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在古代有"滴血认亲"的说法,哪位师哥师姐知道它的准确度有多少?

首页

在古代有"滴血认亲"的说法,哪位师哥师姐知道它的准确度有多少?

在古代有"滴血认亲"的说法,哪位师哥师姐知道它的准确度有多少?在古代有"滴血认亲"的说法,哪位师哥师姐知道它的准确度有多少?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2-28 22:17:13
      古代讲的滴血认亲,就是小孩的血跟大人的血如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据了解,我国宋代的法医著作里面就记载了古老的亲子认定办法,进入现代社会,滴血认亲这个老办法肯定用不上了。 
    提起亲子鉴定,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认亲。
      其实这种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在这种鉴定过程中,亲子关系的血液不一定能融合,而不是亲子关系的血液常常能融合。 “亲子鉴定”古已有之,最早出现于三国时代。其方式是“滴血认亲”,认为“血相溶者即为亲”。《南史》记载着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候的妃子,因其貌 美又有才学,被武帝看中,入宫后七月即生下萧综,宫中都怀疑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以后,去盗掘东昏候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渗入尸骨中,萧综半信半疑,后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
      后来萧综投奔北魏 ,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候服丧三年。萧综是否为东昏候的亲生子,不再重要,现更已无法考证。但滴血认亲的不科学性,已为人之公认。 滴骨认亲不科学 《洗冤集录》: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
      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剧情:玉娘的丈夫被人杀死。宋慈查出真相,玉娘的父亲和魁就是元凶,原来和魁并不是玉娘的亲生父亲。在公堂上,宋慈找来玉娘亲生父亲的骸骨,以滴骨法检验。玉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渗入骸骨中,确认玉娘与死者有血缘关系。 这种“滴血认亲”的鉴定方式没有科学依据。
      无论是不是有血缘关系,血液滴在骨骼上都不会渗入。古代的滴血认亲是传说。到目前为止,血缘关系的准确认定还只能通过DNA鉴定。 滴血认亲不科学 观众熟悉的“李府连环案”是《大宋提刑官》中很精彩的一段,宋提刑运用“滴血认亲”的方法验证出了和魁父女并无血缘之亲的事实,进而破获了李府连环案使和魁伏法。
      石岩彬说,“滴血认亲”是古代的检验方法,但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但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科学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将滴血认亲运用到法医勘验实践中已经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处的时代仍不失为先进方法。 现代的"滴血认亲'就要选用DNA亲子鉴定了(基因技术) 脱氧核糖核酸(DN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 DNA的理化结构 DNA是大分子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DNA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值升高;当变性核酸可复性时,吸光值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
      温度、有机溶剂、酸碱度、尿素、酰胺等试剂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使得DNA双键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 DNA复制脱氧核糖核酸(DN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 这种核酸高聚物是由核苷酸链接成的序列,每一个核苷酸都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以及一分子碱基组成。DNA有四种不同的核苷酸结构,它们是腺嘌呤(adenine,缩写为A),胸腺嘧啶(thymine,缩写为T),胞嘧啶(cytosine,缩写为C)和鸟嘌呤(guanine,缩写为G)。
      在双螺旋的DNA中,分子链是由互补的核苷酸配对组成的,两条链依靠氢键结合在一起。由于氢键键数的限制,DNA的碱基排列配对方式只能是A对T或C对G。因此,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就可以决定了另一条的碱基序列,因为每一条链的碱基对和另一条链的碱基对都必须是互补的。
      在DNA复制时也是采用这种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的:当DNA双螺旋被展开时,每一条链都用作一个模板,通过互补的原则补齐另外的一条链。分子链的开头部分称为3'端而结尾部分称为5'端,这些数字表示脱氧核糖中的碳原子编号。 事实上,原核细胞(无细胞核)的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而真核生物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DNA片断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是单链的分子。
      严格的说,DNA是由两条单链像葡萄藤那样相互盘绕成双螺旋形,根据螺旋的不同分为A型DNA,B型DNA和Z型DNA,詹姆斯·沃森与佛朗西斯·克里克所发现的双螺旋,是称为B型的水结合型DNA,在细胞中最为常见。 。

