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一篇长城游记

首页

求一篇长城游记

小弟在此求一篇八达岭长城的游记,主题偏重于回顾历史沧桑的,600字左右即可,初中生优秀水平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8-28 13:34:12
      八达岭长城游记
    暮秋的北京,寒风阵阵,冬意袭人。沿着绵延的山脉望去,一丝幽古之情由然而生。山脊上,不时出现的一段段逶迤在崇山峻岭上的残长城和耸立在孤峰绝顶之上的破败烽燧,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感慨的不仅仅是这令人敬畏的建筑,更是当初在这里守土卫边的将士们。
      从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就可看出,他们心中的孤独与寂寞! 据《吕氏春秋》上说:“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但当时的秦国并未统一中国。但当时的“居庸关”是在燕国境内,显然吕不韦的意思是要把“居庸关”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达到他“北却匈奴,南控中原”的政治目的。
      但是我这次的目的地,还不是“居庸关”,而是在它以北的“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顾名思义就是四通八达的意思。当初,成吉思汗曾带领着他的蒙古铁骑,攻入金中都;明成祖朱棣也率领着明朝的大军由此七出漠北,扫荡北元的残余势力;满清的皇太极,也曾被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拦住去路,不得已借道蒙古,才实现了兵围北京城。
      难道说,偌大的北京城就只能依靠此处才能进入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要一探究竟! 其实,“八达岭”城关,就设在一个很小的通道之中。这个通道就叫“关沟”。它是北京北部的燕山和西部的军都山,在北京西北部交汇形成峡谷,而“居庸关”就设在此峡谷中,“关沟”因此得名。
      当时南北交通,贸易和战争便不断的上演着。历史已经过了很久,现在,它的军事用途已不再有了,但是作为一处风景,还是十分够格的。因为但凡兵家必争之地,大都奇险绝丽,风景怡人。例如:四川的“剑门关”,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等等,无不是历史悠久,景色壮观! 过去的“关沟七十二景”现在已荡然无存了,只剩下“望京石”和“白凤冢”的故事还在流传!京剧《游龙戏凤》讲的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与民女李凤姐的这段感情故事。
      荒诞不经的武宗皇帝在山西私访,发现了相貌美丽的李凤姐,便强要纳为妃子。但行到“居庸关”时,李凤姐不幸染病。于是,武宗决定让她在此养病,待病愈再归。于是,她便日日走到一块大石头上朝京师望去,下人将此情形禀报给了武宗皇帝,皇帝非常感动。下诏令其回京医治,但是很遗憾,此时的李凤姐已经病逝。
      武宗皇帝认为她是相思而亡的,所以为她修坟建墓,并将那块大石赐名为“望京石”。第二年春天,又在她的坟上长出了白色的草。因此“白凤冢”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长城的修建,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三个时期,秦始皇统在一中国后,面对北方强悍的匈奴,他一时无力出兵。
      只有通过修建长城,才能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消除边患。他将北方的燕,赵,魏和自己的边墙连在一起,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长城。到了西汉时代,由于汉武帝开疆拓土,大将军霍去病领兵,封狼居胥山,打通了丝绸之路,于是,更长的长城又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修的长城。终明一代从未停止过对长城的修建,“八达岭”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段。它不仅将长城的形制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如城墙,敌楼,烽燧和城关等,再有就是它的制造工艺之复杂,施工之艰难,是我们今人所赞叹的! 在“八达岭”的城关前,一副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就展现眼前。
      “居庸外镇”四个大字格外的显眼。进入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哪个年代,城关里各色人等:有做小买卖的,有打制各种金属制品的,还有现做各种小吃的以及不停的走来走去的士兵。一切都被一种和谐友善的气氛所包融着,一片和平的氛围! 由此往上走:坡是缓的,楼梯是长的,令人感觉就连墙都是矮的。
