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回环,排比,反复,有何区别?

首页

回环,排比,反复,有何区别?

我老是分不清这几种的,有啥好办法能清楚地分清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18 12:51:14
      你好!
    回环就是用相同的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 
    回环与顶真的区别:
     
    1。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段,而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2。构成回环的词语要求相同,而顶真只要求头尾衔接的词语相同,其余词语不要求相同。
       3。回环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按照上文逆序排列:甲-乙,乙-甲。而顶真则是反映事物之间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上递下接,顺连而下:甲-乙,乙-丙。 怎样区分排比和反复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接起来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排比,能加强语言气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请看例句:   A。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B。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C。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D。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我们来分析一下:   A是排比句,它用了三个结构相同的主谓短语把风沙的危害写得极其具体,其语势如泻堤之水,不可阻挡。   B也是排比句,“开我”、“坐我”、“脱我”、“著我”四个内容前后相承、语气一致、结构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对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从内心深处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渲染了归来时的喜悦之情。
         C句中,“无耻啊!无耻啊!”是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杀害李公朴先生的满腔愤怒,使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跃然纸上,一览无遗。句子反复,它主要歌颂了中华儿女在抗击侵略者中的伟大精神。   排比和反复的区别在于:首先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二次以上。再次是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 。

    霞***

    2006-12-18 12:51:14

其他答案

    2006-12-18 14:13:43
  •   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请看例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回环就是用相同的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如: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2、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

    湘***

    2006-12-18 14:13:43

  • 2006-12-18 12:41:06
  • (一)构成的因素不同。
    反复,是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的重复。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排比,是结构相似、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例如:“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二)数量不同。
    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如上例“盼望着,盼望着”。
    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如上例“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
    (三)修辞的效果不同。
    反复,所用的词语往往在表达时带有关键性质的,是需要予以强调和突出的。
    排比,则是利用语句的节奏感,音律美,作透彻的阐述或强烈的抒情,以产生语意贯通、气势刚劲的修辞效果。
    (四)有时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方法也可以交织在一起。
    例如:“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这个排比句,描写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其中“它”也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1***

    2006-12-18 12:41: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