    l***

    2007-12-28 22:17:13

其他答案

    2008-01-08 14:58:00
  •   滴血认亲是不科学的。准确度在不同情况下不同,你通过我的简单介绍自己了解。
    如果父亲为A+O的A型,母亲为B+O的B型,则孩子可能为A、B、O、AB,概率各25%。因此和父母任何一方滴血认亲发生凝集反应的概率均为50%。
    如果父母均为O型,则孩子一定也是O,100%不发生凝集,但还有可能那不是他们的孩子,因为别人的孩子也可能是O。
       其他情况很多,其实也不复杂,我就不一一说了,原理就是血型由基因决定(在ABO血型系统中为产生A或者B凝集原的基因,O就是不产生任何凝集原,但产生抗A、抗B的凝集素),是显性遗传(只有一个是A或者B,就会表现出),由于人为二倍体生物,因此是一对基因,孩子的基因型就是从父母中各获得一个基因,组成自己的基因型,例如,如果父母基因型分别为A+A和B+B,则孩子一定是AB型,滴血认亲100%不准确。
       目前通过DNA检测进行亲子鉴定,理论上可做到100%的准确度。我们实验室就可以做到。若要知道更详细的治识,可提出来。看到您对遗传感兴趣很高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欢迎登陆我的博客( 。

    热***

    2008-01-08 14:58:00

  • 2007-12-29 07:56:33
  •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 
    滴骨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洗冤集录》记载: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
      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合血法,大约出现在明代,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凝为一体,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 滴骨验亲和合血法,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都缺乏科学依据。骨骼无论保存在露天地,还是埋藏在泥土中,经过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都会经过腐败完全溶解消失,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后仅剩下白骨化骨骼。
      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层常腐蚀发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而如果骨骼未干枯,结构完整、表面还存有软组织时,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的现象。对于活体,如果将几个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会凝合为一,不必尽系骨肉至亲。 以现代科学分析,上述古老方法也不可靠。
      因为人类的A型、B型血是能够溶合在一起的,如果以所谓的“和血法”检验两名分别是A、B血型的人,其血液虽能溶合却没有亲子关系。 古代滴血认亲的案例 《南史》记载着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有才学,被武帝看中,入宫后七月即生下萧综,宫中都怀疑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以后,去盗掘东昏候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已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渗入尸骨中,萧综半信半疑,后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
      于是深信不疑。后来萧综投奔北魏 ,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候服丧三年。萧综是否为东昏候的亲生子,不再重要,现更已无法考证。但滴血认亲的不科学性,已为人之公认。 现代亲子鉴定的方法 现代的亲子鉴定是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来进行的。孩子的遗传特征(标记)是由其父母双方提供的基因组合而成的,从受精的那一瞬间开始就已决定了。
      检验遗传特征,看它符不符合遗传规律,便可作出判断。 现代医学起初采用红细胞血型进行亲子鉴定,但此法只能否定,不能肯定,准确率不高。到了70年代,人类的白细胞血型(抗原)亲子鉴定在世界普遍采用,准确性达到了80%。进入80年代,国外医学家又开创了使用染色体多态性和人类基因DNA多态性鉴定亲子关系的新技术。
      但前一种检查方法手续较繁,未获推广应用。 DNA技术是1985年由美国学者默里斯等发明的,准确率几近100%。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人的遗传物质,其多态性有200多种,且终身不变。因此,将有争议的父、母、子的DNA特征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他们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
      由于它的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可与指纹相媲美,故称为“人类DNA指纹”。可以说,除了同卵孪生外,实际上没有两个人的DNA指纹图案是完全相同的。由于DNA技术科学、公正、准确,在法医认证、计划生育、移民公证等方面往往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称为“DNA判官”。
       DNA亲子鉴定的程序 一套完整的DNA亲子鉴定包括若干严谨的程序。 首先在接到客户委托后,工作人员需要采集样本。可以作为鉴定依据的样本包括血液、毛发和人体组织等。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携带有效证件当面登记和现场采样的样本才具有法律效力。
       随后科研人员需要从样本中提取DNA。在经过PCR扩增将样本放大处理后,将样本送入DNA检测仪检测。DNA检测仪将对DNA片段上的16个位点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出来后,研究人员将比较不同样本之间DNA图谱的异同。如果有超过3个位点存在明显差异则可排除亲子关系。
       虽然DNA检测并不会给出绝对的结果,但能得出有关亲子关系是否成立的接近肯定的数据。例如,在检测报告上,接近肯定的结果会注明受试人存在亲子关系的比率为99。99 %。 。

    B***

    2007-12-29 07:56: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