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在朝花夕拾中的 老莱娱亲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首页

在朝花夕拾中的 老莱娱亲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10-12 12:06:00
  •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
      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
      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
      盖即〖上兆下鼓〗也,朱熹曰:“〖上兆下鼓〗,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
      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
      
      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
      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
      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
      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
      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
      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
      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
      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
      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
      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
      教坏了后人。
      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作者的情绪很清楚:反感 因为那个娱亲非常的做作,很假很假。与小孩子的童真相差太大了。

    姚***

    2017-10-12 12:06: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