      因为是深秋了,所以游人也少了很多,心情很不错!感觉内侧的女墙,真像女子一般优美;外侧的垛口也如同男子一般刚毅;两边的山脉就像一个人的双臂,将你拥在中间,有一种“月作金徵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的感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走到了北四楼。
      可就在这时,眼前兀的,出现了许多人,真可算得上是“拖南挈女,呼兄唤弟”。究竟是那里冒出这许多的人呢? 原来,这北四楼正是“八达岭”滑车的起始站。游人可以从这里乘滑车上下,减少了从城台到北四楼的这段距离。这许多的人,沿着墙边走到一处仅能容下两人侧身而过的的小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拥挤在一个小过道里,真是大煞风景!想一想过去,这里说不定是谁都不乐意来的地方,由于没有办法才来服役的。
      可现在如此受欢迎,而且外国也来人凑热闹,不禁暗自好笑。想起高适的“霜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一个胡,一个羌,用的真是何其贴切呀! 北四楼是个交通拥挤的地方,数不清的游人要在这里上上下下,往来穿梭!而当时营建长城的工程师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此游览,所以只是将门设计的又矮又窄,而且,只有一个门供出入,只好感叹北京交通做的表里如一了:城里塞车,城外塞人呐! 登上敌楼,远远的向北望去。
      还要翻过几座敌楼,才能到达最高峰—“北八楼”又叫“好汉坡”。手扒垛口向下看,人潮如织;向上看,路程陡然间象是被天揪了起来似的。坡也变陡了,楼梯也变窄了,墙体也越发厚重了许多!真是“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想起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宫重抖擞,不拘一阁降人才”的诗句,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回“好汉”。
      于是穿过重重的人群,我又朝着顶峰迈进了。 好一个“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呀!一路行来,只感觉气喘吁吁,不敢往下看,因为坡太陡了,好象一不留神就要滑落下去似的!但是有胆子大的,一路的小跑儿往山下冲去,不仅不拿自己的安全当回事儿,也不把别人的安全当回事儿,只顾一个劲的往下冲!从旁边的人议论才得知:原来这些人是赶旅游车的,因为怕车走了,所以才往下跑的,上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是跑上来的! 有很多的人大概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走到北七楼的时候,想再往上走,没路了。
      其实你没注意到,在敌楼前不到几米的地方有一个出口的标志。上面标明了去北八楼的指示方向,只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罢了。远远望去,高耸的北八楼似乎是在半空中,看似遥不可及,可通向它的路就在你眼前,这时是考验你意志的时刻。走上去似乎很简单,可是惰性却又在叫你“别去了,省省劲儿往下来吧”!但是心里又不甘,马上就要到了难到放弃吗?“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看看上的人也不少,于是决定往上走吧!看一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
      照张相留念,以后也好对人说呀!于是又从北七楼下来,沿着路标的方向走去。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这是《清平乐 六盘山》里的上半阙。我想,今人附会的成分应该比较多。而且这句话在中国流传的这么广泛,大概一定也与这首词有关吧!长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代表,是因为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博的内涵以及承载千年的文明。
      这是一种精神,是形而上的。弄块石碑放在这里,其实原本就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但可悲的是,这竟然是“八达岭长城”管理者们的浅见啊! 站在北八楼上,凭风而望。山脚下人声鼎沸,车马喧嚣;抬头望去,另一边则萧疏暗淡,人迹罕致。零星有几个人在趴野长城。
      城墙上留下了来自全国各地游人的签刻。想起了战国时期的“荆苛刺秦”,燕太子丹何尝就不是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么另人充满了豪情啊,但是其中又有些许悲凉,而眼前的石碑又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呀! 我在往下走的时候,抚着剁口向外看去;关外是一片荒凉,干枯的树枝和荒芜的杂草,构成了一副蛮慌的景象。
