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一首诗

首页

求一首诗

红楼梦里,代玉提的菊花的诗
菊梦,急用,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28 13:12:47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恨情。

    卓***

    2006-12-28 13:12:47

其他答案

    2006-12-28 13:16:29
  •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w***

    2006-12-28 13:16:29

  • 2006-12-28 13:13:35
  •   简析黛玉“菊花诗”三首
    秋天是菊花最美的季节!好多地方都有赏菊的花会。可以说,它成了这个季节一道独特的风景!从小就慕菊之高洁,于是在这夜晚,便拿来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菊花诗”来简析一下,愿大家喜欢!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道:湘云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做了海棠诗,我如今要做个菊花诗如何?”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
      ”湘云道:“我也是如此想着,恐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要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就是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做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说着,二人研墨蘸笔,湘云便写,宝钗便念……一共凑成十二个……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管在墙上……没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某人作的底下赘明某人的号…… 一、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二、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三、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山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恐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简析] 1。第一首------《咏菊》 首联两句再现了诗人在不可抑的创作欲望下刻苦构思、潜心创作的自我形象。
       颔联两句既赞菊之高洁品质,又借喻诗人的清词丽句,挥毫写作,推敲吟味的诗人形象全出。 颈联两句尽显诗人高傲、贞洁的情怀!诗人也不免忧虑,有谁能理解我诗中的高洁之情呢?有人也说,这自然让人想起曹雪芹自题《红楼梦》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与此自有异曲同工这妙啊! 尾联以对菊花高风亮节的赞美结束全文。巧妙提及陶渊明对菊花的赞美。 此诗在十二首“菊花诗”中地位特殊,是一首重心之作,因为不仅赞了菊花的高傲风骨,而且还总结了诗歌的创作规律。实在是好啊! 2。
      第二首------《问菊》 首联两句即已点题,将菊视为自己的知音,并指出他人不能很好地理解菊花。沉思而欲语的诗人形象尽在眼前。 颔联两句是问菊的内容:“你与谁一起隐居田园,以孤高的品格傲视世人?凡是花都要开放,为什么你开得最晚? 颈联两句彰显诗人对菊之态度:赞菊能耐寂寞、能经霜露、怀念微贱旧友而绝不趋炎附势的纯洁品质。
      从而菊花的高洁形象跃然纸上。 尾联两句实与首联两句呼应。紧扣众人莫知,唯我知己的主旨收束全诗。意在:你休说世间没有可与你交谈之人,如果你真是解语之花,何妨就与我略谈片刻呢?谈及此处,石头不免心生悲凉啊!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啊?我是谁?谁是我?谁能真正知我心啊?泪在心底,就在心底流啊!人生无奈,不如这花啊! 此诗将秋菊视为唯一知己,以提问形式与秋菊谈心,赞美菊花“孤标傲世“的高洁,实际也是诗人的自我评价!妙极! 3。
      第三首-----《菊梦》 首联两句“篱畔”扣住“菊”字,“一觉”显了“梦”字。写梦而不着一梦字,这显示了咏物诗的技巧。 颔联两句写菊之梦,此处用了两个大家熟知的典故:一是庄生梦蝶之典,写菊花梦中仿佛成了仙子,而并非化蝶之典,梦之自由可知;二是写菊与陶潜订有盟约,故而梦中相寻,梦中与孤高傲世的陶潜相见,梦之欢愉可见。
       颈联两句转入菊花从入睡到惊醒:菊花入梦,梦魂随雁南飞,依恋不舍;但菊梦又屡屡为蟋蟀的悲鸣惊醒,实在可恼。 尾联紧承上联,写菊花醒来只见满眼枯草寒烟,幽怨无限而无人可以诉说。 此诗写菊花梦中登仙,与云月同在,无疑是黛玉心理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只有在梦中才可摆脱现实的压力。
       总说: 黛玉这三首“菊花诗”是十二首菊花诗之魁首。因其与菊之气质很切合。她在诗中,把千古高风,孤标傲世,霜欺露凌,寂寞沉稳的菊花视为知己,引为同调,给菊以高度赞扬!但菊终为无语之花,怎能与其“解语”,所以,苦闷、孤高、不合世俗,又不为人理解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唉,石头今天本来很高兴,可不知此时为何又郁闷至极了!一是受这诗的影响,二是心绪不宁!所以有点不知所云啊!大家见谅啊! 。

    孙***

    2006-12-28 13:13:35

  • 2006-12-28 13:12:58
  •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l***

    2006-12-28 13:12: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