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历史至今汉乐曲的记谱有何变化?

首页

历史至今汉乐曲的记谱有何变化?

历史至今汉乐曲的记谱有何变化?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4-28 12:27:43
      古代的音乐记谱大都是工尺谱。工尺谱产生于隋唐时代,是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的。历代各地所用者互有出人,常见者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记写七声;高八度加“有”旁以为标记,如仕、沢、讧等;低八度各音除六、五、乙分别改用合、四、一外,其余均以末尾一划带撇以示区别,如“J;、尽”等。
      节奏则用板眼记号“、”“x”“L”“△”等表示。汉乐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仍沿用工尺谱,符号基本与以上所述相同,何育斋的《中州古调》载谱20首,《汉皋旧谱》载谱41首,《词曲拾遗》载谱14首,全部是直排式工尺谱。汕头公益社《乐剧月刊》载清乐调谱15首亦为直排工尺谱。
      《新加坡客属总会国乐部五周年纪念刊》和1954年之《银喜纪念集》刊载曲谱虽是工尺谱,但已改为横式排列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广东省大埔县文化馆萧笃维整理的《大埔民间音乐》进了一步,采取工尺谱与简谱对照方式刊登乐曲。从那以后至今,虽然还编印出版多种曲谱,但都不再沿用工尺谱,一律采用简谱了。
      汉乐曲谱从古至今的记谱变化,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一种进步。简谱的学习相对容易,较为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习汉乐,对更好继承传统汉乐遗产都很有好处。

    梁***

    2017-04-28 12:27: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