      如有强敌进攻,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倚着女墙向关内看,除了远处的停车场和服务区还有些烟火之外,别的和关外那是一模一样的。来的时候看过一些影视作品,里面的烽火台只要一放烟,绝对是弄的一大片的黑烟铺天盖地的。污染环境不说,还让看的人糊涂。
      其实,之所以叫“狼烟”,就是利用狼的粪便收集在一起,一旦有变,就点燃它。因为狼是肉食性动物,粪便里含有脂肪,所以易燃且烟是直的,易于区分,所以,形容一个地方战乱频仍,人们就用狼烟四起来形容。 结束了长城之行,内心感慨颇多:一方面为我们的先人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对我们今人的表现感到无奈!“人间万象”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呀!此时的心情已经是十分的复杂!我也说不好我们今天的人,是比过去更加先进,更加文明了呢?还是我们一贯如此,只不过是在重复着我们祖先所做的一切罢了?这个问题,恐怕是谁也回答不了的吧! 达岭游记:假好汉   说来你也许不信,来北京好几年了,从来没有去过长城,所以当单位通知周末去八达岭长城旅游的时候,忍不住快乐的仰天长啸一声:一方面是因为可恶的非典,局促一室,每日每夜的在电视和平面的文字之间游荡,视力一下子下降许多,体重上升了许多,心情沉重了许多。
      另一方面,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每个节假日,不是在路上,枕着笔记本睡觉,就是纠缠在工作现场,偶尔的一两次出游,也和我断绝了关系。平时,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登临长城,抒情怅古。今天,有这样的机会,怎能不高兴?   早上,早早起来,煎了鸡蛋,塞饱肚子,就集合了。
      本以为自己很早,结果到集合地点一看,基本到齐了,原来大家都有同感啊。我们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沿着八达岭高速直接奔向八达岭。过了昌平,高速路两边的槐花,白白柔柔嫩嫩翠翠的,依然在俏丽的吐芳争艳。而且,居然还有粉红色的槐花,在青山翠叶中掩隐,别有一番美丽的风情。
      路两边,崇山峻岭逶迤远去,消湮在蔚蓝的天边。近处的山上,可见松树亭亭华盖间掩藏的枯黄。   过了居庸关不久,就到八达岭长城了。我们在长城登城口下面的停车场停了车,活动负责人简单的嘱咐几句,约定吃饭的时间,就一起到门口排队,集体登城了。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历经各朝代增补修筑,到明朝时候基本形成今天的雄伟规模。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它是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进了登城口,在台阶的两边,还有明朝时候的神威大炮,久经风雨,苍褐色的容颜,沉稳兹实,端坐如神。
      冉冉光阴,不知道它还要迎接多少风沐雨淋的岁月。   万里无云,风高气爽。站在登城台上,向北望去,长城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将几个孤僻、自傲的山头捆绑在一条细长的绳索上。远空蓝天白云,崇山峻岭。一股豪壮气息油然而生。   我们向北攀登,从北一楼开始。
      城墙基座和两边的城墙,一律有青砖构建,在风雨霜雪的侵袭中,青砖已经褪色,变得枯硬苍灰。在两边的扶手墙、城垛上,刻满来自五湖四海的签名,张牙舞爪,象是要在坚硬的青砖上留下自己的一笔,表明自己得存在。人名与长城同在,能同历史同在么?   到达北二楼前,需要攀过一段很深的台阶。
      我几乎是手脚并用了,台阶的高度大约在35公分左右,大约有100级吧。一边攀登,边上的一个同事说:他在北京求学时候,经常在周末来攀登,听一个导游说,一个国外的小伙子,每天早上都要来攀一次长城,从最下面一口气一直跑到北八楼。我诧异的张大嘴巴,开玩笑说:国家足球队的日常训练,应该改成每天攀登5次长城,这样比赛的时候,肯定体力充沛。
      一路说说笑笑,居然忘了看看身后的风景,人生也是这样的。过了北二楼,到北三楼的时候,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回首看去,发现脚底下的长城居然那样的丰盈,不露声色的将我们包纳在它狭长的怀里。出发的地方,人已经多如乱蚁了。风从城垛口吹入,肆虐的掀起我们的衣服,竟然有丝丝的凉意。
         太阳在天空沉寂的行走,四周的高山肃穆如神。但是,在长城的脚下,附近的山峰渐渐低下高傲的头,袒露自己真实的一面。稀疏的青草遮盖住长城两边杂黄色的土皮,一些低矮的绿色植被,团团的簇拥在一起,氤氲成远处的一抹绿色幻想。每穿过一个烽火台,向身后的群山峻岭看去,都是一种独特的视角;长城也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情,与蓝天、白云、清风、山峰、绿树、黄土、飘带一样的公路,和睦的交融在一起,成一幅风情万种的画卷。
