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两篇500字的读书笔记

首页

两篇500字的读书笔记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7-22 11:35:34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书笔记——哈姆雷特 摘抄 1、你的话已经锁在我的记忆里,那钥匙你替我保管吧。 2、一个梦的本身就是一个影子。 3、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心。 4、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勇敢的? 5、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
       6、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感化。 7、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8、我的言语高高飞起,我的思想滞留地下;没有思想的言语,永远不会上升天界。 9、——谁造的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坚固? ——造绞架的人;因为一千个寄寓在这屋子里的人都已经先后死去,它还是站在那儿动都不动。
       ——掘坟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是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 10、 哈姆雷特写的情诗: “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 你可以疑心太阳会移转; 你可以怀疑真理是谎话; 可是我的爱永没有改变。” 掘坟人的歌: “年青时候最爱偷情, 觉得那事很有趣味; 规规矩矩学做好人, 在我看来太无意义。
       谁料如今岁月潜移, 老景催人急于星火, 两腿挺直,一命归西, 世上原来不曾有我。” 11、亚历山大死了;亚历山大埋葬了;亚历山大化为尘土;人们把尘土做成烂泥;那么为什么亚历山大所变成的烂泥,不会被人家拿来塞在啤酒桶的口上呢? 12、恺撒死了,他尊严的尸体也许变了泥,把破墙填砌。
      啊,他从前是何等的英雄,现在只好替人挡雨遮风。 关于《哈姆雷特》 很难说这样的结果是否是一个悲剧。但至少,上场人物死亡率是颇高的。皇室成员更是死的一个不剩。御前大臣一家也全部罹难。 可是,我认为,这里死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该死的理由。
      国王的弑兄,王后的不忠,大臣的谄媚就不用说了,典型的该死。 大臣之子勒替斯,在与哈姆雷特比武前,在自己的剑上涂毒,与国王密谋杀害哈姆雷特,即使他有为自己的父亲、妹妹复仇的权力,但是没有做到光明磊落,甚至可以说十分卑鄙。 大臣之女莪菲莉霞,在自己的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后疯掉了。
      最后投湖自尽。在对待自己的感情上,她似乎完全受到自己父亲的摆布,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是个毫无主意和胆识的蠢女人。 最后是哈姆雷特。虽然,印象中似乎不择手段的报仇在正义一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公平。为了迷惑国王,实现自己报仇的计划,他不惜牺牲莪菲莉霞的感情,不惜伤害这样一个无辜的女子。
      所谓怨有头债有主,上一辈的恩怨不该牵涉到下一代。然而他却如此行为,令我不齿。 【读书笔记】呐喊 《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
      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
      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孔乙己》是继《狂入日记》后第二篇评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因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 《阿Q正传》是《呐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鲁迅《俄文译本序》),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表现出某种自发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
      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没有华丽的语言,故事也并不引入入胜,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
      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同时,鲁迅先生也对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们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通过《呐喊》小说集的呐喊,唤醒麻木的灵魂,被压迫的人们,都来呐喊吧!都来反抗吧! 读《骆驼祥子》有感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
      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朴实敦厚和固执。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了3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在中国兵荒马乱的时期,没有他半点遐想的余地。
      不到半年,他被逃兵掳走,还失去了自己的“心肝”——洋车,只牵回3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拼命地拉车赚钱,攒钱。 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时,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他为了买车,与虎妞成就了一段婚姻。
      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又失去了他喜爱的小福子。祥子人车两空。从此厌烦拉车,劳作。最终成为城市的垃圾。 读罢这本书,我对祥子的评价为: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的考验,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话说:“路慢慢之远兮,吾将上下之求索。”他为何不再寻求新的路,而成为社会的人渣,败类?他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谋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为他是农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对他的打击,他放弃了。
      所以酿成了书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后果啊!!!!祥子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有无数的艰辛与磨难:专心攒钱买车,可卖完后却被偷;生活艰苦,无助;遇到大兵,并且被抓。他的不幸虽多,但是他坚强,勇往直前;他勇敢,无所畏惧。是这些激励他,使他获得生的希望。
       在祥子的身上我学习了许多的精神。虽然祥子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他有远大的理想,准确的目标——当个车夫。他就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为此他成了“车迷”。他一直想买上自己的车,有了自己的车生活便回好且来。但生活总是和他开玩笑。祥子一次又一次地攒钱,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可是他不灰心,一心一意的干活,为买上一辆车出了许多的血汗。他这样坚持不懈、勇敢细心的精神是分令我钦佩。祥子是一个平凡而又坚强的人,他以他坚强的意志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 《骆驼祥子》这本书虽然祥子的结果是悲伤的,是可惜的,但祥子总有他的好处,让我去学习。
      我喜欢这本书。 自己删改一下 。

