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科举考试是怎么来的?

首页

科举考试是怎么来的?

科举考试是怎么来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15 19:21:53
  •   
    科举是我国自隋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选 拔官吏的重要方式。隋唐以前,封建统治集
    团选拔人才采用不经考试的推荐制度,sr九 品中正制”。曹操当政时,提倡“唯才是举”。
    曹丕在220年采纳陈群的建议,让各地推选 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 能”分别评定为九等,政府按等选用,称为“九 品官人法”。
      司马氏集团当政时,在各州设立 大中正,选取官吏的原则以“家世”为重。 隋文帝时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炀 帝大业二年,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通过考试 选拔官吏,叫作分科取士,即科举制度,这是 我国最早的考试制度。在参加正式科举考试 前,需要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被录取后 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秀才资格的人, 才可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Q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式三 级。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组织一次,考中 者成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在京城举行,参 加者是各省的举人,考中者总称为贡生(第一 名称“会 5”)。唐代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曾亲 自主持殿试,又增设了武举。殿试分三甲录 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 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 “探花”。上面提到的“解元”、“会元”、“状 元”,俗称“三元”。 科举制度对一个时代的文化取向有很大 影响。唐代以诗文取士,所以诗风很盛。宋 代以经取士,所以理学很盛。明、清两朝则以 八股文取士,所以八股风靡一时。
      清光绪三 十一年起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

    俄***

    2016-07-15 19:21: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