以全球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综合应用气象卫星的天气预报系统,实现了运用成都市气象局XDPR—21双极化高精度雷达获取数据参数指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实现了市、县宽带通信,气象信息网络综合、高速数字化传输系统,形成了从时间、空间对天气系统演变进行立体跟踪监测,大大提高了气象灾害预报服务能力。
       2、积极开展区域联防,充分发挥科技成果,重大天气预测有效服务准确率全市同行领先。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县高温干旱、强降水、雷电风雹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造成的灾害愈来愈重。 面对严峻复杂的气候变化,我局主动与成都市西南片的区市县,邻近周边县开展重大天气信息相互通报、联防会商跟踪监测预报和预报工具改革工作,先后完成了《成都市西南片暴雨洪涝预报平台》、《蒲江、新津干旱预报分析》、《短期暴雨和寒潮预报方法》等科研课题,在重大天气预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我局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达89。
      5%,重大天气预报有效服务率95。8%,在成都市各区、市县名列前茅。 3、当好气象参谋,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效益高。 为地方政府提供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是气象部门的主要任务。我局每年主动及时为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和部门提供各类长、中、短期重大天气趋势预报、蒲江气象灾害的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招商引资项目气候适应性论证等大量的防灾减灾决策依据,起到了很好的决策参谋作用,收到了显著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效益。
      2002年至2004年连年被评为四川省和成都市气象部门气象服务先进集体,2005年获气象优质服务一等奖,2006年再获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奖。 4、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完善防雷减灾安全管理体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的职责,我局承担了全县人工影响天气实施管理和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自92年4月18日我县甘溪镇一带遭受特大冰雹灾害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县高炮由2门增加到5门,分设在寿安、西崃、大塘、高桥、朝阳5个防雹增雨作业点,十多年来确保了不出现大的冰雹灾害,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一次次的化解了冰雹灾害,消雹增雨效益十分显著。
       我县为多雷暴区,雷击灾害频发,我县于92年在全市率先开展防雷安全检测工作,96年成立县防雷中心,十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逐步完善了防雷安全管理体系。每年及时开展建筑物、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公共场所等防雷装置的安全年检和隐患整改、建筑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防雷科技宣传等工作,防雷减灾的效果十分显著。
       5、拓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领域。 我局对外公益公众气象服务,由过去单一的通过蒲江的广播电视台发播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逐步拓展到未来48小时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等级和地质灾害防御预报,重大社会活动、各种文化旅游节、招商引资、工农业生产专业(专项)气象保障服务,服务领域涉及全县各行各业,为我县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蒲江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气象灾害监测网点不足,难以满足政府防灾、减灾的需要。 由于我县地形地貌差异大,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局地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目前现有气象灾害监测网点主要分布在蒲江河沿岸相对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而长丘山灾害易发区还是空白,灾害性天气的生消演变难以跟踪监测,更难做到定点、定时的预报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政府减灾、防灾科学决策的需要。
       2、气象灾害防御的应急机制不完善。 很多气象灾害都有突发性特点,建立完善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尤为重要。目前我县对洪涝灾害建立了高效有序的气象应急响应机制,但对干旱、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的应急体系不健全。 3、气象次生灾害监测预报能力薄弱。
       我县丘山多,暴雨和连续降雨天气易诱发地质灾害。森林覆盖率高,干旱高温干燥季节易诱发森林火灾。因此我县地质灾害防御和护林防火责任重大。目前我县对上述气象次生灾害的发生发展的监测预报业务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达不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 4、气象灾害预报信息传播渠道窄,覆盖面小,时效性较差。
      目前我县各类重要天气预报与实况信息传播主要通过县电视台在固定时间发播,或用电话和党政网传递到党政机关和有限的相关单位,且未能建立动态跟踪发布机制,无法提高气象灾害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知晓率,严重制约了气象灾害防御的全民自主应急响应能力。 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策建议。
       “十五”期间要围绕蒲府发[2006]51号《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十一五”期间发展气象事业意见》要求,认真加以落实。建议: 1、健全监测站网。在现有观测站网的基础上,分别在长丘、光明、白云、复兴乡和长滩水库,石象湖风景区新建6个气温、雨量双要素自动站,建成集气象灾害防御、生态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功能一体的气象监测体系,并逐步与水务、国土、农业、林业、环保、地震、城建等部门实现观测资料和站网的资源共享,提高气象灾害和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各类气象次生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
       2、建立综合信息发播系统,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完成蒲江县专业气象信息网站建设,在县城显著位置建设大型气象信息显示屏2个,再逐步向寿安、西崃、大塘、成佳、朝阳湖等重点镇和风景区延伸,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快捷地向全社会发布,提高全民自主应急响应速度,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3、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有效准确率。“十一五”期间要按精细化标准,建设完成蒲江县暴雨、洪涝、干旱预测预报业务系统和短期重大天气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实现按地理分区的长期气象灾害预测和按乡镇分区的短期气象灾害预报发布。
       4、以防灾、减灾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和重大农业开发项目的气候适应性论证制度;二是城乡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和经济开发建设规划必须通过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影响评估,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三是在县城中心地带建一个6要素的自动站,为广泛开展城市交通、防洪、环保、卫生防疫、重大社会活动、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基础条件。
       5、拓宽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完成现有5个防雹增雨炮点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新购置人工防雹增雨火箭装备一套,充分发挥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实现单一的防雹增雨抗旱拓宽到应对森林火灾、空气污染、突发事件、重大社会活动和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实现全年作业工作机制。
       6、强化防雷减灾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规划城建部门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行政审批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防雷电设施必须接受防雷中心的年度安全检测,要把防雷安全和其它安全同等对待,加强监管,覆盖全县城乡。
       (仅供参考)。

    今***

    2008-08-29 19:52: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