         攀登的途中,有斜坡也有台阶,就如曲折的人生,充满考验和平淡。到了北八楼,居然看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毛主席的题词,镏金的大字刻在大理石碑上,置于北八楼的高处,不过是被圈起来,交了钱才能进去。赶紧给看摊子的交了两块钱,进入拍照区,让同伴用数码狂拍一气。
      等到拍照没了兴趣,想起到了最高峰,无限风光在险峰啊,立马附庸风雅起来,拉着女友到最高处极目远望。果然山峦起伏,一派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故作姿态,叉腰,想起毛主席老人家当年那句“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的千古豪情。
      远处的山川河流公路近处的树木花草砖墙,一切那么真实那么自然的摊现在神采奕奕的太阳光下。   据说,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在圆满完成对中国国事访问后,特意游览了八达岭长城。他是八达岭长城接待的第四位美国总统,当他得知已攀登到三十年前尼克松总统到达的地点时,兴趣十足地说:“我要再向前走几步,我要超过尼克松总统当年的记录”。
      他有没有超过,我不知道。那天,我四处寻找布什总统曾经到达的最远地点,我要超过他。但是没有人能提供布什总统曾经达到的最远的准确地点,我干脆爬到北八楼的烽火墙上,站着,对着无限苍穹,狂吼数声:我超过布什啦,我是好汉。  回去的路上,同事说,这边好像不是布什总统攀援的那段长城。
      我不介意的笑了笑了,他继续说,毛主席的那几个大字是伪造的,专门放在那里吸引游客的,我笑不出声了:那么,我是假好汉了!  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在笔记本上出来之后,居然发现在登城口的那张,最能看出长城雄宏、壮观、沉实的一面。而那些在行进途中,变换不同高度、角度出来的照片,只是浮光掠影的姿势,不过为自己曾经攀登过长城做了一种浅薄的佐证而已。
      也许,站在最低部,我们才能够将长城看得更清楚,尤其是在历史的底部。而在人生的途中,是不是也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去路看得最清楚,而在行走中,因为变化的视角和风情,才慢慢的迷失的了呢? 八达岭游记 去北京玩了一趟,回来若不写写这个“游”字,似乎对不起这趟辛苦。
      北京的一景一物,无不让人魂牵梦绕,说不尽,道不完。尤其是那段登长城的感受,更叫人刻骨铭心。 清早,太阳还没有醒来,旅游车已载着我们上了高速公路,直奔八达岭长城。八点多钟,车到长城脚下,大家刚下了汽车,又急匆匆地爬上了登山缆车,转眼之间,就到了半山腰处。
      “安车以当步”,虽说免去了不少奔劳之苦,但也平添了几许怅惘和失落。游则游矣,少了一份苦趣,玩亦没了味道。导游小姐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笑道:“不要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好汉坡就在前面,去试试身手吧。” 我将信将疑,迈着步子向好汉坡开进。起先,循着脚下的石阶往上走,“胜似闲庭信步”,倒也不觉得辛苦,便想这好汉坡也是徒有虚名,不过如此。
      可是,猛然间,石阶隐去,一大段斜坡跳入眼帘,这可如何是好?偏偏旁人的大呼小叫声此刻又一个劲儿往耳朵里钻,刹时英雄气短,举步维艰。登过泰山,下过三叠泉的我,从未料到风光最险要处竟在这好汉坡上。难怪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呢?看来,要做得英雄好汉,必过这好汉坡了。
      咬咬牙,硬着头皮,上。于是,两手紧紧抓住身侧的扶杆,脚下半晌迈出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前踱去。这时,我方才知道好汉坡名不虚传。不知爬过了几个这样的陡坡,最后终于到达了一块台地,台地上挤满了拍照留影的游客,看得出这里就是长城的顶峰了。 古人形容长城“断崖万仞如削铁,飞鸟不渡苔石裂”,立在万里长城之巅,回想刚才苦攀的经历,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我斜倚着长城堞口,俯瞰四野,极目远眺,顿生思古之幽情,周幽王的烽火狼烟,杞梁贞妇的呜呜哀怨,冲冠一怒的滚滚杀气……一幕幕历史的悲喜剧此时此刻与长城雄壮不屈的英姿交织到一起,浮现在眼前,填塞着我的思维空间。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古来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年飞扬着弹片和死亡的天空而今正飞翔着美丽的和平鸽,当年发生过鏖战的焦土现在正生长着绿色和希望。历史如烟,唯有我们的长城永远屹立在巍峨天地之间。 我觉得第一篇最好了。也是突出历史沧桑感最强的。 楼主不妨借鉴着用,也可拣好的段落结合一下。
       祝愉快! 。

    修***

    2007-08-28 13:34:12

其他答案

    2007-08-28 12:20:41
  • 你去百度上找找去,你出这题也不一定谁手里就有啊。先上网上去搜搜去。

    哈***

    2007-08-28 12:20:41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