    n***

    2008-07-22 11:35:34

其他答案

    2008-07-22 20:45:34
  •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
      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
      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
      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
      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 --------------------------------------------------------- 几年后第二次读这本书。
      感悟无止境,只要一条小船还在漫漫的大海中漂游或荡漾。 这部小说出版后,评论家们纷纷指出这简单的故事富有象征的意味,是一则多层次的的寓言。而海明威自己却说:“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
      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他又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真实远比寓言要丰富。 人与海。
      海知道人的伟大吗?人认为海很伟大吗? 大海中包容着多少个像人一样的小生命。而站在大海之外,我们却只能看见浪花在平静地翻卷。 如果能够平视自然,人类还会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耀眼吗? “|‘这条鱼也是我的朋友。’他叫出声来,‘我从来没有见过或听过这样的鱼。
      不过我必须把它弄死。我很高兴,我们不必去弄死那些星星。’” 没错,人;没错,活着。海是广阔的,你只能在一条船上。老人捕鱼,鱼拽小船,鲨鱼吃鱼,老人杀鲨鱼……老人很伟大,像鱼一样伟大,像小船一样伟大,像鲨鱼一样伟大。我们还可以写《鱼与海》、《小船与海》、《鲨鱼与海》。
       老人想:“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是爱它。如果你爱它,杀死它就不是罪过。也许是更大的罪过吧?” 我也懒于赘述那令男孩子大哭不已的伤痕带来了怎样的痛楚。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 他只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
       这是平凡呢,还是不平凡呢? 就像大家都乐于引用的那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谁都有权这样认为。 当然也可以不这样认为。 “不过,他想,我总是把它们精确地放在适当的地方的。
      问题只在于我的运气就此不好了。可是谁说得准呢?说不定今天就转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侯,你就有所准备了。” 人生也确实就是这样。你可以准备好最棒的桨,支起最棒的帆。顺心之风或许吹来,或许不。
       因为人始终是大海上的一只小船。 始终。 “‘不过你还没睡觉呢,老头儿,’他说出声来,‘……如果你不睡觉,你会搞得脑筋糊涂起来。’” “我脑筋够清醒的,他想。太清醒啦。” 他此时糊涂还是清醒呢? “今夜陆地上刮来的风的气息来得很早,他在梦中知道时间尚早,就继续把梦做下去。
      ” 他在梦境还是在现实呢? “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但愿这是一场梦,我根本没有钓到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相信如果他每天这样想上一遍,他就真的不曾出海很远,辛辛苦苦钓到一条大鱼,然后看着它被鲨鱼吃光。
       当然还不能有这本书做凭证。 “在一些空啤酒听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大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起落、摇摆。……它如今不过是垃圾了,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 故事这样结尾:“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
      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其实这又怎能算一个故事? 它好像什么都没讲。 又好像什么都讲了。 当然,有的人会很愿意考证扬基队主力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去过什么“露台饭店”,作者是不是有意在影射圣经故事或者写作的技巧。
       尽管海明威说象征是胡说。 所以,我的这篇文章不如叫《我的老人与海》。 或者叫:《我与海》。 。

    2008-07-22 20:45: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