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周密的“疏影”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首页

周密的“疏影”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周密的“疏影”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05 22:42:44
  •   南宋末年很多词人四方流浪时多,其间结友作词,如梅、水仙之类,表现个人高尚情操和厌憎政 治上炙手可热的权势。南宋末年的国事不可问,于是这些词人转而关注个人兴趣修养以求慰藉。
    词人认为咏梅过于世俗,于是咏梅影,梅影更为清幽。景物的影子一向吸引诗人、词人追寻美 的目光。
       本词一开始写“冰条冻叶,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即写水中梅斜插着的倒影。冬天梅枝有雪, 故用冰枝冰花指代:孙恢《点绛唇》“系春不住,又折冰枝去”,蔡伸《点绛唇》“绿萼冰花,数枝清影横 疏牖”,吴潜《暗香》“犹怕冰条冷蕊,轻点污、丹青凡笔”,都近乎这里所写。
      蔡伸写的是梅影上窗,这 是梅凌寒带冻开花,来报春消息。本词写水中倒影,更加完美,与实物有一定距离更美。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转笔写梅影映在白壁与屏风上,如将梅的魂灵招于此, 伴随月光闪耀和微风拂面忽明忽暗,婷婷袅袅,如往来的玉人一般。
      这极像汉武帝看方士所招李夫 人的影子,歌唱:“是耶?非耶?翩何姗姗其来迟!”作者拋开外形突出内在的梅神。 “疏疏满地珊瑚冷,全误却、扑花幽蝶”,是说横斜像珊瑚似的倒影,让夜晚的蝴蝶误认为是花朵 而扑空。 上阕对梅影进行不同角度的展示,所以结尾则是一种比拟,他写“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 难折”,化用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句意。
      这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说是美 人来,映到窗内镜子里的她是最美的,然而却无法折下。这仍是写影,是镜子中的映象。该词上阕 分述了水中、壁屏上、地上、窗前、镜中梅花影,只通过作者鉴赏景象着笔,抒情见于下阕。 下阕对主体之情给予凸显。开始总承上阕:“闲想孤山旧事,浸清漪、倒映千树残雪。
      ”是回忆从 前在孤山林种梅赏梅,看水中倒影,不过这里都不犯正位,故作者使用残雪这一词。“闲想”即渗入 作者的感情,回忆当年孤山赏梅的美况,对梅影之美进入深入展现。下文均承“闲想”而来。 “暗里东风,可惯无情,搅碎一帘香月”,这里描写的是帘上浮动的梅影。
      说东风可是暗地里常 常这样无情,吹动帘幕,搅乱了帘上显现的月影梅影。“香月”,指月光照出的梅影,影亦香,月亦香, 用词颇为新颖,这是印象最深的月影、梅影上帘景色。 “轻妆谁写崔徽面,认隐约、烟绡重叠”,是说朵朵梅花经月光照射,投影上疏帘,仿佛轻烟似的 薄绡剪成的千重万叠花。
      崔徽是元稹《崔徽歌》中记载的河中歌女,因无法跟随恋人离开,因而患 疾,托人写其肖像以寄。这里是以崔徽写真切“影”字。以上还是梅花繁盛时的梅影。 结尾写道:“记梦回,纸帐残灯,痩倚数枝清绝,虽然以上写有比美人,讲玉容,讲崔徽的艳句, 但仍是依隐士林逋妻梅子鹤的想法,写独特的审美感受,因此结尾点出审美趣向,说:还记得梦醒 时,睡在画梅花的纸帐中(宋人制造梅花纸帐,隐士喜欢用),灯已烧残,将纸帐上的梅影映照出来, 只觉清幽至极。
      纸帐写梅是幽雅相配的。

    吕***

    2016-09-05 22:42: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